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持續深化改革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3-12-20 09:51: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改革是推動農(nong) 牧業(ye) 農(nong) 村牧區發展的不竭動力。內(nei) 蒙古堅持把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作為(wei) 推進“三農(nong) 三牧”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體(ti) 製機製創新為(wei) 先導,激活農(nong) 村牧區資源要素,激發農(nong) 牧業(ye) 發展內(nei) 生動力。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中提出“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為(wei) 加快推動農(nong) 村牧區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攻堅突破、落地見效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

  解讀——

  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怎麽(me) 幹?

  加快農(nong) 牧業(ye) 農(nong) 村牧區現代化,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要繼續深化推進農(nong) 村改革。推進農(nong) 村改革和製度創新,以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為(wei) 主線,聚焦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基本經營製度、宅基地製度、集體(ti) 資產(chan) 管理製度等領域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

  “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事關(guan) 糧食安全和民生福祉,是國家支農(nong) 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nei) 蒙古加快推進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的‘加速器’,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穩定器’,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助推器’。通過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能夠有效撬動農(nong) 村牧區各類資源,充分調動農(nong) 牧民的生產(chan) 積極性,精準支持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內(nei) 蒙古自治區研究室社會(hui) 處負責人付東(dong) 梅說。

  付東(dong) 梅認為(wei) ,新時代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總的思路是繼續把住處理好農(nong) 牧民和土地關(guan) 係這條主線,搞好農(nong) 村牧區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nong) 牧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一是深化農(nong) 村牧區土地製度改革,統籌推進農(nong) 村牧區承包地、宅基地、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健全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流轉服務體(ti) 係,支持農(nong) 牧民將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流轉到規模經營主體(ti) 和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手中,提升土地草場利用效益和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效益。加強農(nong) 村牧區土地草場權益保護,確保土地草場權益清晰、明確和穩定,為(wei) 農(nong) 牧民提供更加有力的土地保障。

  二是完善農(nong) 村牧區土地草場市場體(ti) 係,加強農(nong) 村牧區土地草場流轉市場建設,有序開展農(nong) 村牧區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建立健全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交易市場和土地草場經營權抵押融資市場,為(wei) 土地草場流轉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務和融資支持,穩妥盤活利用農(nong) 村牧區存量建設用地。

  三是深入推進“空心村”治理,加大空置農(nong) 房、農(nong) 地騰退複耕力度,鼓勵支持“空心村”農(nong) 戶進城或向中心村聚集,支持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空心村”整治和開發利用,通過實施鄉(xiang) 村旅遊、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和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等項目,解決(jue) “空心村”整治成本高、資金籌措難等問題。

  四是進一步加大對優(you) 勢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的保險保障力度,推動農(nong) 牧業(ye) 保險服務精細化和精準化,降低農(nong) 牧業(ye) 巨災風險對農(nong) 牧業(ye) 和農(nong) 牧戶造成的衝(chong) 擊。將對農(nong) 牧業(ye) 發展有突出貢獻並具有一定示範效果的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品保險納入財政支持範圍。

  行動——

  推動農(nong) 村牧區生產(chan) 經營方式不斷創新

  改革是動力之基、活力之源。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是推進農(nong) 村牧區經濟發展、提高農(nong) 牧民收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舉(ju) 措。

  走進赤峰市鬆山區初頭朗鎮福山莊村的新型高效日光溫室,滿棚綠意映入眼簾。村民們(men) 正忙著修剪枝葉,查看作物長勢。

  以前,棚戶單打獨鬥,購買(mai) 農(nong) 機費用高,銷售路子不固定。如今,他們(men) 在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的“三變”改革中加入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實現統一采購、統一銷售,不僅(jin) 降低了種植成本,還增加了收入。

  福山莊村以“三變”改革為(wei) 抓手發展鄉(xiang) 村經濟,最大限度激活人、地、錢等資源要素,在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通過“三變+生態休閑”模式,打造了集現代農(nong) 業(ye) 、傳(chuan) 統民宿、休閑旅遊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景觀文化綜合體(ti) ,初步實現了“村莊變景區、農(nong) 舍變民宿、農(nong) 民變職員”及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

  “三變”改革是破解農(nong) 村牧區發展,引領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方式變革,盤活農(nong) 村牧區“沉睡”資源、資產(chan) 的現實需要,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的良策。為(wei) 用好用活《意見》紅利,內(nei) 蒙古在全區範圍內(nei) 確定了1000個(ge) 嘎查村作為(wei) 首批“三變”改革試點村,推動集體(ti) 經濟發展、農(nong) 牧民增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模式和製度成果。

  在烏(wu) 蘭(lan) 察布市,通過大力盤活“空心村”、閑置宅基地,不斷深入挖掘閑置土地資源。

  烏(wu) 蘭(lan) 察布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鄔浩宇介紹說:“我們(men) 對拆舊複墾項目進行實地踏勘,還結合各地招投標等前期工作進行定期調度,並在一定範圍內(nei) 通報。同時,成立聯合督查組對工作進展推動相對緩慢的旗縣開展專(zhuan) 項督查,督促各地各有關(guan) 部門強化協同配合,加快推進拆舊複墾進度。2022年和2023年,烏(wu) 蘭(lan) 察布市共實施拆舊複墾項目30個(ge) 、總麵積13700餘(yu) 畝(mu) ,涉及66個(ge) 鄉(xiang) 鎮、208個(ge) 行政村、307個(ge) 自然村,盤活閑置宅基地8773個(ge) 院落,修複15處廢棄磚窯,複墾新增耕地11000餘(yu) 畝(mu) 。”

  “內(nei) 蒙古聚焦土地細碎化、宅基地閑置、集體(ti) 經濟發展動力不強等製約農(nong) 村牧區發展的突出問題,做好承包地、宅基地‘兩(liang) 塊地’經營文章,推廣統種共富、‘三變’改革等典型模式,推動農(nong) 村牧區生產(chan) 經營方式不斷創新。目前,全區土地流轉率穩定在39%,社會(hui) 化服務麵積達到2400萬(wan) 畝(mu) ,60%的土地實現規模經營,已在1000個(ge) 嘎查村推廣‘三變’改革,不斷壯大集體(ti) 經濟。”自治區農(nong) 村牧區經營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楊印成說。

  目標——

  讓改革成為(wei) 破解農(nong) 村牧區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深化農(nong) 村牧區改革是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的關(guan) 鍵之舉(ju) ,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題中之義(yi) 。加快農(nong) 牧業(ye) 農(nong) 村牧區現代化,迫切需要改革來增動力、添活力。

  下一步,內(nei) 蒙古聚焦農(nong) 村牧區改革,抓好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解決(jue) 承包地細碎化、宅基地改革、“三變”改革等重點工作,讓改革成為(wei) 破解農(nong) 村牧區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抓好新增耕地高效利用。內(nei) 蒙古著力全麵摸清新增耕地底數,督促試點旗縣完成新增耕地收歸集體(ti) 統一經營管理或收取有償(chang) 使用費、製定收益分配管理辦法等階段性工作。2024年底,力爭(zheng) 全區新增耕地由集體(ti) 統一經營管理麵積達到500萬(wan) 畝(mu) 。

  著力解決(jue) 承包地細碎化問題。在土地經營方麵,通過流轉方式經營或者委托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耕種,實現“一村一田”。暫不具備實現“一村一田”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廣“一戶一田”模式或“一村兩(liang) 作區”模式。在土地承包方麵,通過互換並地等方式解決(jue) 土地細碎化,實現“一戶一田”經營。2024年,計劃在500個(ge) 嘎查村開展解決(jue) 承包地細碎化試點,實現“一村一田”模式的村規模經營麵積達到60%以上。

  深化宅基地改革。內(nei) 蒙古將加大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力度,指導伊金霍洛旗等具備條件的地區結合農(nong) 村牧區“三變”改革,積極穩妥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在解決(jue) “空心村”問題上再發力,加強政策業(ye) 務指導和調度跟進,及時提煉總結經驗,研究提出解決(jue) “空心村”問題的建議。

  抓實“三變”改革。通過舉(ju) 辦現場會(hui) 、觀摩會(hui) 、培訓班等,下沉基層宣講“三變”改革政策,指導試點嘎查村選準模式、找對方法。還要挖掘“三變”改革好經驗、好做法,選樹一批典型。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區開展“三變”改革的嘎查達到2000個(ge) 。(記者 韓雪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