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樹”到“一片林”(觀象台)
重大技術裝備的突破猶如“1”,其帶來的深遠影響則像“1”後麵的若幹個(ge) “0”,助力中國製造由大到強
近日,一次關(guan) 於(yu) 中國高鐵采訪,讓筆者感慨頗深。
印象中,中國中車就是一家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殊不知,其為(wei) 高鐵研製的電機技術,還能平移到盾構機、風電等行業(ye) ,助力這些行業(ye) 更快實現核心部件的國產(chan) 替代。
再比如,中國高鐵的減震性能全球領先。如今,高鐵減震材料不僅(jin) 服務於(yu) 軌道交通,還廣泛用於(yu) 汽車工業(ye) 。中國中車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還一躍成為(wei) 汽車減震材料行業(ye) 的隱形冠軍(jun) 。
就連環槽鉚釘這個(ge) 普通的鐵路車輛專(zhuan) 用緊固件,也實現了華麗(li) 轉身,成為(wei) 風電機艙、塔筒免維護緊固的“法寶”,在全球風電機組市場占有率高達80%。
從(cong) “一棵樹”到“一片林”,領先全球的高鐵技術惠及了不少行業(ye) 。這讓我們(men) 看到,重大技術裝備的突破猶如“1”,其帶來的深遠影響則像“1”後麵的若幹個(ge) “0”,助力中國製造由大到強。
重大技術裝備為(wei) 何能量這麽(me) 大?一方麵,它們(men) 往往技術集中度高、係統成套複雜,要實現突破,必須在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基礎工藝等多方麵都有所進步。
仍以高鐵為(wei) 例,一列“複興(xing) 號”動車組就有4萬(wan) 多個(ge) 零部件,涉及鋼鐵、鋁型材等原材料,電子電器、信息係統、精密儀(yi) 器等10多個(ge) 行業(ye) 。實踐中,“複興(xing) 號”動車組的成功研製、產(chan) 業(ye) 轉化,有力帶動了我國功率半導體(ti) 芯片、彈性支撐、聯軸器、超級電容等技術和產(chan) 品的突破。可以說,在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上取得的突破,切切實實提升了我國的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
另一方麵,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是推動我國製造業(ye) 由大到強的重要一環。產(chan) 業(ye) 基礎關(guan) 係著大到國防安全、航天航空,小到消費電子、日用輕工等各行各業(ye) 的發展。比如,“筆尖鋼”的突破,幫助我國擺脫了造不出高檔筆的困境;高強耐磨鋼絲(si) 圈的成功研製,讓我們(men) 擁有了自己的高端紡織機械,可以織出高檔紡織品。這也意味著,重大技術裝備突破所帶來的產(chan) 業(ye) 基礎躍升,能推動更多產(chan) 業(ye) 實現轉型升級。
回顧中國製造的發展曆程,在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方麵,有時麵臨(lin) 著沒有抓手、不知道怎麽(me) 抓、研究成果僅(jin) 局限於(yu) 實驗室等問題。但是,在攻關(guan) 重大技術裝備方麵,我們(men) 經驗豐(feng) 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憑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我國在國產(chan) 大飛機、北鬥係統、超級計算機、“天眼”等一大批重大裝備上取得突破。以攻關(guan) 重大技術裝備為(wei) 牽引,研發更多關(guan) 鍵共性技術,有利於(yu) 更快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
由“木”變“林”,潛力巨大。隻要我們(men) 用好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以重大技術裝備為(wei) 突破口,就能在更多“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關(guan) 鍵材料上實現突破,進一步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從(cong) 而推動中國製造不斷躍上新台階。李心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