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裝腔手冊:裝一裝,不是壞事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教書(shu) 不久被喊老師,表麵風平浪靜,內(nei) 心早已笑開了花?和客戶對接某個(ge) 不熟悉的工作,內(nei) 心慌亂(luan) 不已,表麵佯裝淡定?
在職場中,我們(men) 總有這樣的時刻,要披著“裝腔”的外衣度過。在很多人看來,“裝”是“虛榮”的代名詞,但有時候,這是為(wei) 了掩飾內(nei) 心的脆弱,讓自己顯得更職業(ye) ,將最好的一麵展現出來。
其實,“適當地裝一裝”並不是一件壞事。
作為(wei) 一名媒體(ti) 人,參加活動采訪報道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前幾日,一個(ge) 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出差我們(men) 被分到了同一個(ge) 房間住宿,她毫不掩飾地向我傾(qing) 訴著自己的擔憂:“感覺大家經驗都好豐(feng) 富啊!”“我會(hui) 不會(hui) 看起來不夠專(zhuan) 業(ye) 啊!”
了解後才發現,這是她第一次獨自出差采訪,對於(yu) 報道的忐忑時刻籠罩著她,這讓我想起剛入行的自己。我常常需要采訪各行業(ye) 的資深人士。現在的我對此早已習(xi) 慣,但對於(yu) 那時剛從(cong) 校園走入社會(hui) 的我來說,這堪稱巨大的挑戰:自己什麽(me) 都不懂,憑什麽(me) 和他們(men) 對話?如果我接不住他們(men) 的回答,會(hui) 不會(hui) 顯得很蠢?
第一次專(zhuan) 訪的對象是位導演,由於(yu) 曾看過多部他拍的電影,我既興(xing) 奮又緊張。采訪的前幾天,我盡可能多地在網上查閱關(guan) 於(yu) 他、關(guan) 於(yu) 新作的資料,一遍遍地重複采訪問題,以期得到最好的采訪效果。然而,到了采訪現場,一切準備都被打回了原形。在采訪間的椅子上,我如坐針氈,笑容凝固在臉上,麵對很多值得深挖的回答,不敢追問。當時我僅(jin) 存的想法就是:“這麽(me) 多問題,一定要問完呀”。
之後的日子裏,我又陸續采訪了很多人,既有普通大學生,也有知名導演,還有專(zhuan) 家學者。每次采訪,我都努力在心裏將自己“包裝”成和對方同等位置的角色,模仿資深記者的言談舉(ju) 止,“裝”成經驗豐(feng) 富的樣子來采訪。例如,遇到采訪對象跑題的回答,適時打斷;融入自己的思考,深挖故事細節等。
雖然剛開始我的演技非常拙劣,仍會(hui) 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害羞和膽怯,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我的“裝腔”技巧越來越純熟,甚至有時在“裝腔”中會(hui) 忘記“裝”的存在。
通過“裝腔”,我逐漸變得自信,對自我的認可也讓采訪對象更相信我有能力將報道做好,從(cong) 而願意與(yu) 我分享故事;“裝腔”也將人的內(nei) 心對理想自我的想象投射到日常行為(wei) 之中,在“裝腔”的過程中,切實地感受到現實的自己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從(cong) 而在不斷實踐中向目標接近。
對於(yu) 有的人來說,“裝腔”還能幫自己爭(zheng) 取到更多的機會(hui) 。很多人在找工作時,自己和招聘要求相符度80%,甚至90%才敢投,而我的設計師朋友隻要覺得自己和要求有一半相符就會(hui) 投遞。在她看來,雖然不少工作的招聘要求很多,但能全部符合要求的人也許不多,符合50%條件的人或許能超過多數候選人。結果就是,和同等水平的朋友相比,她常常能夠找到收入和福利待遇更好的工作。
在電視劇《裝腔啟示錄》裏有這樣的一幕:律師唐影的領導王玉玊主動接手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跨境並購的案子,當唐影以為(wei) 王律“肯定很懂跨境並購”,王律的回答是“我正在懂”。這與(yu) 她在劇中的名言“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裝直到你成功)”完美融合。很多時候,你不必在一開始就對工作全部明白,通過“裝腔”邊看邊學,仍然能達到同等效果,還不會(hui) 因學會(hui) 得太晚而錯失機會(hui) 。
不過,“裝腔”不等於(yu) “欺騙”。有的人謊稱自己熟練掌握某項技能,從(cong) 而得到某份工作,但之後卻沒有學習(xi) 提升,完全無法勝任工作。“裝腔”也不等於(yu) “攀比”,不是通過小資品牌的堆砌,來維護虛榮心。
“裝腔”隻是一種做事方式,不是偷懶的借口,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還需要背後持續努力的支撐,而努力才是自信長久維持下去的底氣。
李雪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