帶貨主播“媚醜”引流令人無法直視
表情誇張摳鼻擠眼 張牙舞爪披頭散發 衣著暴露魔性表演
帶貨主播“媚醜(chou) ”引流令人無法直視
本報實習(xi) 生 畢冉
近日,一場直播帶貨將“瘋狂小楊哥”的徒弟“紅綠燈的黃”拽入輿論旋渦,該事件被作為(wei) 典型案例收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
報告指出,“紅綠燈的黃”在直播間帶貨某品牌氣墊時,形象邋遢,表情猙獰。在直播截圖中,她甚至一度叉開腿蹲在桌上,姿勢頗不雅觀。
不少網友質疑這場直播帶貨過於(yu) 低俗:“680元的高定氣墊看起來就像9塊9”“好好的高端品牌瞬間變得低俗了”“我會(hui) 買(mai) 地攤貨,也會(hui) 買(mai) 品牌貨,但是不會(hui) 去地攤裏買(mai) 品牌貨”……
隨著直播帶貨的迅速崛起,一些“網紅”抓住部分網友獵奇和“審醜(chou) ”的心理,通過刻意扮醜(chou) 、裝瘋賣傻來吸睛圈粉完成帶貨,但此類低俗帶貨行為(wei) 越來越引起大多數消費者的反感。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監測數據顯示,10月20日至11月16日監測期間,有關(guan) “直播帶貨”負麵信息達156.5萬(wan) 條,占吐槽類信息的47.99%,涉及價(jia) 格壟斷、低俗帶貨、虛假宣傳(chuan) 等問題。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指出,近年來我國相關(guan) 部門、短視頻平台、電商平台等陸續出台相關(guan) 規定對直播帶貨亂(luan) 象加強治理,但仍然有一些主播靠著低俗、打擦邊出圈引流,背後罪魁禍首就是流量變現。低俗帶貨不但玷汙了互聯網生態秩序,還違背了直播帶貨的初衷,大幅拉低消費者的購物體(ti) 驗。
低俗帶貨沒有底線
觀眾(zhong) 反感期待監管
記者近日瀏覽多個(ge) 電商平台的直播間發現,目前進行直播帶貨的主要是兩(liang) 類人,一類是專(zhuan) 業(ye) 主播,還有一類是店鋪自己的主播,他們(men) 運用直播話術每天進行不間斷重複直播。有主播在帶貨時穿著奇裝異服,刻意將自己扮醜(chou) ,如把臉塗得慘白、嘴唇塗成黑色,用誇張的嘴型反複吆喝:“原價(jia) 699(元),今天你們(men) 到我直播間,隻要299(元)!關(guan) 注我還送粉絲(si) 券,隻要279(元)!”
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有網友盤點了一些靠賣醜(chou) 吸引流量的“黑紅”。這些“黑紅”或滿口大齙牙,齜牙咧嘴;或表情誇張,摳鼻擠眼;或張牙舞爪,披頭散發;還有的衣著暴露,表演“魔性”。目前,一些扮醜(chou) “賬號”已被永久封禁。
“現在一些帶貨主播真是毫無底線。扮醜(chou) 的、低俗的、軟色情的、暴力的,我都不敢在孩子麵前刷直播,就怕萬(wan) 一孩子看到了產(chan) 生不良影響。”北京一位劉姓家長說,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周末讓孩子玩一會(hui) 兒(er) 手機,但手機裏的短視頻或直播App都被他刪了。
來自湖南的王女士對此深有同感,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孩子的母親(qin) ,她特別反感刷短視頻或者逛電商平台時刷到這些低俗的帶貨主播。“現在很多主播滿嘴網絡髒話,有時還說些‘黃段子’,小孩子看到了很容易學樣,不僅(jin) 容易耽誤學業(ye) 、影響身體(ti) 健康,還容易對孩子三觀的樹立造成負麵影響。”王女士希望相關(guan) 部門加強對直播帶貨內(nei) 容的監管。
背離社會(hui) 道德風尚
玷汙網絡生態秩序
主播帶貨時究竟哪些行為(wei) 屬於(yu) 低俗的範疇?
受訪專(zhuan) 家對此解釋稱,界定低俗的邊界需要綜合考慮社會(hui) 道德標準、法律法規以及公眾(zhong) 的價(jia) 值觀等因素。一般來說,價(jia) 值導向不正確、違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違反公序良俗,包括拜金主義(yi) 、炫富、炒作緋聞劣跡、衣著暴露等行為(wei) 都可以算作低俗。
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教授、中國網絡與(yu) 信息法學會(hui) 理事劉文傑指出,所謂“低俗傳(chuan) 播”,即通過各種媒介發布和傳(chuan) 播低俗內(nei) 容。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將信息區分為(wei) 鼓勵傳(chuan) 播的信息、禁止傳(chuan) 播的違法信息和抵製傳(chuan) 播的不良信息。該規定要求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產(chan) 者采取措施,防範和抵製製作、複製、發布不良信息,其中就包括“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nei) 容的”信息。
“從(cong) ‘規定’所做的信息分類可以看出,‘低俗內(nei) 容’不是法律禁止傳(chuan) 播的內(nei) 容,而是與(yu) 社會(hui) 良好道德風尚有所背離的內(nei) 容。‘炒作緋聞、醜(chou) 聞、劣跡等的’‘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產(chan) 生性聯想的’信息其實都屬於(yu) 低俗內(nei) 容。”劉文傑說。
為(wei) 什麽(me) 直播間低俗帶貨泛濫?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這或許與(yu) 公眾(zhong) 的“審醜(chou) ”心理有關(guan) ,一些人為(wei) 了宣泄焦慮、釋放情緒而通過“審醜(chou) ”尋找自我優(you) 越感。在流量、資源和行業(ye) “內(nei) 卷”等壓力下,一些主播通過嘩眾(zhong) 取寵、飆髒話、葷段子等低俗行為(wei) “媚醜(chou) ”以博取眼球。同時受平台算法影響,“媚醜(chou) ”信息因引流效果較好更容易被推薦給受眾(zhong) ,產(chan) 生信息繭房效應,最後形成惡性閉環。
“泛濫的低俗帶貨現象玷汙了互聯網生態秩序,與(yu) 直播帶貨的初衷相違背,也會(hui) 讓消費者的購物體(ti) 驗大打折扣。”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法工委副秘書(shu) 長胡鋼說。
嚴(yan) 格遵守公序良俗
堅決(jue) 杜絕色醜(chou) 怪假
為(wei) 治理直播帶貨出現的各種亂(luan) 象,中央和地方相關(guan) 部門、短視頻平台、電商平台等近年來陸續出台了不少辦法和規定。
比如2022年4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為(wei) 期3個(ge) 月的“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luan) 象”專(zhuan) 項行動,集中整治“色、醜(chou) 、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內(nei) 容呈現亂(luan) 象。
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自媒體(ti) ”管理的通知》,要求限製違規行為(wei) 獲利。對打造低俗人設、違背公序良俗網紅形象,多賬號聯動蹭炒社會(hui) 熱點事件進行惡意營銷等的“自媒體(ti) ”,網站平台應當取消或不得賦予其營利權限。
此外,《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鼓勵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產(chan) 者製作、複製、發布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優(you) 秀道德文化和時代精神,充分展現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精神風貌的內(nei) 容,以及其他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謳歌真善美、促進團結穩定等的內(nei) 容。同時規定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產(chan) 者應當采取措施,防範和抵製製作、複製、發布含有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nei) 容的不良信息。
《網絡主播行為(wei) 規範》也指出,網絡主播應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jia) 值取向,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自覺擯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並專(zhuan) 門提出嚴(yan) 禁服飾妝容、語言行為(wei) 、直播間布景等展現帶有性暗示、性挑逗的內(nei) 容。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帶貨主播應當擔起流量背後的責任,及時學習(xi) 相關(guan) 部門和平台出台的規則,摸清邊界底線,遵守法律法規、公序良俗應該成為(wei) 直播行為(wei) 的底線。
“要想杜絕直播間主播低俗帶貨現象,最關(guan) 鍵最長遠的辦法是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形成全社會(hui) 自覺防範和抵製各類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的良好風尚。”胡鋼說。
在他看來,網絡直播平台、主播等經營者,應當切實嚴(yan) 守法律底線,不斷拉升道德高線。經營者利用低俗營銷構成消費欺詐的,應當依法承擔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帶貨主播實際上是一個(ge) 需要紮實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的新職業(ye) ,針對不同的產(chan) 品、受眾(zhong) ,帶貨主播要有不同的直播風格,實現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直播帶貨團隊也要不斷優(you) 化提升整體(ti) 的專(zhuan) 業(ye) 水準及運營能力,對選品、品控、售後等一係列流程質量進行嚴(yan) 格把關(guan) 。
“但不論選了什麽(me) 產(chan) 品,確定了哪種風格,主播及其團隊都應當嚴(yan) 格遵守《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主播行為(wei) 規範》等專(zhuan) 項管理規範,堅決(jue) 杜絕‘色、醜(chou) 、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內(nei) 容。”胡鋼說。
他建議,對於(yu) 違法違規亂(luan) 象,網信、工信、公安等多部門要加強協同監管。與(yu) 此同時,觀眾(zhong) 在觀看直播時也要對無節操、無底線的低俗帶貨積極說“不”,從(cong) 根源上消弭“媚醜(chou) ”的土壤。
劉文傑也提出,對低俗內(nei) 容的抵製應當依靠行業(ye) 和公眾(zhong) 的自覺,對製作和傳(chuan) 播低俗內(nei) 容者可予以勸誡,或依據行業(ye) 、平台公約加以適當的處理。不過也要警惕以純化社會(hui) 風氣之名為(wei) 網絡建立道德法庭,避免以道德代替法律,避免以一個(ge) 群體(ti) 的審美趣味統一所有群體(ti) 的審美趣味。高雅與(yu) 低俗的界限並不總是十分清晰,法律在此類問題麵前應當保持謙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