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14.6元能買10斤砂糖橘?不該縱容低價噱頭拉客

發布時間:2024-01-24 09:2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守一

  消費者在某些電商平台常能看到類似這樣的推廣圖片,“正宗廣東(dong) 砂糖橘,現貨10斤”,下方標注“限時價(jia) 新客14.6元”,可是點進去一看,14.6元實則為(wei) 1斤試吃裝,而最多可選擇9斤精選裝,其價(jia) 格為(wei) 45.56元。

  一些網店就是用這些描述含糊的低價(jia) 信息做噱頭,把消費者吸引進自家店鋪,有的消費者抱著“來都來了”的心理,可能會(hui) 順便下單買(mai) 點東(dong) 西。就算消費者心懷不滿,拒絕在這些店鋪消費,可因為(wei) 貢獻了點擊量,平台的算法也可能誤判,認為(wei) 這家店鋪受到消費者歡迎,從(cong) 而又將其推薦給更多消費者。

  表麵看起來,這些噱頭隻是商家的引流技巧,不一定會(hui) 直接侵害到消費者利益。可是平台縱容這樣的拉客套路,有可能會(hui) 惡化消費生態。因為(wei) 消費者的注意力有限,如果玩噱頭的店鋪得到更多推薦,那麽(me) 老老實實標注信息的店鋪,就有可能損失曝光度,從(cong) 而造成惡性循環。消費者雖然沒有直接的金錢損失,但是長此以往,網上購物就要花費更多時間辨別商家,傷(shang) 害到人們(men) 的購物體(ti) 驗。

  如果嚴(yan) 格按照法律來判斷,此類行為(wei) 涉嫌虛假宣傳(chuan) ,消費者完全可以依法維權。可是因為(wei) 這些引流噱頭太過普遍,而且沒有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消費者就算耗時耗力去維權,自己可能也得不到什麽(me) 直接的“好處”。所以一般遇到這樣的事,消費者可能隻是吐槽幾句,而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維權。因此,要整治這樣的不良生態,最可行的路徑,還得平台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一方麵,平台應該主動巡查,製定更清晰的規則。一旦發現有店鋪玩這樣的套路,就通過降低曝光權重等方式加以懲罰,隻要規則明晰,商家趨利避害,自然就會(hui) 減少鑽營,把心思花在好好選品和服務上。另一方麵,平台也可以更多發動消費者,參與(yu) 消費生態的治理。比如提供更便捷的舉(ju) 報通道,甚至對積極參與(yu) 治理的消費者,給予一定的消費券獎勵。消費者感受到直觀的“好處”,也就會(hui) 有更多積極性參與(yu) 治理。

  現在電商平台之間競爭(zheng) 激烈,在供需兩(liang) 端都需要更多作為(wei) ,既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也要吸納更多有品質的商家,這樣平台的生意才能做得長久。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引流噱頭對於(yu) 平台的長遠競爭(zheng) 力是一種削弱,所以平台本就該對此更為(wei) 重視,而不是放任縱容。這要求平台在管理上進一步細化,不能因為(wei) 這是一件“小事”,就選擇漠視。

  網購已經成為(wei) 大家日常消費的主渠道,未來的平台競爭(zheng) 一定朝著越來越精細化的方向發展。誰能夠在購物體(ti) 驗上做得更好,誰就更有機會(hui) 勝出。用虛假低價(jia) 引流消費者的做法,正是一種傷(shang) 害消費體(ti) 驗的投機取巧行為(wei) ,平台隻有盯緊商家,使其“勿以惡小而為(wei) 之”,才更有可能贏得市場。(守一)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