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病原體監測未現未知新病毒
17日,在國家衛健委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近期全國醫療機構門、急診呼吸道疾病總診療量整體(ti) 呈下降趨勢,各地積極擴充醫療資源,持續增加相關(guan) 門急診診室和住院床位,二級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效發揮了分流作用。據監測,基層發熱門診和診室接診量約占全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及診室接診量的44%,有效適應了患者的就醫需求。另據中疾控介紹,迄今為(wei) 止,我國在呼吸道疾病病原體(ti) 監測方麵未發現未知的新病毒和新細菌。
米鋒表示,要持續加強呼吸道疾病診療情況監測和形勢研判,強化醫療資源統籌調配,優(you) 化院內(nei) 服務流程,暢通上下轉診渠道,發揮中醫藥特色優(you) 勢,推進互聯網加服務,保障民眾(zhong) 診療需求,改善患者就醫體(ti) 驗;要科學佩戴口罩,做好個(ge) 人防護,保持良好的衛生習(xi) 慣;要繼續加強疫苗接種,預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強雨雪和強寒潮天氣,國家疾控局發布了寒潮公眾(zhong) 健康防護指南,國家衛健委已向各地發出通知,要求切實做好雨雪寒潮天氣,醫療衛生和應急處置工作,要求做好醫療機構防寒保暖措施,確保寒冰天氣下人員安全,設備設施正常運行。針對寒冷天氣下骨折、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發病,要充實相關(guan) 門急診力量,同時強化值班值守,做好突發事件的醫療應急準備,氣溫驟降,可能誘發呼吸和心腦血管係統疾病,加重慢性基礎性疾病,也可能造成凍傷(shang) ,要做好防寒保暖,特別是頭部和胸腹部保暖,外出時注意防滑防跌倒,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戶外停留。
“寒冷天氣要格外關(guan) 注呼吸道病原體(ti) 感染,嬰幼兒(er) 、兒(er) 童、孕婦、老年人減少外出,均衡營養(yang) ,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如出現加重症狀,及時用藥就醫。戶外作業(ye) 人員如出現緊急情況,要停止作業(ye) ,盡快進入溫暖場所。”米鋒說。
會(hui) 上,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染病管理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新冠病毒變異株JN.1,是BA.2.86的一個(ge) 亞(ya) 分支。全球監測結果顯示,進入11月後,BA.2.86變異株,特別是JN.1亞(ya) 分支的全球占比增速明顯加快,並已成為(wei) 部分國家的優(you) 勢流行株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於(yu) 11月21日,將BA.2.86由全球需要監測的變異株調整為(wei) 需要關(guan) 注的變異株,評價(jia) 臨(lin) 床重症感染風險為(wei) 低等,總體(ti) 評價(jia) 公共衛生風險較低。
我國新冠病毒變異株監測結果顯示,自2023年8月31日報告首例BA.2.86變異株輸入病例以來,全國共報告BA.2.86及其亞(ya) 分支序列160條,其中,輸入病例序列148條,本土病例序列12條,未發現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目前,BA.2.86變異株在我國報告序列中的占比非常低,但輸入病例的序列占比自11月以來增加較快,增長趨勢逐漸與(yu) 全球趨同。專(zhuan) 家研判認為(wei) ,當前我國新冠病毒感染處於(yu) 較低流行水平,且BA.2.86及其亞(ya) 分支占比很低,目前該變異株在我國的公共衛生風險較低。迄今為(wei) 止,我國在呼吸道疾病病原體(ti) 監測方麵未發現未知的新病毒和新細菌。(蔣若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