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生力軍”——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公開選任鄉村振興人才

發布時間:2023-12-15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閆 磊

  “可別小看村支書(shu) 這個(ge) 崗位,責任大著呢。這幾年在村上幹,我一直努力幫群眾(zhong) 解決(jue) 生產(chan) 、生活中的難題,深感‘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12月10日,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xiang) 紅塔村,33歲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千勞談到基層工作收獲時感慨頗深。

  張千勞是紅寺堡區4年前公開選任的紅塔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年輕人思路活、幹勁足,他帶領村“兩(liang) 委”班子積極爭(zheng) 取各類項目、資金,建成日光溫室3座,入股企業(ye) 養(yang) 殖湖羊,引進噸袋加工企業(ye) ,想方設法發展產(chan) 業(ye) 、創造就業(ye) 崗位。2022年4月,張千勞和村幹部商量,將爭(zheng) 取來的32萬(wan) 元幫扶資金用於(yu) 購買(mai) 植保無人機、拖拉機、翻轉犁和旋耕機,提供農(nong) 機服務,當年村集體(ti) 就增收6萬(wan) 多元,村民節省農(nong) 機成本4000多元。如今,紅塔村黨(dang) 支部由原來的二星級晉升到四星級,張千勞本人由於(yu) 表現突出,掛職擔任柳泉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近年來,紅寺堡區緊緊抓住村幹部隊伍建設,探索公開選任村級事務人員新路徑,先後3次麵向全區“三支一扶”期滿人員、退役軍(jun)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者等群體(ti) ,公開選任村級事務人員200餘(yu) 人,努力鍛造一支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愛農(nong) 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隊伍。

  紅寺堡區通過健全“選、育、管、用”措施,根據每名公開選任人員學曆、經曆、特長等,製定多崗位鍛煉培養(yang) 計劃、定期小班額培訓計劃、“老村幹”結對幫帶計劃、任期目標考核計劃等,幫助提高選任人員的農(nong) 村工作能力,有不少已經擔任村幹部,有的成長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眼下,宣傳(chuan) 醫保政策是村上的重點工作。一大早,柳泉鄉(xiang) 柳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婭梅和村幹部就分好了組,開始一天的入戶。4年前,20多歲的張婭梅被公開選任為(wei) 村級事務人員時,還是個(ge) 靦腆的小姑娘。“剛選任時就到鄉(xiang) 政府跟崗鍛煉,正趕上脫貧攻堅,天天泡在村裏,跟群眾(zhong) 打成一片。”張婭梅說。經過幾年曆練,如今,張婭梅處理起繁雜的基層工作已經得心應手,還成了大家口中“很能行的大管家”。2021年11月,她被推選為(wei) 柳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紅寺堡區太陽山鎮的馬順武,剛開始選任到紅星村時,擔任村主任助理。在老支書(shu) 蘇厚財的結對幫帶下,馬順武很快就進入角色,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今年年初被鎮黨(dang) 委選派擔任塘坊梁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如何讓這些人才留得下、穩得住?紅寺堡區還配套“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公開選任村級事務人員在享受其他村幹部同等待遇的基礎上,根據年終綜合考核等次,分別額外增加崗位補貼2萬(wan) 元、1.5萬(wan) 元或1萬(wan) 元。同時,按照大專(zhuan) 、本科、研究生學曆每月分別發放100元、200元、500元補貼。“這些年我們(men) 公開選任的村級事務人員,見多識廣、思維開闊,有闖勁、有幹勁,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要的人才力量。”紅寺堡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成虎說。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5日 0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