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舊倉庫到新書房——沈陽“城市書房”提升文化溫度

發布時間:2023-12-20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穿過明亮的玻璃大廳,拾級而上,便進入了一片室內(nei) 森林,靠窗而坐,在沈陽市大東(dong) 區時代文倉(cang) 城市書(shu) 房裏徜徉書(shu) 海,是沈陽市民陳怡穎的愜意時光,“坐在這裏看書(shu) ,別有一番意境”。

  如果不是書(shu) 房外的中央廣場上保留著一段舊時的鐵路線,停靠著一輛充滿曆史感的蒸汽火車頭,少有人知,這座將時尚與(yu) 文藝融為(wei) 一體(ti) 的城市書(shu) 房,曾是東(dong) 貿庫的一間舊倉(cang) 庫。“東(dong) 貿庫始建於(yu) 1950年,是沈陽現存建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倉(cang) 儲(chu) 建築群。”沈陽市大東(dong) 區文旅局局長佟彥慧說。

  近年來,沈陽市依托曆史建築的文化底蘊,將閑置資產(chan) 打造為(wei) 公共文化空間,力求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人為(wei) 本,承載城市記憶的老廠房被注入曆史、工業(ye) 、科技等元素,打造成新的文化地標。截至今年7月,沈陽市已建成26座書(shu) 房、120間書(shu) 屋,總藏書(shu) 達81.37萬(wan) 冊(ce) ,累計接待讀者超千萬(wan) 人次。

  走進時代文倉(cang) 城市書(shu) 房,5500平方米綜合性的文化空間內(nei) ,依然保留了當年倉(cang) 庫的“骨骼”。超高的房屋舉(ju) 架,上方是裸露於(yu) 外牆的木桁架,與(yu) 空中棧道平行交錯,下方則是整齊的書(shu) 架、綠色盎然的植物迷宮,共同構成多層次的空間結構。這裏還有沉浸式閱讀太空艙、文倉(cang) 小劇場和精品咖啡館等,業(ye) 態多元豐(feng) 富。

  時代文倉(cang) 城市書(shu) 房相關(guan) 負責人王子琦介紹,這裏已成為(wei) 沈陽熱門打卡地,也喚醒了很多“老沈陽”的工業(ye) 記憶。“爺爺一輩是工廠工人,給我講過許多老廠房的故事。”陳怡穎說,“廠房過去儲(chu) 存著物資和糧食,現在是知識和精神食糧的寶庫。”

  在沈陽這座老工業(ye) 基地,一大批老廠房、老建築正在依托城市更新“重生”,在延續曆史遺光的同時,蘊含著新的文化活力。

  在和平區,由鍋爐房改造的呐喊書(shu) 店隱匿在一座老舊小區內(nei) ;在渾南區,廢舊廠房“煥新顏”變成了莫子山書(shu) 房,特色台燈、充電寶、輪椅等擦亮“服務讀者”名片;在鐵西區,奉天記憶書(shu) 房仍保留著老車間的紅磚結構和老物件,訴說著工業(ye) 文化的故事……

  偌大的舊倉(cang) 庫、陳年的老廠房、黝黑的鍋爐房,這些曾經與(yu) 沈陽共同走過的“老朋友”,經過城市更新改造,煥發出新的生機。

  (新華社沈陽12月18日電 記者劉藝淳、武江民)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9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