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之鄉奏響富民新樂章
【一線講述】
編者按
在改革開放45周年波瀾壯闊的曆程中,鄉(xiang) 鎮企業(ye) 曾書(shu) 寫(xie) 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鬥轉星移、歲月變遷,其中一些鄉(xiang) 鎮企業(ye) 曆經係列改製、變革,有了新麵貌,煥發出新活力。步入新時代,祖國大地上吹響了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嘹亮號角,它們(men) 與(yu) 時偕行,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men) 特別選取了幾位在鄉(xiang) 鎮中從(cong) 事樂(le) 器生產(chan) 的企業(ye) 負責人,請他們(men) 講述如何在改革的潮湧中奮力爭(zheng) 先、激流勇進。
黑白鍵中譜旋律
講述人:浙江德清縣洛舍鎮原湖州鋼琴廠創始人 王惠林
洛舍是一個(ge) 被譽為(wei) “中國鋼琴之鄉(xiang) ”的農(nong) 業(ye) 小鎮,但30多年前,當地人對鋼琴還很陌生。1984年,我到上海出差,尋找合適的商機。上海朋友給我推薦了出口玩具鋼琴項目,但由於(yu) 需求量小、價(jia) 值不高,我一琢磨不合適。後來朋友幹脆鼓勵我生產(chan) 大鋼琴。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決(jue) 定去考察一下。一看不得了,上海街上排了好長的隊伍來買(mai) 鋼琴,2000元一架,還需要票,搶都搶不到。辦鋼琴廠,肯定有市場,但是技術怎麽(me) 辦?我又去請上海朋友幫忙物色技術人才。後來,我從(cong) 上海鋼琴廠找到了4位專(zhuan) 家,並高薪聘回洛舍,湖州鋼琴廠應運而生。
聚起了人才,引來了技術,湖州鋼琴廠穩定下來,一項項工作走上正軌。1985年底,我們(men) 自主研發生產(chan) 出“伯牙牌”鋼琴,品質得到了上海音樂(le) 學院與(yu) 南京音樂(le) 學院教授的肯定。第二年,“伯牙牌”鋼琴實現量產(chan) ,1987年年產(chan) 量達到250架。
20世紀90年代,湖州鋼琴廠進行了改製。很多自主培養(yang) 的技術人員出走,創辦起一家家鋼琴企業(ye) 。
慢慢地,產(chan) 業(ye) 鏈齊了,鋼琴產(chan) 業(ye) 真正成為(wei) 洛舍的一張金名片。88個(ge) 琴鍵,8000多個(ge) 零部件,全都能在洛舍找到並完成組裝。鋼琴相關(guan) 企業(ye) 達到100多家,年產(chan) 鋼琴占全國總產(chan) 量的七分之一,洛舍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鋼琴生產(chan) 基地。可以說,洛舍鋼琴的黃金發展期正好與(yu) 改革開放的節奏同步。
伴隨市場的不斷發展,鋼琴品牌競爭(zheng) 壓力越來越大。近4年,洛舍鋼琴抓住機會(hui) ,再次迎來騰飛。
2019年10月,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的樂(le) 韻鋼琴與(yu) 上海某老字號鋼琴有限公司合作,不斷推陳出新。甫一合作,樂(le) 韻鋼琴立馬著手研發設計,推出了3個(ge) 係列,20多款鋼琴新產(chan) 品。老字號的名氣加上浙江製造的質量,讓新產(chan) 品第一次試水就打出了品牌。這兩(liang) 年,也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
30多年前,洛舍鋼琴靠“挖角”上海鋼琴起家;30多年後,上海鋼琴攜手洛舍鋼琴煥發新風采。可見,“浙江製造”洛舍鋼琴的品質已經得到市場的驗證。基於(yu) 此,上海樂(le) 器鑒定所(德清)鑒定站也在洛舍掛牌,還建起了鋼琴眾(zhong) 創園,集聚一批鋼琴相關(guan) 企業(ye) “抱團取暖”。可以說,洛舍鋼琴的產(chan) 業(ye) 格局、產(chan) 業(ye) 化程度、核心競爭(zheng) 力已經躍升到了新高度。
我退休十幾年了,還是跟洛舍鋼琴“藕斷絲(si) 連”。我常常想,怎麽(me) 讓洛舍鋼琴更上一層樓?正是洛舍鋼琴人的堅守,把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鄉(xiang) 間金曲自飛揚
講述人:河北金音樂(le) 器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 陳學孔
1989年,我在天津管樂(le) 廠製作樂(le) 器零配件。改革開放後,人們(men) 腦筋活起來,我謀劃著開一家西洋樂(le) 器工廠。老家衡水武強縣的周國芳也有類似想法,大家一拍即合。那會(hui) 兒(er) ,他還在周窩鄉(xiang) 開水暖件廠,可以提供場地,而我能提供樂(le) 器配件的技術。於(yu) 是,周國芳任廠長,我任生產(chan) 技術廠長,武強縣通達樂(le) 器廠當年就在周窩鄉(xiang) 掛牌成立了。
生產(chan) 西洋樂(le) 器,對於(yu) 莊稼人來說是個(ge) 難事兒(er) 。當時企業(ye) 是典型的“六無”:無設備、無技術、無工人、無銷路、無資金、無品牌。許多人嘲笑說:“農(nong) 把式造樂(le) 器,能成事嗎?”
於(yu) 是,我們(men) 在一間破舊廠房裏,沒日沒夜地摸索生產(chan) 樂(le) 器零件的門道。偶然的機會(hui) ,我們(men) 聽說國內(nei) 來了一個(ge) 專(zhuan) 做樂(le) 器銷售的國外客商,便輾轉了幾個(ge) 城市,最終找到了他。見麵後,他大為(wei) 感動,當即跟我們(men) 到廠子參觀,並簽下了廠裏的第一筆大單——90支單簧管。
不過,當我們(men) 把一支成品單簧管拆開,看到這100多個(ge) 或呈“S”形,或呈“Z”形的零部件時,立馬傻了眼。沒有模具,怎麽(me) 辦?我們(men) 試著用銼刀銼,用鋸子鋸,試圖打磨出雛形。同時“節衣縮食”,高薪聘請外廠技術人員來傳(chuan) 授技藝。經過幾十個(ge) 日夜的鑽研,大家終於(yu) 掌握了生產(chan) 技術,提前完成了任務。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men) 也迎來了打入國際市場的機遇——國外某公司慕名前來訂貨。隨後,我們(men) 開始接一些出口海外的大單子,企業(ye) 發展越來越快。此後,英國、荷蘭(lan) 、法國等多國客商接踵而至,我們(men) 廠生產(chan) 的樂(le) 器逐步成為(wei) 國外采購商心中的搶手貨。
進入新世紀,一係列現代企業(ye) 運營管理模式得到應用:新建科研中心、增加研發資金、改進交流合作服務,與(yu) 30餘(yu) 家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產(chan) 品合作關(guan) 係。此外,為(wei) 了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廠子內(nei) 部還成立了內(nei) 貿、外貿兩(liang) 個(ge) 營銷部。
2012年,為(wei) 追趕新時代的腳步,縣裏以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基礎,開始了一係列嶄新規劃:打造創意民宿、咖啡屋、樂(le) 器體(ti) 驗館……一時間,周窩村成了集吃、住、行、遊、購、娛功能於(yu) 一體(ti) 的音樂(le) 小鎮。小鎮先後舉(ju) 辦了中國吉他文化節、大學生音樂(le) 節等活動,接待遊客超百萬(wan) 人次。
回首往事,我常常感慨,我和樂(le) 器廠的奮鬥史,也是改革開放發展史的一個(ge) 生動注腳。在時代浪潮中,我們(men) 遇到了好政策、趕上了好時機,最後在這一領域站穩了腳跟,並且沉澱了不少經驗。如今,我們(men) 生產(chan) 的西洋樂(le) 器產(chan) 品涵蓋了木管、銅管、提琴、吉他四大係列的所有品種,暢銷歐美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一件件金音製造的樂(le) 器,在世界各地奏響了美妙樂(le) 章。
“黃橋提琴”韻悠悠
講述人:中國樂(le) 器協會(hui) 副理事長 李書(shu)
如果在地圖上看,長江從(cong)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的紅旗河到南通市如皋的焦港河之間,形成一個(ge) U字形的大彎,就像一把提琴上的弧形底部。說來也巧,泰興(xing) 市黃橋鎮所處的位置,正對應著這把“提琴”上有“提琴心髒”之稱的琴橋。
1968年,5名上海國營提琴廠的老工人分流回鄉(xiang) ,一些老鄉(xiang) 開始跟著他們(men) 學削琴頭。這最基礎的製琴技術,也是黃橋提琴產(chan) 業(ye) 的源頭。1971年,溪橋公社樂(le) 器廠成立,為(wei) 上海提琴廠供應琴頭、弓杆等配件,這是黃橋的第一個(ge) 樂(le) 器廠。1973年4月,我進入原溪橋公社樂(le) 器廠的琴頭車間當學徒。廠裏規定學徒工6個(ge) 月才能出師,我刻苦鑽研,2個(ge) 月就練成了熟練工。
改革開放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鄉(xiang) 鎮企業(ye) 也麵臨(lin) 機遇與(yu) 挑戰並存的局麵。1983年,我當上了原溪橋公社樂(le) 器廠廠長。廠裏形勢不好,有54萬(wan) 元銀行欠款。有一次我去上海出差,連6塊零5分錢的車票都無法在賬上支取。為(wei) 了“突出重圍”,我算材料、算工資,反複琢磨怎麽(me) 把掙配件的錢變為(wei) 掙整琴的錢。下定決(jue) 心後,我一路輾轉來到上海提琴廠,希望能接到做整琴的單子。麵對提琴廠負責人和競爭(zheng) 對手的質疑,我細數當時提琴製作的184道工序和所有配件的技術參數,並表示“我做一把琴的成本隻要現在的三分之一”。
雖然廠裏還沒做過整琴,但我心裏有底。事實證明,我當時的路走對了。1985年原溪橋公社樂(le) 器廠正式成為(wei) 上海提琴廠泰興(xing) 分廠,並簽下10年的合同,簽約當年廠裏銷售收入達到200多萬(wan) 元,利潤30多萬(wan) 元。
不過,當時的我們(men) 與(yu) 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一段距離。有一次,我到德國法蘭(lan) 克福參加國際樂(le) 器展銷會(hui) ,發現國外的製琴工藝水平很高,便沒好意思拿出自己帶過去的琴。為(wei) 了迎頭追上,我當時購買(mai) 了不少國外的展品,對標別人、提高自己。後來,我再度參會(hui) ,經過改良提質後的黃橋提琴終於(yu) 給世界參展商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5年,正趕上鄉(xiang) 鎮企業(ye) 蓬勃發展的年代。春節期間,國外某個(ge) 與(yu) 我們(men) 有合作關(guan) 係的公司要參加世界樂(le) 器博覽會(hui) ,要求95種樣品必須在2個(ge) 月內(nei) 出樣。正常要3個(ge) 月的工期,我們(men) 硬是用了53天完成出貨。驚訝不已的客商主動注資,與(yu) 我們(men) 聯合成立了樂(le) 器公司。
隨著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製造業(ye) 進入快速發展軌道。靠著質優(you) 價(jia) 廉,我們(men) 的提琴銷路很好。此時,黃橋鎮大小提琴廠也多了,我們(men) 廠子中走出了60多個(ge) 新建製琴廠的廠長,這些廠大致吸納了3萬(wan) 人就業(ye) ,年生產(chan) 小提琴80多萬(wan) 把,占國內(nei) 總產(chan) 量的70%、全球總產(chan) 量的30%以上。
邁入了新時代,黃橋樂(le) 器產(chan) 業(ye) 也步入了轉型升級的新階段。我們(men) 打造自主品牌,推動產(chan) 品結構調整,將普及琴的占比由原來的80%降至40%左右,逐步提高中、高檔琴的產(chan) 量。
如今,我們(men) 既建立了品牌價(jia) 值,守住了市場份額,還推動樂(le) 器製造產(chan) 業(ye) 向樂(le) 器文化產(chan) 業(ye) 加快轉型。從(cong) 2017年開始,黃橋鎮作為(wei) 中國主會(hui) 場,每年都在6月21日舉(ju) 辦“國際樂(le) 器演奏日”,昔日古鎮已然蝶變成一座“愛樂(le) 之城”。
古琴社裏揚新聲
講述人:河南蘭(lan) 考縣堌陽鎮徐場村村民 徐冰
我是90後,自幼酷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特別喜好詩詞,係統學習(xi) 過“經史子集”等著作,對古典藝術很感興(xing) 趣。我在大學畢業(ye) 後,來到一家琴社從(cong) 事古琴製作、演奏方麵的工作。
這些年,我走南闖北,學習(xi) 斫琴技藝和演奏技巧。每次操作和練習(xi) 中,小到每一個(ge) 指法,大到每一道工序,我都下足了功夫。幾年後,我除了可以製作出獨具韻味的古琴,還熟練掌握了演奏技巧,並且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如今,很多古琴愛好者和著名演奏家會(hui) 慕名來我家琴社選購古琴。
改革開放後,村裏辦的企業(ye) 逐漸多了,大家幹事的熱情也高漲起來,紛紛投身古琴生產(chan) 之中。我的父輩們(men) 聯合十多家周邊以及全國多地的代理加工廠一起搞生產(chan) ,古琴製作邁上新台階。那時,村裏產(chan) 生了一大批“能人”,他們(men) 從(cong) 外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還鑽研出高效便捷的製作方式,創新出很多產(chan) 品,受到市場歡迎。步入新世紀,國家對外開放的大門更加寬廣,我們(men) 也打算迎著這一場“東(dong) 風”走向國際市場。比如,與(yu) 國外製造商合作交流製琴工藝、參加國際音樂(le) 展覽會(hui) 等。
近十年來,市場供需、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給我們(men) 的生產(chan) 與(yu) 經營都帶來了挑戰。為(wei) 了補齊技術短板,我們(men) 聚合各種資源,推動科技、綠色與(yu) 藝術的深入結合,生產(chan) 出更具創意和時代特點的古琴。為(wei) 了緊跟市場形勢,琴社還推出了定製化古琴,滿足音樂(le) 家、演奏家對古琴音色和演奏體(ti) 驗的多元需求。
我在大學裏學過企業(ye) 管理,知道不少新興(xing) 商業(ye) 形態。我和一些青年盤算著通過線下和線上直播等方式吸引當地高校的音樂(le) 類人才,來我們(men) 工廠參加古琴製作、演奏及教授古琴課程等工作。看到琴社發展好了,周邊農(nong) 民也紛紛登門學藝,他們(men) 的加入不僅(jin) 讓斫琴工藝有了傳(chuan) 承,也為(wei) 古琴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蘭(lan) 考縣的一張張古琴,又重新釋放新活力。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耿建擴、陸健、蘇雁、崔誌堅、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廖瑩、黃建)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8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