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質量普惠托育服務如何實現

發布時間:2023-12-25 09:5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 羚

  嬰幼兒(er) 階段是教育的起點。在“家門口”能否享受到普惠、科學的托育服務?便捷、經濟、智慧的普惠托育體(ti) 係如何構建?日前,第三屆托育服務發展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ju) 辦。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圍繞嬰幼兒(er) 托育服務領域廣泛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分享觀點及實踐經驗。

  托育服務既是“關(guan) 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和托育服務工作,近年來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國家衛健委發揮牽頭職責,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積極貫徹落實,逐步建立健全托育服務政策法規體(ti) 係、標準規範體(ti) 係和服務供給體(ti) 係。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托育服務機構總數達7.57萬(wan) 家,提供托位數362.4萬(wan) 個(ge) ,全國千人口托位數為(wei) 2.57個(ge) 。

  國家衛健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芳表示,提供便捷優(you) 惠、專(zhuan) 業(ye) 規範、智慧科學的普惠托育服務,是提高人口質量、促進積極生育發展的重要措施。“從(cong) 調研看,普惠托育的供給明顯不足,目前的托育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價(jia) 格居高不下,這些都是在發展普惠托育過程中需要重點關(guan) 注的。”

  “家庭對於(yu) 兒(er) 童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hui) 0~3歲兒(er) 童托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惠珊指出,大部分0到3歲孩子生活在家庭中,即使上托育機構,一天當中還是有一半甚至一半多的時間在家庭。家庭的養(yang) 育、照護對孩子早期發展非常重要。

  “嬰幼兒(er) 處於(yu) 性格形成,習(xi) 慣養(yang) 成和智力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因此,家庭教育對於(yu) 嬰幼兒(er) 來說具有長期性和基礎性作用。”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曉巍認為(wei) 。

  當前,社會(hui) 對托育機構的需求逐漸增高,對托育高質量服務的期望值同樣增加。李曉巍介紹,研究發現,家長的教育期望過高與(yu) 其自身教育能力不足之間存在現實矛盾,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則存在不便利、不精準、質量低的問題。如何根據家庭所需,提供適配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是目前急需解決(jue) 的問題。“應從(cong) 家長角度出發,關(guan) 注其實際需求,提高嬰幼兒(er) 家庭獲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可及性、相關(guan) 性、相適性。”

  王惠珊表示,家庭養(yang) 育照護指導,主要是針對父母養(yang) 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yu) 問題,在對家庭養(yang) 育環境、父母育兒(er) 狀況和兒(er) 童健康狀況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比如養(yang) 育照護、安全照護、如何建立健康的親(qin) 子關(guan) 係等,都是需要科學引導的。”

  近期,《關(guan) 於(yu) 促進醫療衛生機構支持托育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這是助力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有力舉(ju) 措。

  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er) 童醫院兒(er) 童保健中心主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hui) 嬰幼兒(er) 養(yang) 育照護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許培斌認為(wei) ,醫育結合,即養(yang) 育照護與(yu) 衛生健康相結合,一方麵可通過嬰幼兒(er) 家庭及托育機構的養(yang) 育照護保障嬰幼兒(er) 健康目標實現,另一方麵可通過醫療保健機構的衛生健康服務促進嬰幼兒(er) 養(yang) 育照護質量和效能提升。

  目前,已有不少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地方實際和托育機構的需要,發揮資源、人才優(you) 勢,開辦了托育機構,也帶動和引領了當地托育服務事業(ye) 的發展。

  人才隊伍是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2021年版新增了嬰幼兒(er) 托育中職、高職專(zhuan) 科和高職本科專(zhuan) 業(ye) 。2023年,全國高職專(zhuan) 科共備案托育服務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點3415個(ge) ,比2021年增長了12.8%。

  “2022年,保育師和育嬰員列入全國最缺工種排名。”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hui) 評價(jia) 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秦旭芳說。

  服務對象年齡越低,對服務人員的素質要求就越高。“嬰幼兒(er) 照護對專(zhuan) 業(ye) 性要求非常高,不僅(jin) 需要多領域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還需要技能,需要知行合一的實踐智慧。”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童連表示,現實中,這兩(liang) 者可能是割裂的,“就比如,剛畢業(ye) 的學生掌握了知識,也獲得了一定的技能,但是在麵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照護環境時,仍然會(hui) 覺得有些力不從(cong) 心。”

  目前,托育師資人才供給主要源於(yu) 中職和高職院校。四川天一學院健康產(chan) 業(ye) 學院教師梁瑜倩認為(wei) ,2021年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的變化,意味著培養(yang) 方案的轉變、學生素質的提高,標誌著嬰幼兒(er) 托育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規範和升級。“作為(wei) 本專(zhuan) 業(ye) 的高職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是來自兒(er) 童心理、健康護理、早期教育、社會(hui) 工作、營養(yang) 與(yu) 食品衛生等多個(ge) 學科的知識。高職院校重視實踐導向,通過產(chan) 教融合、醫育結合、醫養(yang) 教融合等人才培養(yang) 模式,使學生積累了麵向就業(ye) 市場的實踐經驗。”梁瑜倩說。

  但現實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矛盾:一方麵是社會(hui) 有需求,一方麵是學生就業(ye) 時遭遇信任危機。原因何在?梁瑜倩分析,一是現在的培養(yang) 方案與(yu) 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有明顯的同質化現象。一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機械複製學前教育的內(nei) 容,仍然以“教育”為(wei) 主,缺乏“養(yang) 育”相關(guan) 的醫藥類課程,因此學生就業(ye) 時無法顯示出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二是學生就業(ye) 傾(qing) 向與(yu) 嬰幼兒(er) 托育行業(ye) 需求契合度不高。托育機構的工作種類繁多,難度也較大,不少畢業(ye) 生更願意選擇去幼兒(er) 園、小學或者其他行業(ye) 工作。

  梁瑜倩建議,加快頂層設計,厘清專(zhuan) 業(ye) 定位;擴大專(zhuan) 業(ye) 開放度,延長培養(yang) 周期;頒發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提升畢業(ye) 生就業(ye) 能力。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5日 08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