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 小心這些皮膚病惹上身
冬季寒冷,空氣幹燥,很容易引起皮膚不適。皮膚遭受較強的冷刺激,血管收縮,皮膚幹燥,角質變厚易脫皮,極度的寒冷還可引起凍傷(shang) 。因此在冬季,我們(men) 特別應該注重皮膚護理,不同人群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科學護膚。今天,皮膚科醫生就來為(wei) 大家盤點那些最愛在冬季“搞事情”皮膚病。
足跟皸裂
足跟皸裂是指足跟皮膚幹燥、增厚,增厚的皮膚上順著皮膚紋理的方向出現深淺不一、長短不同的裂紋。當裂紋加深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裂口可有出血,甚至繼發感染。年齡增長、溫度降低等都可能增加足跟皸裂的程度。
足跟皸裂可由生理因素引起,也可由病理因素導致。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增厚缺乏彈性,足部皮脂分泌過少,導致皮膚幹燥脆裂;真菌感染足部導致足跟過度角化;糖尿病等疾病導致全身幹燥;遺傳(chuan) 性或獲得性掌蹠角化病等,都可能引發足跟皸裂的問題。
針對皮膚幹燥等引起的足跟皸裂,治療關(guan) 鍵是保護和恢複皮膚屏障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加強潤膚。而由上述疾病(如足癬、糖尿病)導致的足跟皸裂,治療關(guan) 鍵在於(yu) 治療並控製原發病,以達到緩解皮膚症狀的目的。
幹性濕疹
幹性濕疹又稱為(wei) 乏脂性濕疹、裂紋性濕疹,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臨(lin) 床常見皮膚病。其特征是皮膚幹燥、皸裂伴有脫屑,小腿前側(ce) 最多見,常伴有瘙癢。幹性濕疹常見於(yu) 60歲以上老年人或魚鱗病患者,多發生於(yu) 寒冷、幹燥(低濕度)的氣候條件下,且男性患者稍多於(yu) 女性。
本病與(yu) 多種因素導致皮膚表麵過度失水、油脂減少或排汗不良等有關(guan) ,常見的因素有年齡增加(皮膚老化)、洗浴次數過多、過度使用肥皂和習(xi) 慣性搓澡等。
幹性濕疹主要治療措施包括使用潤膚劑和選擇合適的外用藥物。同時需要去除病因和加重症狀的因素。去除病因方麵,如減少洗澡次數、洗澡時避免水溫過熱等。用藥方麵,可選擇:
潤膚劑 規律塗抹潤膚劑,尤其洗浴之後,市售的正規的身體(ti) 乳或醫院自製的保濕乳均可選用。
糖皮質激素製劑 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以緩解瘙癢、消退皮疹。
抗組胺藥物 若瘙癢嚴(yan) 重,可口服抗組胺藥物緩解症狀。
其他冬季易發皮膚病
瘙癢症 有皮膚瘙癢症狀而無原發性皮損的疾病;最常見的病因是皮膚幹燥;以病因治療為(wei) 主,同時對症治療;注意皮膚保濕,減少不良刺激。
銀屑病 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鱗屑性皮膚病;皮膚上出現紅斑,其上覆蓋有銀白色鱗屑;有局部治療、物理治療和係統治療等多種療法;病程遷延不愈,容易反複發作。
魚鱗病 主要表現為(wei) 皮膚幹燥、脫屑和魚鱗狀的皮損;大多數是遺傳(chuan) 所致;護理和外用藥物治療為(wei) 主,嚴(yan) 重時需口服藥物;本病無法治愈。
帶狀皰疹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累及神經和皮膚;發生在身體(ti) 單側(ce) 的成簇水皰,疼痛明顯;50 歲以上的人群易發,該人群可接種疫苗預防;經及時治療能治愈,部分會(hui) 遺留神經痛。
凍瘡 一種多發生在寒冷季節的常見皮膚病;主要表現為(wei) 手腳發癢,皮膚紅斑、腫脹等;藥物治療為(wei) 主,物理治療為(wei) 輔;減少寒冷的暴露、加強保暖、保持幹燥可預防。
敲黑板
冬季護膚重在“油包水”
冬季護膚需要把握“保濕、保暖、深層滋潤”的大原則。冬季空氣濕度低、氣候幹燥,保濕就顯得十分重要。宜選擇性質溫和兼具保濕成分、油脂較多的油包水型護膚品,如霜劑。應防止凍傷(shang) ,外出時宜戴帽子、口罩及手套。用溫熱水洗臉或蒸氣噴霧,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代謝。
你問我答
大冬天的還需要防曬嗎?
提到防曬,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夏天才需要做的護膚工作。冬季氣溫低、日照時間短,人們(men) 喜歡暖洋洋的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而且由於(yu) 冬季的日照並不強烈,很多人便覺得冬季不必進行防曬。
首先我們(men) 要明確防曬防的是什麽(me) 。一般來說,我們(men) 日常做的防曬工作,主要防的是紫外線,皮膚過量暴露在紫外線中會(hui) 導致曬傷(shang) 、眼睛傷(shang) 害(如白內(nei) 障)、皮膚老化(如皺紋增多)以及皮膚癌等。
事實上,人們(men) 感覺冬季的陽光強度低是光線不直射地麵的緣故,並不是紫外線不強烈。不過相對於(yu) 夏季來說,冬季的UVB確實會(hui) 稍弱一些,就可以選擇防曬指數(SPF)相對較低、滋潤度較好的防曬霜,以適應冬季較為(wei) 幹燥的氣候特點。這樣,既可避免皮膚缺水老化,同時減輕化妝品對皮膚的負擔。
另外,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紫外線輻射都存在,因此防曬幾乎是每天必備的工作。
文/王鑫 王樂(le) 一 (北京友誼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