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閱讀需求 營造書香氛圍
記者 常碧羅
剛剛下過雨,山裏的空氣格外清新。走進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金龍社區的半山書(shu) 屋,農(nong) 閑的村民和放學的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書(shu) 。
上小學五年級的陳可樂(le) ,是這裏的忠實讀者。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書(shu) 屋裏總有他的身影。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專(zhuan) 注地看一本曆史書(shu) 。
“有村民需要的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種植方麵的書(shu) ,也有兒(er) 童繪本、故事集。一些在鎮上讀書(shu) 的孩子經常來這裏,書(shu) 屋為(wei) 他們(men) 準備了很多適宜的書(shu) 籍。”半山書(shu) 屋負責人王亮說,得益於(yu) 潼南區開展的“你開單我買(mai) 單”讀書(shu) 活動,書(shu) 屋裏陳列的書(shu) 籍種類很多,“我們(men) 搜集村民的讀書(shu) 需求,在小程序上下單,潼南區圖書(shu) 館就為(wei) 我們(men) 配送所需圖書(shu) 。”
如何讓更多人走進圖書(shu) 館?如何實現從(cong) “要我讀”到“我要讀”的轉變?如何讓公共圖書(shu) 發揮更大作用?潼南區創新思路,推出“你開單我買(mai) 單”舉(ju) 措,積極探索全民閱讀新路徑。
“我們(men) 把公共圖書(shu) ‘選書(shu) 權’交給廣大讀者,滿足讀者個(ge) 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需求。每年拿出不少於(yu) 公共圖書(shu) 購買(mai) 總量的50%,供廣大讀者自主‘開單’,看什麽(me) 由讀者說了算。”潼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hui) 主任劉昌榮說,開單對象分為(wei) 集體(ti) 和個(ge) 人兩(liang) 部分。對集體(ti) ,每年開單兩(liang) 次,每次選取15個(ge) 學校、鄉(xiang) 村、社團等各類基層單位,分別由這些基層單位根據自身需求開出書(shu) 單,單次數量300冊(ce) 內(nei) ;對個(ge) 人,每月第一周線上線下公開報名,接受前500名讀者開單,每人每月可選兩(liang) 冊(ce) 圖書(shu) 、每年可開單兩(liang) 次。
家住梓潼街道書(shu) 院坡社區的應景芳今年58歲,她平日很愛看書(shu) ,但因為(wei) 腿腳不便,以前想看書(shu) ,隻能拜托別人去圖書(shu) 館幫忙借。應景芳說,如今,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書(shu) 單,動動手指,書(shu) 就能快遞到家,“想看的書(shu) 都有,比原來方便很多。”
應景芳醉心書(shu) 法,在她家中,擺滿了書(shu) 法相關(guan) 書(shu) 籍。“這些書(shu) 不好找,但是區圖書(shu) 館還是把書(shu) 找到寄來了。”不僅(jin) 如此,為(wei) 了保障圖書(shu) 的流通性,每過一段時間,潼南區圖書(shu) 館就會(hui) 上門更換借閱書(shu) 籍,將書(shu) 流轉到其他需要的基層單位或者個(ge) 人。
“我們(men) 和新華書(shu) 店達成協議,能夠迅速組織貨源,幫助讀者找到心儀(yi) 書(shu) 目。”潼南區圖書(shu) 館館長胡祖國說。
不久前,潼南區圖書(shu) 館在後台發現一名讀者下單了一本書(shu) 。“我們(men) 查找了區圖書(shu) 館和分館的所有書(shu) 目,都沒有找到。”圖書(shu) 館工作人員說,雖然下單的讀者不是潼南區本地人,但是他們(men) 還是盡快聯係了新華書(shu) 店,從(cong) 全國調貨,為(wei) 這名讀者找到了這本書(shu) 。
“要讀好書(shu) ,更要用好書(shu) ,學以致用。”劉昌榮說,除了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精準方便的借閱路徑,潼南區還以評選表彰為(wei) 抓手,評選“十佳書(shu) 香人”等活動,“2023年,潼南區集體(ti) 和個(ge) 人開單圖書(shu) 近萬(wan) 冊(ce) ,服務群眾(zhong) 10萬(wan) 餘(yu) 人,在全區營造了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良好氛圍,深受廣大群眾(zhong) 歡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hui) 效益,通過圖書(shu) 精準供給小切口,建設書(shu) 香社會(hui) 大民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