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多部門全力開展救災救助

發布時間:2023-12-20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陳晨 彭景暉 魯元珍 劉坤 張翼 劉小兵 任歡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石水 劉昆 郭紫陽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lin) 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裏。截至19日13時,地震已造成甘肅、青海兩(liang) 地共120餘(yu) 人遇難,部分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受損。

  鑒於(yu) 災情嚴(yan) 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hui) 、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截至12月19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2042人、381車、37犬趕赴災區救援。現場消防救援力量對7個(ge) 鎮、30個(ge) 村、53個(ge) 社區、2723戶進行全麵排查搜索,摸排危房885間、地質災害隱患點73處;營救被困人員74人,疏散4298人,排危除險497處,搶救財產(chan) 1530餘(yu) 萬(wan) 元。

   搶抓黃金救援時間 全力搜救被困人員

  地震發生後,國家消防救援局持續調度指導救援工作,搶抓黃金救援時間,全力排查搜救被困人員。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一級響應,首批調派蘭(lan) 州、隴南、臨(lin) 夏、甘南、武威、白銀、定西、新區、訓保9個(ge) 支隊集結趕赴震中。19日0時35分,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再次調集嘉峪關(guan) 、金昌、張掖、平涼、慶陽、天水6個(ge) 支隊,340名消防救援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指戰員第一時間到達災區,在積石山縣石塬鎮組織開展救援工作。

  應急管理部緊急啟動中央企業(ye) 應急聯動機製、軍(jun) 地搶險救災協調聯動機製和航空救援協調聯動機製,迅速統籌調派應急救援力量增援災區。調派災區周邊相關(guan) 中央企業(ye) 工程搶險力量28支730餘(yu) 人趕赴災區,開展人員搜救、道路搶通、地震次生災害處置等行動。中央企業(ye) 工程搶險力量41支2800餘(yu) 人保持應急狀態,隨時進行增援。應急管理部指導甘肅省啟動社會(hui) 應急力量現場協調機製,引導社會(hui) 應急力量11支294人到達災區開展救援救災救助工作。同時,社會(hui) 應急力量500餘(yu) 人保持應急準備,隨時準備增援。

  地震發生後,解放軍(jun) 和武警部隊迅速投入抗震救災中。

  西部戰區陸軍(jun) 相關(guan) 部隊連夜出動,於(yu) 19日淩晨4時許到達受災嚴(yan) 重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柳溝鄉(xiang) ,展開人員搜救、道路清理等工作。截至目前,西部戰區陸軍(jun) 共出動900餘(yu) 人、直升機2架、車輛210台參與(yu) 救援。支援災區棉帳篷1000頂,取暖爐630個(ge) ,目前已經轉移群眾(zhong) 83人,從(cong) 廢墟中解救群眾(zhong) 8人,排查房屋700餘(yu) 間,搭設2個(ge) 臨(lin) 時安置點、50頂帳篷。19日14時28分,兩(liang) 架米-17直升機降落在積石山縣大河家中學操場上的臨(lin) 時停機坪,主要執行空中偵(zhen) 察、物資投送、傷(shang) 員轉運等任務。

  武警甘肅總隊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製,組織專(zhuan) 業(ye) 地震救援隊官兵緊急出動,迅速趕到震中區域投入搜救被困人員、搶修道路、搬運物資、搭建帳篷等任務。截至目前,該總隊累計投入573名兵力,動用車輛63台,救援器材裝備2122件(套),成功搜救受困群眾(zhong) 45名,轉移群眾(zhong) 上千人。

  武警青海總隊依據武警部隊具體(ti) 部署,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召開緊急會(hui) 議,安排部署抗震救災工作。目前,武警青海總隊累計投入158名兵力,參與(yu) 救援行動,主要擔負救災物資轉運、救災帳篷搭建、泥石流現場清淤、救災藥品發放等任務。截至19日14時10分,擔負救援行動的官兵共轉移受傷(shang) 群眾(zhong) 12人,搬運救災物資40餘(yu) 噸,搭建救災帳篷20頂。

   調撥救災物資、資金支援災區

  19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hui) 、應急管理部會(hui) 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在前期已向甘肅災區調撥4.25萬(wan) 件中央救災物資基礎上,向甘肅省緊急增調第二批4.75萬(wan) 件中央救災物資,包括棉帳篷2500頂、棉大衣(防寒服)2萬(wan) 件、棉被5000床、折疊床5000張、防潮墊1.5萬(wan) 張、場地照明設備30台;緊急向青海省調撥2.15萬(wan) 件中央救災物資,包括棉帳篷1500頂、棉大衣5000件、棉被5000床、棉褥5000床、折疊床5000張、場地照明設備20台。

  根據地方救災需要,繼續向甘肅省增調第三批2.2萬(wan) 件中央救災物資,包括2000頂12平方米棉帳篷、5000張折疊床、5000件棉大衣和1萬(wan) 床棉被。

  截至12月19日17時,已累計向甘肅、青海兩(liang) 省地震災區調撥中央救災物資13.35萬(wan) 件,全力支持災區做好受災群眾(zhong) 臨(lin) 時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同時,甘肅、青海兩(liang) 省應急管理部門已向災區調撥大量米麵糧油、取暖爐、棉衣被等地方各級救災物資,全力做好受災群眾(zhong) 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19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向甘肅、青海兩(liang) 省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2億(yi) 元,其中,甘肅1.5億(yi) 元、青海0.5億(yi) 元,支持地方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保障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和影響。

  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組織向甘肅、青海兩(liang) 省下達合計2.5億(yi) 元災後應急恢複重建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支持地震災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急恢複建設。

  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19日緊急下撥1800萬(wan) 元工會(hui) 救災慰問資金,支持甘肅、青海兩(liang) 省工會(hui) 開展抗震救災工作。按照相關(guan) 規定,工會(hui) 救災慰問資金主要用於(yu) 慰問傷(shang) 亡職工群眾(zhong) 、受災職工群眾(zhong) 和救災人員。

   全力保障交通、水利設施、通信網絡、電力等恢複運行

  19日7時,交通運輸部按程序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派員參與(yu) 國務院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工作。甘肅省交通運輸部門派工作組抵達災區現場,組織力量對受災公路進行清理,加強餘(yu) 震監測,防止次生災害,同時開通應急救援通道,保障救援車輛免費快速通行。截至19日19時,甘肅省、青海省震區的所有高速公路、國省幹線通行暢通,通往重災區的農(nong) 村公路已全部搶通,救災人員、物資、車輛可順利抵達災區。

  中國鐵路蘭(lan) 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迅速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扣停正在運行的客貨列車,封鎖受地震影響的相關(guan) 區段線路。經全麵排查消除隱患後,已於(yu) 19日3時04分逐步恢複開通客貨列車。受此影響,部分列車將出現不同程度晚點,鐵路部門提醒旅客隨時關(guan) 注列車時刻變化,做好出行安排。

  19日上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開緊急視頻調度會(hui) ,調度甘肅臨(lin) 夏州6.2級地震交通應急管理工作。甘肅、青海交警總隊啟動專(zhuan) 項應急預案,陝西、寧夏交警總隊積極配合做好遠端分流、宣傳(chuan) 勸導等工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已啟動環甘肅抗震救災交通保障聯勤機製,24小時監測環甘肅特別是震區周邊道路交通態勢,及時調度處置突發交通警情。

  水利部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震區水利部門迅速行動,立即組織對震區水利設施開展震損排查處置。排查發現,甘肅震區農(nong) 村飲水管道受損較為(wei) 嚴(yan) 重,青海省民和縣人飲管道震損30餘(yu) 處。兩(liang) 省震區部分灌溉渠道垮塌、水利工程管理用房出現裂縫,截至記者19日發稿,暫未發現較大險情。震中附近黃河幹流、支流張家溝等河道水文斷麵水位流量無明顯上漲或陡落,水情平穩。目前,甘肅、青海兩(liang) 省正組織力量緊急排查,並對震損水利工程進行緊急搶修。此外,新疆克孜勒蘇州阿圖什市5.5級地震發生後,水利部立即指導新疆水利廳開展水利工程設施震損情況排查處置,截至記者發稿,暫無險情報告。

  地震發生後,甘肅、青海兩(liang) 省部分通信設施受損。經信息通信行業(ye) 應急搶修,截至12月19日14時,因地震和電力中斷影響退服的314座基站已搶修恢複279座,2條中斷通信光纜已全部搶通,受災區域公眾(zhong) 通信網絡整體(ti) 運行平穩。

  國家能源局第一時間成立現場工作組趕赴震區,督促指導有關(guan) 單位開展電力應急搶修工作。截至記者發稿,現場正在全力搶修,力保停電用戶於(yu) 19日全部恢複供電。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0日 0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