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忙碌症”,體會歲月靜好
12月5日周二早晨,看羅振宇在視頻號上說“忙”:“一個(ge) 人每天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推進自己的日程表,有什麽(me) 可忙的?如今大家都說自己很忙,有一個(ge) 對忙的定義(yi) 說,‘忙,僅(jin) 僅(jin) 是現代人用於(yu) 炫耀的個(ge) 人勳章’。忙,顯得你手頭的事很多,但是我們(men) 都知道,忙後麵跟的往往是另外一個(ge) 字——亂(luan) 。”
的確,如今“忙”不但是擋箭牌還成了人們(men) 炫耀的資本,這不可謂一種社會(hui) 怪相。清華大學寧向東(dong) 教授曾寫(xie) 文說,如今整個(ge) 社會(hui) 都陷入了一場“忙碌症”。
女人珠光寶氣不如頤養(yang) “靜氣與(yu) 喜氣”
那天跟一個(ge) “80後”女友在咖啡廳,本想安享一下難得的相聚時光,可是隻見她不停地刷手機,談話根本不走心。坐了不到20分鍾,她說年底特別忙,然後起身要走,結果手裏的咖啡灑了一地。
望著她年輕的背影,我在想:我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也像她這樣毛毛躁躁、六神無主?
我好像從(cong) 來都難以啟齒說自己“忙”。年輕時也充滿焦慮,爭(zheng) 分奪秒地利用時間,但並不覺得“忙”,而是喜歡那種充實飽滿的生活。
蔣勳說,忙意味著心的“死亡”。而忙人,基本是“盲”人,他們(men) 眼裏根本看不到美。“美最大的敵人是‘忙’,忙其實是心靈死亡,對周遭沒有感覺的意思。我們(men) 說‘忙裏偷閑’,閑按照繁體(ti) 字的寫(xie) 法,就是在家門口忽然看到月亮。周遭所有最微小的,看起來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是我們(men) 最大的拯救……我們(men) 能做的是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像女媧補天一樣,把我們(men) 的荒涼感彌補起來。”
記得年輕時跟閨蜜去植物園,烈日炎炎下她忘我地拍花,我躲在樹蔭下哧哧笑她傻。以現在的眼光看,當時的我內(nei) 心充滿焦慮,眼裏確實“缺少美”。而經過這些年的學習(xi) 修煉,內(nei) 在的秩序感、穩定感替代了內(nei) 心的兵荒馬亂(luan) ,如今的我,眼裏隻有美。
話說那天我轉發羅振宇視頻時寫(xie) 道:“從(cong) 來都不忙,每天都順滑地完成工作。就像昨天,我稱為(wei) ‘豐(feng) 滿的星期一’。早晨六點半起床,看了一個(ge) 健康版的稿子;吃飯,早讀;9點開始工作;12點關(guan) 機,看電視新聞,沒吃午飯;下午去單位打卡,看兩(liang) 個(ge) 健康版;五點半回家給兒(er) 子做了三個(ge) 菜——糖醋排骨、冬瓜蝦仁、西紅柿炒雞蛋,米飯;吃完飯8點準時出去散步,回來後看中央四套《海峽兩(liang) 岸》《今日話題》,然後一覺睡到第二天6點半。”
這就是我最平凡的一天。做了很多事,一點也不忙。
我的經驗是:當你全情投入、高效完成工作之後,就能像孩子一樣放鬆自己,仿佛鏈接了童年。高效工作的結果是你有了更多休閑的時光;而更多的休閑時光又為(wei) 你充電加油,讓你更加高效率。如此良性循環往複,日子就會(hui) 絲(si) 滑般條順暢達。
所以有人說:“一個(ge) 高效的人,他們(men) 的忙碌是線性的,要做的事務如同穿在線上的珠子,一個(ge) 一個(ge) 被有序地撥過。他自己並不是某一顆珠子,而是那個(ge) 撥珠子的人。投入和忙碌的最佳狀態,該是忙而不亂(luan) 的。而一個(ge) 低效能的人,不能以有序的心做靜觀與(yu) 處置,所以心中總有糾纏感,缺少自由與(yu) 空間。哪怕泡杯茶、喝杯咖啡的工夫,都變得奢侈,或者急匆匆的。”
老子《道德經》說:“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即輕率就會(hui) 失去了根本,躁動則會(hui) 失去主宰。而“失根”“失君”是我們(men) 現代人的心理寫(xie) 照。
如今,我看一個(ge) 女人就看她是否有“二氣”,即靜氣與(yu) 喜氣。靜氣就是專(zhuan) 注力,可以讓你工作的時候孤注一擲;喜氣就是鬆弛感,休閑的時候你是活脫脫水靈靈的,能與(yu) 大自然同呼吸,感受萬(wan) 物之美。一句話,女人珠光寶氣不如頤養(yang) “靜氣與(yu) 喜氣”。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
最近99歲的查理·芒格與(yu) 100歲的基辛格相繼去世。10月29日芒格還在接受播客Acquired專(zhuan) 訪,基辛格生前每天工作15個(ge) 小時,5月底以來,他先後奔波德國、英國、美國多地出席了多場百歲誕辰紀念會(hui) ……
作者水姐談到兩(liang) 位常青樹給人的啟示時寫(xie) 道:“他們(men) 的人生都是年輕時經曆過各種顛沛流離和絕望痛苦的考驗,但還是以最高標準時常要求自己,以一輩子極致燃盡、擴充至極的心態、心力、心能、心量活著。西塞羅《論老年》中說,‘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被悉心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yu) 追求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舉(ju) 止的生活’。如果你內(nei) 心和生活方式是貼合的,那麽(me) 你到了晚年隻會(hui) 比年輕時更加幸福。”
這兩(liang) 位智者讓我想起莊子的“大知閑閑,小知間間”。
“閑閑”就是悠閑、廣博的樣子。“大知閑閑”,說的是大智慧的人,善於(yu) 把握事物的規律,平時看起來悠閑自在,關(guan) 鍵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悠閑從(cong) 容自在,正是智慧的妙用。
“間間”指縫隙,兩(liang) 扇門關(guan) 不嚴(yan) ,有間隔。“小知間間”,說的是小聰明的人,整天忙忙碌碌,遇見人和事,總是猶豫不決(jue) ,過於(yu) 注意局部和細節,沒有全局觀念。
聰明和智慧的確不同,若沒有看破的智慧和放下的功夫,活著便會(hui) 疲憊不堪,內(nei) 心充滿煩惱痛苦。其實,“大知”和“小知”所展現出來的本質,就是認知高度或者說是認知維度的問題。而不斷給認知擴容正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此生最重要的事。
忙不忙,心態決(jue) 定狀態
一個(ge) 認真給孩子們(men) 上課的老師並不是一個(ge) 忙人。一個(ge) 每天埋頭畫畫、寫(xie) 作的人也未必是一個(ge) 忙人。而那個(ge) 正在寫(xie) 通稿、心裏卻惦記著孩子成績的女人,那個(ge) 正在跑步、心裏卻掛念著升職的男人,那個(ge) 在院子裏鼓搗花草,卻一直擔心自己身體(ti) 的老人……這些人,看上去並不忙,但是他們(men) 卻是“忙人”。
所以,幹什麽(me) 或不幹什麽(me) ,並不能看出一個(ge) 人忙不忙。以什麽(me) 樣的心態去做事,才是忙與(yu) 不忙的標準。
人在這兒(er) ,心跑到別處去了,身心分離就很忙;幹著這件事、想著另一件事,你就是忙人。忙,意味著你活在未來或者過去,唯獨錯失了當下。忙者,被欲望所引,被結果所導,被功利所牽,不知道自己是誰,為(wei) 什麽(me) 而活著。
當一個(ge) 人身心在一起,就算她每天都在“忙”,仍有可能是一個(ge) 悠閑的人、愜意的人、不忙的人。
俗語道:將軍(jun) 趕路不追小兔。趕路的時候,我們(men) 要全力以赴。但是不趕路的時候,我們(men) 何妨追追小兔?也許你會(hui) 發現新大陸。
最後,願我們(men) 告別“忙碌症”、做個(ge) “不忙人”,安享歲月靜好。在喜歡的狀態裏生活,以自己的節奏行進。幸福不在於(yu) 富足而在於(yu) 滿足。(胡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