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優化調整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王澤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務院新聞辦11日舉(ju) 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生態環境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日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做了調整,堅持PM2.5改善為(wei) 主線,紮實推進產(chan) 業(ye) 、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本次《行動計劃》在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方麵,做了調整優(you) 化。
劉炳江:“大氣十條”包括47個(ge) 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共80個(ge) 城市,這次是82個(ge) 城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由原來“2+26”城市調整為(wei) “2+36”城市。長三角南部城市的PM2.5基本都穩定達標了,所以就剔除了,這是根據空氣質量改善的現狀,還有大氣傳(chuan) 輸的特點來確定的。
劉炳江指出,本次《行動計劃》以改善空氣質量為(wei) 核心,以減少重汙染天氣和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wei) 重點,以降低PM2.5濃度為(wei) 主線,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紮實推進產(chan) 業(ye) 、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多贏。
劉炳江:當前我們(men) 國家空氣質量汙染還是以PM2.5為(wei) 主要矛盾,所以我們(men) 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別下降20%、15%。交通領域的低碳綠色轉型量化指標最多,突出了氮氧化物、VOCs等多汙染物協同減排。藍天保衛戰既是攻堅戰又是持久戰,需要我們(men) 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