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中,為戶外工作者辟出一角避風港
作者:朱昌俊
1月8日,吉林四平市一代駕男子發布視頻稱,在位於(yu) 四平市一馬路的中國建設銀行的ATM機房取暖,沒待幾分鍾就遭到保安驅趕,“有種你別走,臭代駕”。天氣預報顯示,四平市當日最低氣溫為(wei) 零下18℃。一名建行工作人員回複稱,通過監控嗬斥的不是建行的正式員工,是通過第三方雇傭(yong) 過來的,處理需要通過第三方。
這樣的新聞讓人五味雜陳。“衝(chong) 突”的一方,是零下18℃的天氣下仍在戶外等待客人的代駕,另一方則是大晚上仍在值班的保安,他們(men) 本來都非常不易。當這兩(liang) 者發生“碰撞”,更令人感慨。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曝光後,網友的反應並不是“一邊倒”。網友中,固然有人批評保安人員的態度和做法過於(yu) 冷漠,但也有人認為(wei) ,晚上一個(ge) 陌生男子在ATM小屋卻不是取錢,會(hui) 讓人感到害怕……客觀說,零下十多度的天氣,街邊室內(nei) 空間能給人暫時避避寒,這本是最基本的社會(hui) 共識。連這個(ge) 都要驅趕,顯然是不近人情。但ATM小屋,確實又有一定特殊性——特別是在晚上。但是,有一點大家是沒有分歧的,那就是即便ATM小屋真的不便讓“無關(guan) 人員”取暖,至少保安的態度和用語可以更和善一點,予人最基本的尊重。
其實,倡導一個(ge) 與(yu) 人為(wei) 善、與(yu) 人方便的公共環境,無關(guan) 個(ge) 人身份、職業(ye) ,理應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同追求。我們(men) 會(hui) 發現,如今很多被攝像頭記錄下的人與(yu) 人之間的“衝(chong) 突”,很多時候其實都是一點小事。如果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共情,很多矛盾和衝(chong) 突完全可以避免。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那些時有被曝光也因此被放大的“衝(chong) 突”視頻,之於(yu) 社會(hui) 的公共意義(yi) ,或並不是為(wei) 了讓輿論去集中譴責某一方的當事人,而是每個(ge) 圍觀者都可以從(cong) 這樣的曝光中得到啟發,從(cong) 而讓自己避免淪為(wei) 下一個(ge) 被圍觀的“對象”。
當然,就此事來看,當很多人同情被驅逐的代駕時,或許也可以想象另一種可能——在寒冷的冬夜中,我們(men) 是否能夠給這些戶外工作者多一些確定性的庇護?比如,之前有一些24小時書(shu) 店就專(zhuan) 門提出可以讓拾荒者過夜。順著這樣的思路,是不是有更多的城市空間,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能夠主動給予代駕等群體(ti) 必要的也是力所能及的幫助?它或可以是24小時便利店,也可以是一些深夜還在營業(ye) 的餐館,或也是一些晚上仍然開放的公共空間。
此外,也有代駕平台提出,在全國240個(ge) 城市上線司機冬季關(guan) 懷活動,免費邀請代駕師傅前往就近的合作麵店或者夜宵攤,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麵,驅走冬夜的疲憊與(yu) 寒意。不管是平台的刻意關(guan) 照,還是一些社會(hui) 主體(ti) 主動釋放善意,類似的溫情多一些,像“代駕ATM小屋取暖被保安驅趕”這樣的衝(chong) 突就能夠少一些。(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