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次深度學習 一次自我提升——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努力講好新時代雷鋒精神

發布時間:2023-12-21 10: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戴寧馨

  “珍貴的展品首次展出,感人的故事首次披露,我仿佛看到了雷鋒的身影。今年是毛澤東(dong) 等老一輩革命家為(wei) 雷鋒同誌題詞60周年,我們(men) 趕著在撤展前再來看一遍、聽一遍。”近日,家住沈陽的王女士帶著孩子趕來看“學雷鋒主題藏品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深耕理論學習(xi) 、創新宣講方式,以群眾(zhong) 滿意為(wei) 基準,努力講好新時代雷鋒精神。

  “我們(men) 將《雷鋒日記》《雷鋒的故事》作為(wei) 黨(dang) 員幹部的學習(xi) 資料,深入係統地學習(xi) 雷鋒精神,做到學出味道、學有收獲,用雷鋒精神建館育人。”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黨(dang) 組書(shu) 記、館長時曉雲(yun) 介紹,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相結合的代表,60年來,雷鋒精神隨著時代不斷豐(feng) 富、發展。

  隨著主題教育深入開展,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堅持不懈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通過加強理論學習(xi) ,紀念館對雷鋒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講好雷鋒精神也有了更強的信心。

  12月的撫順,天寒地凍。一大早,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就前往和平街道雷鋒社區向居民宣講雷鋒故事。“雷鋒社區是個(ge) 老舊小區,曾經是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駐地。這裏住的許多老人都曾和雷鋒打過交道。”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黨(dang) 組成員、副館長徐統說。84歲的社區居民王維秀曾目睹雷鋒進行義(yi) 務勞動。“那是1960年六七月份的一天,雷鋒在去團部衛生所就診的路上,看到本溪路小學建築工地正在施工,二話沒說,就加入了運磚頭的隊伍。”王維秀分享的故事生動平實,贏得了在場聽眾(zhong) 的熱烈掌聲。在徐統看來,像王維秀這樣的老人,都是雷鋒精神的繼承人,都是雷鋒精神的宣講者。每次進行雷鋒精神宣講,不僅(jin) 是對自己宣講能力的檢視,更是一次深度學習(xi) ,一次自我提升。

  宣講走出去,“雷鋒”請進來。紀念館3樓的小禮堂裏,人頭攢動,遠遠就聽到了雷鳴般的掌聲。“為(wei) 構建麵向大眾(zhong) 、服務社會(hui) 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文化傳(chuan) 播和思想宣傳(chuan) 的新平台,我們(men) 特邀‘當代雷鋒’、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莊仕華做客‘雷鋒講壇’。”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黨(dang) 組成員、副館長朱大海表示,作為(wei) 撫順2023雷鋒文化節的一項重要活動,“雷鋒講壇”用生動的案例與(yu) 感人的實踐,凝聚起了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幹事創業(ye) 、突破奮進的強大力量。

  “未來,我們(men) 要繼續傳(chuan) 承弘揚好雷鋒精神,講好新時代雷鋒故事,把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進一步擴大與(yu) 增強撫順城市知名度、美譽度,使撫順雷鋒般的燦爛微笑更加深入人心。”時曉雲(yun) 表示。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1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