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產業振興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12-18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仇煥廣(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院長)

  我國鄉(xiang) 鎮企業(ye) 是由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或農(nong) 民投資為(wei) 主在農(nong) 村興(xing) 辦的各類企業(ye) 。改革開放至今,鄉(xiang) 鎮企業(ye) 在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經曆了豐(feng) 富的探索實踐,是我國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先導隊伍,是農(nong) 村經濟的主體(ti) 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下,我國於(yu) 1997年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ang) 鎮企業(ye) 法》,標誌著我國鄉(xiang) 鎮企業(ye) 進入了法製化、規範化的軌道。此後,國家在“三農(nong) ”領域實施了一係列重大措施,鄉(xiang) 鎮企業(ye) 也采取了多種方式深化改革,明晰產(chan) 權關(guan) 係,以混合所有製、民營和個(ge) 體(ti) 企業(ye) 等形式存在並進一步發展壯大,不斷為(wei) 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鄉(xiang) 鎮企業(ye) 先是實現了“異軍(jun) 突起”,成為(wei) 市場經濟、以工補農(nong) 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先導力量。1978年至1991年間,鄉(xiang) 鎮企業(ye) 每年都有300億(yi) 元至400億(yi) 元的補農(nong) 資金,同時促進了農(nong) 業(ye) 勞動力就地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勞動力,激發了農(nong) 村和小城鎮的經濟活力。此後,鄉(xiang) 鎮企業(ye) 在為(wei) 政府創收、為(wei) 國家創匯方麵作出了重大貢獻。以1998年為(wei) 例,鄉(xiang) 鎮企業(ye) 上交國家稅金高達1583億(yi) 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20.4%;出口產(chan) 品交貨值為(wei) 6854億(yi) 元,占全國出口的34.8%。進入21世紀後,鄉(xiang) 鎮企業(ye) 逐漸回歸農(nong) 業(ye) ,聚焦農(nong) 業(ye) 資源開發,進一步提升了同“三農(nong) ”問題的關(guan) 聯度。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後,鄉(xiang) 鎮企業(ye) 服務“三農(nong) ”的作用更加突出,以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以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路徑,賦能鄉(xiang) 村實現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鄉(xiang) 鎮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起來,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帶動農(nong) 民就地就業(ye) 增收。

  近年來,不少鄉(xiang) 鎮企業(ye) 通過改製、改革等方式有了新麵貌、新業(ye) 態。但是,它們(men) 在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仍能發揮“靈活性”優(you) 勢,煥發出蓬勃活力。首先,根據自身特點靈活選擇合適的產(chan) 業(ye) 和發展方向。例如,來自江蘇泰興(xing) 黃橋鎮的企業(ye) 將小提琴的生產(chan) 和出口外向型策略靈活地結合在了一起。盡管小提琴生產(chan) 總體(ti) 上屬於(yu)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且麵臨(lin) 技術含量不足等限製,他們(men) 仍然利用靈活性等優(you) 勢在國際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向著“低端產(chan) 業(ye) 高端化”的方向邁進。其次,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例如,河南省蘭(lan) 考縣曾經飽受風沙等自然災害的困擾,為(wei) 此該縣徐場村的村民種下了大量泡桐樹以抵禦風沙。由於(yu) 黃河故道土質、氣候特殊,生長於(yu) 此的泡桐木質疏鬆,不易變形,正是製作民族樂(le) 器的好材料。當地看到了這一資源稟賦背後的機會(hui) ,開始就地取材,發展民族樂(le) 器產(chan) 業(ye) ,如今該村已經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樂(le) 器村。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背景下,要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可從(cong) 幾個(ge) 角度把握機遇、激發動力。一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發展手工藝製造業(ye) 等產(chan) 業(ye) 。在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產(chan) 品,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消費者,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二是積極促進技術創新,不斷引入新的工藝和技術,提升產(chan) 品品質。借助數字化技術、自動化生產(chan) 線等手段,提高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力。三是向產(chan) 業(ye) 鏈後端拓展。通過提供全產(chan) 業(ye) 鏈的服務,更好滿足客戶需求,擴大業(ye) 務範圍。四是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合作有利於(yu) 共享資源、降低成本、共同開發新產(chan) 品和市場。例如,同區域企業(ye) 可以聯合開發共享物流網絡,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效率。

  有限的琴鍵上,能奏出無限的樂(le) 譜。鄉(xiang) 鎮企業(ye) 是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偉(wei) 大創造,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中國經濟加速增長的引擎。相信在新時代的舞台上,它們(men) 將繼續譜寫(xie) 華夏的新樂(le) 章。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耿建擴、陸健、蘇雁、崔誌堅、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廖瑩、黃建)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8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