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隻要用心用情,就沒有打不開的心結”——記人民好法官鮑衛忠

發布時間:2023-12-18 09: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帆

  敦實的身材、黝黑的臉龐、淳樸的笑容,這是鮑衛忠給人的印象;承辦802件執行案件,化解650件“釘子案”“骨頭案”,為(wei) 困難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款90餘(yu) 萬(wan) 元,這是鮑衛忠交出的答卷……

  鮑衛忠,生前係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黨(dang) 組成員、執行局局長、一級法官。2021年10月21日,這位佤族漢子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於(yu) 10月23日不幸去世,年僅(jin) 45歲。巍峨的佤山,見證了鮑衛忠紮根祖國西南邊陲,為(wei) 大局服務、為(wei) 人民司法的信念與(yu) 擔當。

   磨案子

  一張桌子、兩(liang) 個(ge) 文件櫃……鮑衛忠生前的辦公室有些“冷清”。矮櫃上摞放著二三十個(ge) 筆記本,隨便打開一本,裏麵記錄最多的是執行案件信息。

  鮑衛忠是土生土長的佤族幹部。1997年,鮑衛忠進入滄源法院工作,圓了當一名人民法官的夢想。2015年,工作突出的鮑衛忠擔任法院執行局局長。

  麵對執行難題,鮑衛忠的辦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雙腳“跑案子”。為(wei) 了一件標的額5000元的“小案子”,他曾先後6次赴現場辦理,累計奔走400多公裏。

  “幹執行工作,就是人心換人心。”鮑衛忠有自己的“規矩”:首次去被執行人家裏,隻要距離不遠,鮑衛忠都不穿製服、不開警車。“為(wei) 何不亮明身份?”有的年輕幹警不理解。鮑衛忠說:“老百姓看到警車會(hui) 議論,對被執行人影響不太好,產(chan) 生抵觸情緒,不利於(yu) 開展工作。”

  2020年,何某來到滄源法院,請求依法強製崔某、歐某履行68萬(wan) 多元的債(zhai) 務及利息,案件由鮑衛忠承辦。無足額財產(chan) 的兩(liang) 名被執行人找到鮑衛忠,請他幫忙跟何某協調用房屋抵債(zhai) 。

  可何某就是不鬆口。初次調解失敗,鮑衛忠沒有泄氣。他督促崔某和歐某想辦法履行,並多次和何某溝通。直到當年11月12日,案件終於(yu) 和解結案。歐某說,在還款過程中,鮑衛忠還時常給自己打電話了解情況,讓自己感受到法律的溫暖。

  對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請執行人,鮑衛忠積極為(wei) 他們(men) 爭(zheng) 取和辦理司法救助,累計發放司法救助金90.97萬(wan) 元,為(wei) 61名特困申請人解了燃眉之急。

  “沒有一萬(wan) ,那咱們(men) 就五百、一千地還”“就為(wei) 這麽(me) 點錢,我不想下次來把你帶走”……多年來,鮑衛忠帶著幹警們(men) “磨”掉650件“釘子案”“骨頭案”,用心“磨”出一方和諧。

   解難題

  “給當事人墊執行款了?”在妻子周紅的追問下,對一萬(wan) 元裝修款的去向,鮑衛忠終於(yu) 點頭道出實情……

  原來,被執行人紮某因母親(qin) 生病花了不少錢,打工工資也未到手,而申請執行人又急需錢,鮑衛忠就墊付了尾款。法院進行電話回訪時,紮某才知道這筆錢是鮑衛忠墊付的。得知鮑衛忠去世的消息,電話那頭的紮某哽咽不已。

  在滄源法院,大部分執行案款數額不大,卻直接關(guan) 係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隻要用心用情,就沒有打不開的心結。”鮑衛忠常跟同事這樣講。

  有一起傣族村民小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間的土地糾紛案,鮑衛忠主動承辦。第一次上門,吃閉門羹;第二次去,雙方情緒激動,眼看就要打起來了。鮑衛忠馬上站出來,一句“各族人民一家親(qin) ,九老九代不丟(diu) 伴”的族訓,讓雙方平靜了下來。到了佤族“新米節”,他帶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終於(yu) ,這起8年的爭(zheng) 地糾紛被圓滿化解。

  一頭是申請執行人,一頭是被執行人,就像天平的兩(liang) 端,鮑衛忠盡心竭力將司法溫暖觸及每一位當事人。被執行人陳某因工程材料款沒還清,被起訴到法院,執行期限臨(lin) 近未交付案款,電話又打不通,鮑衛忠便到陳某家了解情況。剛進村,碰到陳某,便一路小跑跟過去。陳某以“今天是老人祭日,按習(xi) 俗錢財不能外送”為(wei) 理由,讓改日再來,鮑衛忠一口答應。同事認為(wei) 這是借口。鮑衛忠說,在嚴(yan) 格執法的同時,也要尊重當地的民俗習(xi) 慣。第二天,陳某如數結清案款。

   重堅守

  “要成為(wei) 一個(ge) 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個(ge) 對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先進人物一樣,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鞠躬盡瘁。”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上的這段話,成為(wei) 鮑衛忠一生的堅守。

  2003年,臨(lin) 滄市選拔百名年輕幹部到100個(ge) 自然村掛職鍛煉,27歲的鮑衛忠名列其中。他來到糯良鄉(xiang) 任副鄉(xiang) 長,同時駐點壩尾村,擔任村委會(hui) 副主任。

  舊房改造是鮑衛忠遇到的第一個(ge) 難題。當時,村民住的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氈房,容易漏雨不說,火災隱患也很大。改造舊房本是好事,但推進起來並不容易。

  “一遍不行就多去幾遍,用佤語跟他們(men) 拉家常,老百姓最終都會(hui) 理解。”鮑衛忠和村幹部多次討論,在黨(dang) 員幹部的帶頭下,200多戶900多人的舊房改造工作終於(yu) 完成。新問題又隨之而來:蓋新房需要運輸材料,但沒有路,鮑衛忠便跑縣城協調運來水泥;幾戶人家麵臨(lin) 拆遷,相關(guan) 村民不同意,還對村幹部破口大罵,鮑衛忠上門好言相勸……

  這些年,鮑衛忠缺席了很多與(yu) 家人的團聚,唯一沒有缺席的,是肩頭那沉甸甸的使命。

  有張便利貼是鮑衛忠去世前幾天貼上去的,上麵寫(xie) 著“班莫村、執行救助”,還有一個(ge) 大大的“急”字。原來,鮑衛忠在執行一起案件中發現,被執行人剛刑滿釋放,借住在親(qin) 戚家,又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chan) ,拿不出十多萬(wan) 元的賠償(chang) 款,可申請執行人因傷(shang) 殘急需錢治病。於(yu) 是,鮑衛忠決(jue) 定立即申請執行救助。

  滄源法院執行幹警陳美紅清楚地記得:“那天下著大雨,我們(men) 開車趕到班洪鄉(xiang) 一個(ge) 村小組,路上車輛右後輪爆胎。等趕到村小組,已經過了飯點,我們(men) 餓著肚子做當事人貧困情況的調查筆錄,又前往村委會(hui) 開相關(guan) 證明。等回到法院,已經是晚上了……”

  發病當天,鮑衛忠還惦記著這樁案子。在他去世後一個(ge) 月,5萬(wan) 元執行救助款終於(yu) 到賬了。

  “除了案件賬,鮑衛忠還有本人民賬,隻要事情沒有處理清楚、矛盾還沒化解,就都記在這本賬裏,他為(wei) 此奔波勞累。”一位律師這樣評價(jia) 。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8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