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一係列幫扶項目落地見效

發布時間:2024-01-19 10:11:00來源: 人民日報

  新一輪東(dong) 西部協作啟動以來,一係列幫扶項目落地見效

  協作共贏 動能澎湃(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開展東(dong) 西部協作,是黨(dang) 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2021年新一輪東(dong) 西部協作啟動以來,在協作雙方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幫扶項目落地見效,釋放出澎湃動能。

  2021年新一輪東(dong) 西部協作啟動以來,協作省份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you) 勢,加強產(chan) 業(ye) 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協作幫扶格局。

  當前,東(dong) 西部協作已成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2023年,東(dong) 部8個(ge) 省市向西部10個(ge) 省區市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31.9億(yi) 元,協作雙方互派黨(dang) 政掛職幹部3045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2.5萬(wan) 人。在協作雙方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幫扶項目落地見效,釋放出澎湃動能。

  區域優(you) 勢互補,要素雙向流動

  推動強縣富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

  四川省九龍縣魁多鎮,3900畝(mu) 高山茶園層層疊翠。剛入冬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和本地茶葉專(zhuan) 家就聯合召開了冬管前期研判會(hui) ,組織茶農(nong) 進行深翻、修剪、複壯等管理養(yang) 護作業(ye) ,為(wei) 春季新茶萌芽打基礎。不遠處的直播間,一款西湖區和九龍縣共同打造的紅茶正熱銷——九龍本土茶葉融合了西湖九曲紅梅的製作工藝,茶香格外悠遠。

  “貢嘎南坡的一片葉子,凝結了兩(liang) 地深厚茶緣。”魁多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秦秀珍說,當地擁有眾(zhong) 多原生態古茶樹,茶葉品質好,但山高路遠,銷路始終不暢。

  一邊是高品質原料生產(chan) 基地,一邊是成熟的技術和營銷經驗,在西湖區協作幫扶下,漫山茶葉成了生金的“茶業(ye) ”。

  秦秀珍介紹,這兩(liang) 年,古茶園裏建成了全天候網格監測係統和大數據綜合分析平台,實現茶葉生長全程追溯和茶園精細化管理,傳(chuan) 統種植變為(wei) 有標準、可持續的“茶葉工廠”。通過深入開展古茶樹普查和保護開發,挖掘茶馬古道文化等曆史文化內(nei) 涵,茶村、茶鄉(xiang) 還成了受歡迎的旅遊打卡地。2023年,九龍縣生態茶葉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綜合產(chan) 值7083萬(wan) 元,實現茶葉銷售收入近5500萬(wan) 元。

  優(you) 勢互補、資源集聚,為(wei) 脫貧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動力。2023年,東(dong) 部8個(ge) 省市與(yu) 西部10個(ge) 省區市共建產(chan) 業(ye) 園區775個(ge) ,新增引導3049家企業(ye) 投資1684.8億(yi) 元,采購、幫助銷售西部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1104.8億(yi) 元。

  產(chan) 業(ye) 成長為(wei) 集群,進一步放大發展效能。“我們(men) 將廣西、貴州的能源、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與(yu) 廣東(dong) 的市場、科技、人才優(you) 勢有機結合起來,協作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協同優(you) 化營商環境,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東(dong) 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東(dong) 西部協作處處長劉正躍說。

  貴州省正安縣,一根琴弦撥動產(chan) 業(ye) 強音。自廣東(dong)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yu) 正安縣建立協作幫扶關(guan) 係以來,通過共同補齊基礎配套、營商環境等短板,延伸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條,吉他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集群實現空間拓展、量級提升,從(cong) 合作代工向自主創新、製造向創造逐步轉型。

  目前,園區已入駐吉他生產(chan) 及配套企業(ye) 130家,連續三年出口額超過1億(yi) 美元。粵黔協作工作隊駐遵義(yi) 工作組組長趙亮介紹,今年將繼續投入協作資金200萬(wan) 元,實施吉他文化綜合推廣及展演等項目,加力支持正安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

  加強勞務對接,培訓職業(ye) 技能

  保障脫貧群眾(zhong) 穩崗就業(ye)

  在廣東(dong) 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一線工人來自省外。“我來這裏打工四個(ge) 年頭了,工作一直很穩定。”48歲的裝配工李振蓮來自廣西興(xing) 業(ye) 縣北市鎮院垌村,2021年通過技能培訓晉升為(wei) 技工,目前月工資達到5000多元。

  針對廣西、貴州99個(ge) 脫貧縣農(nong) 村勞動力就業(ye) 務工需求,廣東(dong) 省通過東(dong) 西部協作,雙向建立“一縣一企”農(nong) 村勞動力穩崗就業(ye) 基地建設,突出長效吸納、持續穩崗作用。“我們(men) 跟廣西、貴州的多個(ge) 縣建立了勞務協作關(guan) 係,促進脫貧人口定點輸出就業(ye) 。”新寶電器公司人資中心辦經理馬婧說。

  勞務對接、援企穩崗,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2023年,東(dong) 部8個(ge) 省市幫助西部10個(ge) 省區市81.5萬(wan) 名農(nong) 村勞動力實現就業(ye) ,其中脫貧勞動力54.3萬(wan) 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區域協作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經過多年幫扶,脫貧地區有了長足發展,但總體(ti) 水平仍滯後,加上部分脫貧勞動力技能不足,還需加大幫扶力度。

  山東(dong) 省對口支援辦公室主任李秋生介紹,近3年來,魯甘兩(liang) 省聚焦品牌建設,組建魯甘“工匠聯盟”,針對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農(nong) 村“兩(liang) 後生”、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防返貧監測對象等重點群體(ti) 開展技能培訓,推進高質量就業(ye) 創業(ye) 。

  走進甘肅省東(dong) 鄉(xiang) 族自治縣東(dong) 塬鄉(xiang) 毛溝村一處農(nong) 家院,“蘭(lan) 州牛肉麵”招牌醒目,麵香撲鼻。店主馬文東(dong) 兩(liang) 年前參加了當地人社部門組織的“蘭(lan) 州拉麵師”培訓,回村後開起了農(nong) 家麵館,帶動12名農(nong) 村勞動力就業(ye) 。目前,魯甘兩(liang) 省已協作開發了蘭(lan) 州拉麵師、臨(lin) 夏磚雕、東(dong) 鄉(xiang) 繡娘等一批特色職業(ye) 培訓項目,累計培訓約4萬(wan) 人次,就業(ye) 率穩定在90%以上。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3293.9萬(wan) 人,超出年度目標274.7萬(wan) 人,穩住了脫貧人口60%以上的收入。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會(hui) 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深入實施防止返貧就業(ye) 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ye) 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區域協作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穩定外出務工規模方麵,要進一步發揮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機製作用,督促東(dong) 部省份落實幫扶責任,加大鄉(xiang) 村工匠和脫貧地區勞務品牌培育,努力把脫貧勞動力穩在崗位、穩在企業(ye) 、穩在當地,提升帶動就業(ye) 能力;督促中西部地區落實主體(ti) 責任,加強勞務對接,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同時,落實好跨省務工一次性交通補助、吸納就業(ye) 獎補等各項政策。

  加強人才交流,健全幫扶機製

  提升西部協作地區內(nei) 生發展動力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還要從(cong) 機製上造血。近兩(liang) 年,山東(dong) 重慶協作中,創新開展村支書(shu) 赴山東(dong) 掛職取經活動。重慶市累計選派14個(ge) 區縣共660名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到山東(dong) 省結對地市綜合實力較強的村(社區)實崗鍛煉。

  “圍繞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鄉(xiang) 村治理、環境整治等方麵,山東(dong) 和重慶共同商定接收村,一對一安排實崗鍛煉地點和崗位,在名額分配上重點考慮重慶市城口縣、巫溪縣等4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幫助提升重點幫扶地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個(ge) 人能力和綜合素質。”李秋生說。

  “不僅(jin) 開了眼界,還學到了先進村發展產(chan) 業(ye) 的寶貴經驗。”從(cong) 山東(dong) 省泰安市岱嶽區朱家莊村掛職學習(xi) 回來後,重慶市巫溪縣土城鎮平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亮風風火火地發展起了村集體(ti) 經濟。幾年間,村裏通過村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發展600多畝(mu) 脆李產(chan) 業(ye) 園和15畝(mu) 集體(ti) 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去年村集體(ti) 經濟收益超過20萬(wan) 元。

  除了基層治理領域,醫療、教育等領域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也不斷滿足協作地區全方位發展需求。上海推動30多家三級醫院以“組團+接力”方式結對幫扶雲(yun) 南30多家縣級醫院,幫助建設提升一批重點、特色專(zhuan) 科,強化醫療人才培養(yang) 。北京市朝陽區的22所學校與(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的22所學校簽訂了為(wei) 期5年的一對一結對幫扶協議,2023年選派了27位幹部、教師。

  2023年,東(dong) 西部協作省份雙方互派黨(dang) 政掛職幹部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2.8萬(wan) 餘(yu) 人、完成協議數的212.1%,幹部人才交流進一步深化。同時,東(dong) 部地區積極推廣本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驗,幫助西部地區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打造了1311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村。

  “全社會(hui) 的廣泛參與(yu) ,為(wei) 東(dong) 西部協作營造了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區域協作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1年調整完善了東(dong) 西部協作結對關(guan) 係,由原“一對多、多對一”調整優(you) 化為(wei) 原則上一個(ge) 東(dong) 部省份結對幫扶一個(ge) 西部省份的長期固定結對關(guan) 係。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雙向協作、互惠互利、多方共贏,加強產(chan) 業(ye) 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促進協作雙方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本報記者鬱靜嫻)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