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 館校攜手“以美育人”
在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節上,來自四川省樂(le) 山市沐川縣的“草龍騰飛”壓軸亮相開幕式,吸引了大量國內(nei) 外來賓駐足欣賞。據悉,沐川縣第二實驗小學編寫(xie) 了一套一至五年級的“草龍”校本教材,聘請傳(chuan) 承人陳煥彬擔任草龍社團輔導老師,幫助學生掌握草龍專(zhuan) 項運動技能和藝術特長。該校還成立了草龍隊和打鼓隊,經常在重大群眾(zhong) 文化活動中進行表演,展現當地青少年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四川樂(le) 山依托當地自然文化生態資源,從(cong) 強化美育頂層設計、構建美育服務陣地、聚合美育資源優(you) 勢、打造“一校一品”矩陣等方麵入手,為(wei) 探索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中的美育教育功能提供了“樂(le) 山方案”。
充實陣地人才 做“實”美育教育
今年國慶假期,位於(yu) 樂(le) 山市沙灣區的沫若戲劇文創園熱鬧非凡,不僅(jin) 有經典兒(er) 童劇《灰姑娘》上演,還有漢服場景打卡、戲劇服飾與(yu) 臉譜體(ti) 驗等一係列文化活動,讓孩子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以教育拓展為(wei) 目標,以構建服務陣地為(wei) 重點,樂(le) 山著力打造美育教育的“第二課堂”。據悉,近年來,當地將文教合作助力美育教育納入政府購買(mai) 服務重點工作清單,按照逐年遞增、投入不減原則,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4.97億(yi) 元,有序推動“文瀚巷”綜合體(ti) 、樂(le) 山文廟博物館、謝平安戲曲藝術館、沫若戲劇文創園等40餘(yu) 個(ge) 美育教育標誌性工程建設,並通過館校合作、景校共建、社會(hui) 參與(yu) 等形式建成美育實踐基地80餘(yu) 個(ge) ,命名樂(le) 山市校園美育教育試點示範基地21個(ge) 。
同時,樂(le) 山還實施了“中小學校美育副校長聘任試點與(yu) 管理辦法”“中小學校美育輔導員選聘”兩(liang) 項機製。截至目前,已在21所中小學開展了美育副校長聘任試點,聘任23名美育副校長,為(wei) 49所中小學薦聘了86名美育輔導員。各地通過“多校聯聘請”等形式擴大“一長一員”覆蓋麵,為(wei) 義(yi) 務教育階段各個(ge) 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方案開展美育教育提供了保障。
拓寬服務廣度 做“火”美育課堂
今年7月,2023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走進郭沫若故居,“從(cong) 君自沫水來”“國之棟梁柱”“文藝新創造”“史學開宏篇”四個(ge) 方麵了解郭沫若先生的生平事跡和卓越成就,並欣賞郭沫若書(shu) 法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本次研學,感悟到郭沫若先生的文人筆墨氣息,對中華文化韻味有了更深的理解。”學員感慨道。
為(wei) 讓美育活動“燃”起來,丁佑君烈士紀念館堅持把紅色教育作為(wei) 青少年思品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通過丁佑君烈士遺物陳列、烈士書(shu) 信、曆史物件展示等,將丁佑君烈士向往真理、獻身革命的理想信念貫穿始終。
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樂(le) 山先後打造世界自然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教育空間、夾江大千紙故裏非遺傳(chuan) 承教育空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特色文化教育空間、名人故居紅色研學教育空間、曆史文化名城精神可讀空間等“樂(le) 遊嘉學”旅行品牌矩陣,建設研學旅行基地(營地)120餘(yu) 個(ge) ,開發研學課程100餘(yu) 項,推出研學旅行線路20多條,開創了“詩和遠方”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
堅持動態聯動 做“大”美育舞台
校園是審美教育的生動載體(ti) 。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樂(le) 山通過打造“一校一品”矩陣,讓美育舞台不斷壯大。
在井研縣,創作手段落後、畫藝人才缺乏、設計營銷人才空白等一度成為(wei) 製約井研農(nong) 民畫產(chan) 業(ye) 發展的直接短板。近年來,樂(le) 山師範學院和井研縣在促進井研農(nong) 民畫理論化、流派化、產(chan) 業(ye) 化等方麵開展了深入合作,通過“課程融通、活動聯通、陣地貫通、課題互通、組織相通”,把學校開設的《鄉(xiang) 土手工藝設計與(yu) 製作》等專(zhuan) 業(ye) 選修課程、《井研農(nong) 民畫賞鑒》等通識選修課程、《漆畫技法》《手工印染》等校級一流課程,與(yu) 井研縣中小學的《井研農(nong) 民畫》校本課程、《井研農(nong) 民畫繪畫》興(xing) 趣課程結合起來,形成梯次化的“井研農(nong) 民畫”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育人課程體(ti) 係,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
伴隨文教融合的深入推進,樂(le) 山先後助力全市數百所學校形成自身發展特色。此外,自2021年以來,全市“五館一站”先後與(yu) 134所中小學校簽訂了《館校合作共建協議》,精心策劃實施“5+5+2”館校聯動活動(即5館利用學生在校5天放學後的2小時),通過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實現了“減負不減質”的目標,“樂(le) 圖小課堂”“樂(le) 圖小書(shu) 蟲”等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本報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sh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