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個“第一”陸續誕生 我國金融開放持續深化步穩蹄疾

發布時間:2024-01-19 10:1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劉慧)金融開放是我國金融業(ye) 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主動有序推動金融業(ye) 開放,持續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製,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取消企業(ye) 征信評級、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準入限製,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

  新時代以來,中國金融業(ye) 高水平對外開放步穩蹄疾。近年來,金融領域先後推出50多項開放措施,一係列開放舉(ju) 措助力加快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麵開放新格局。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來自5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從(cong) 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華外資銀行增(注)資總計達187.3億(yi) 元。截至2023年11月末,已有1115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zhai) 券市場,持債(zhai) 規模3.54萬(wan) 億(yi) 元。

  人民幣國際化穩中有進。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hui) (SWIFT)數據顯示,2023年9月,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占比為(wei) 5.8%,同比上升1.6個(ge) 百分點,排名上升至第二位。

  近期,首家自設立起就由外資股東(dong) 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外商獨資企業(ye) 聯博基金陸續獲得中國證監會(hui) 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ye) 務許可證》,成為(wei) 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的生動寫(xie) 照。

  據了解,截至目前,自2020年取消外資股比限製以來,中國證監會(hui) 已批準20家外資控股或獨資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

  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公司……近年來,多個(ge) “第一”陸續誕生,正是中國金融開放連出實招的結果。

  展望未來,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步伐將加快。從(cong) 金融管理部門釋放的信號看,中國將進一步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構建與(yu) 金融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監管體(ti) 係;進一步探索對外資機構的差異化監管,支持在華外資機構更加全麵、深入參與(yu) 中國金融市場,引導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發展,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