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開局良好
當下,黃淮的小麥正在越冬,東(dong) 北的溫室大棚裏五彩斑斕,南海之濱迎來忙碌的南繁育種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周而複始支撐起百姓餐桌上的豐(feng) 富多彩,各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探索與(yu) 實踐匯成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壯闊答卷。
從(cong)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守好“三農(nong) ”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從(cong)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看,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從(cong)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看,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
今年,農(nong) 業(ye) 再獲豐(feng) 收,農(nong) 民穩步增收,農(nong) 村穩定安寧,為(wei) 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三農(nong) ”工作的厚重成果,為(wei) 我們(men) 贏得發展主動權提供了堅實保障。
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
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今年糧食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實現了總產(chan) 、麵積、單產(chan) 全麵提升。國家統計局農(nong) 村司司長王貴榮表示,這為(wei)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wei) 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糧食生產(chan) 連過數關(guan) ,先後經曆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dong) 北局地嚴(yan) 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等挑戰。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各地區各部門嚴(yan) 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有力克服了不利因素影響。糧食再獲豐(feng) 收,充分證明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有力有效。
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xing) 主動權。今年,中央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繼續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完善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增加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向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100億(yi) 元,多措並舉(ju) 提高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農(nong) 民種糧能賺錢,國家糧食才安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曹健生說,今年南康區出台5項區級獎補政策,投入資金5000萬(wan) 元,不僅(jin) 鼓勵大戶擴種糧食,而且兼顧小農(nong) 戶積極性。全區糧食播種麵積較去年增長0.43%,糧食產(chan) 量增長3.55%。
解決(jue) 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農(nong) 業(ye) 建設成為(wei) 大產(chan) 業(ye) ,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nong) 業(ye) 要食物,構建高質高效的多元化供給體(ti) 係。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麵積達4000萬(wan) 畝(mu) ,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由設施養(yang) 殖提供。各地立足資源稟賦,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並舉(ju) ,40多億(yi) 畝(mu) 林地、近40億(yi) 畝(mu) 草地和大量的江河湖海等,逐漸成為(wei) 多元化供給體(ti) 係的重要組成。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各地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全環節升級、全價(jia) 值提升、全產(chan) 業(ye) 融合,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把“土特產(chan) ”三個(ge) 字琢磨透,要建設產(chan) 加銷貫通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從(cong) 確定“牛羊菜果薯藥”到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三年倍增行動,甘肅省構建起以“牛羊菜果薯藥”為(wei) 主導、區域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補充的特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框架。作為(wei) 特色農(nong) 業(ye) 資源大省,山西打好“有機旱作”“特色優(you) 勢”“加工轉化”三張牌,加速釋放“土特產(chan) ”優(you) 勢,努力探索一條特優(you) 農(nong) 業(ye) 發展新路徑。
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離不開平台載體(t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今年支持各地新建40個(ge) 、續建51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超100億(yi) 元的集群139個(ge) 、超500億(yi) 元的14個(ge) 、超1000億(yi) 元的3個(ge) 。支持新建200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認定獎補184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培育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的強鎮超350個(ge) 。培育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村鎮4068個(ge) ,推介199個(ge) 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鎮和306個(ge) 產(chan) 值超億(yi) 元村。
各地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資源為(wei) 依托,做精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做大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產(chan) 業(ye) 。有關(guan) 部門發布“鄉(xiang) 味”濃鬱的精品線路和精品景點,累計推介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1953個(ge) 。前10月,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企業(ye) 共9.4萬(wan) 家,實現營業(ye) 收入14.3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7%。截至目前,全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累計達1320萬(wan) 人,在產(chan) 業(ye) 融合、農(nong) 村電商等領域大顯身手。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是用好一方水土,把資源優(you) 勢、生態優(you) 勢、文化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經濟優(you) 勢。當一件件產(chan) 品成為(wei) 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品牌,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便成為(wei) 廣袤鄉(xiang) 村經濟發展的支柱。
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更加富裕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w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檢驗農(nong) 村工作實效的一個(ge) 重要尺度,就是看農(nong) 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過上更加富足的日子,始終是黨(dang) 中央的牽掛。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紮實推進,鄉(xiang) 村麵貌持續改善。今年以來,有關(guan) 部門聚焦農(nong) 民群眾(zhong) 看病就醫、養(yang) 老服務等急難愁盼問題,協調出台加強農(nong) 村醫療衛生體(ti) 係、養(yang) 老助餐服務等惠民政策,農(nong) 村公共服務政策體(ti) 係更加完善。目前全國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持續改善。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要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nong) 村,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
農(nong) 民收入繼續增長,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曾衍德介紹,促進農(nong) 民增收是“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著力發展產(chan) 業(ye) 、穩住就業(ye) ,努力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截至三季度末,中西部22個(ge) 省份63.5%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餘(yu) 均落實了幫扶措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7.3%,跑贏了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發展帶動能力強、就業(ye) 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多措並舉(ju) 促進農(nong) 民工穩崗就業(ye) ,挖掘經營增收和務工增收潛力。要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注重把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nong) 民,讓農(nong) 民挑上“金扁擔”。要加大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力度,給農(nong) 民的補貼能增加的還要增加,社會(hui) 保障水平能提高的還要提高,農(nong) 村各類資源要素能激活的盡量激活,讓農(nong) 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本報記者 喬(qiao) 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