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門口”就業新模式
【經濟界麵】
加快零工市場建設,促進靈活就業(ye) 規範發展——
打造“家門口”就業(ye) 新模式
光明日報記者 邱 玥
1月18日早上6點鍾,山東(dong) 省臨(lin) 邑縣臨(lin) 南鎮零工市場大廳內(nei) 已聚集了二十多名零工人員,他們(men) 都在等待班車前往一家麵包廠做包裝零活。“我現在幹的零活是工資日結,每天有班車接送,還提供免費早餐,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零活真是便捷又舒心。”零工人員王立新說。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穩定。”近年來,各類各具特色的零工市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極大拓寬了靈活就業(ye) 渠道。日前,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零工市場規範化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零工市場納入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工作。如何更好發揮零工市場作用,滿足零工者多元化就業(ye) 服務需求?記者進行了采訪。
優(you) 化服務體(ti) 係,擴大服務範圍
在江西宜春,求職者彭冬華走進當地新開設的一家“零工驛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登記了求職信息。經過驛站工作人員匹配,她很快在離家不遠的連鎖超市找到一份收銀員的工作。
零工市場由來已久,“打零工”對促進大齡和困難人員就業(ye) 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過去的零工市場主要依靠自發組織,缺乏有效管理,存在信息不對稱、市場秩序亂(luan) 、權益保障難等問題。
零工市場是向靈活就業(ye) 人員與(yu) 用工主體(ti) 提供就業(ye) 服務的重要載體(ti) ,對健全就業(ye) 服務體(ti) 係、優(you) 化人力資源配置、拓寬就業(ye) 渠道具有重要作用。據了解,《通知》圍繞規範服務定位、規範服務功能、規範建設布局、規範運行模式、規範信息分析、規範服務要求、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強組織實施等八方麵推出具體(ti) 舉(ju) 措,從(cong) 製度層麵優(you) 化零工市場建設。
在具體(ti) 實踐中,本著“零工在哪裏,市場建在哪裏”的原則,各地因地製宜全力推進零工市場建設,構建了分布合理、科學有效、便捷靈活的零工市場服務體(ti) 係。
湖北針對靈活就業(ye) 人員聚集特點,因勢利導將驛站建設延伸到有需求的中心街區;選擇對零工需求多的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零工驛站,幫助群眾(zhong) 閑時打工,又幫助企業(ye) 忙時用工,改變了招聘和求職“兩(liang) 頭找不到”的局麵。山東(dong) 優(you) 化布局,在大中城市,選擇濟南、淄博、煙台、濰坊、臨(lin) 沂等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集中輸入輸出地,建設綜合性的零工服務中心;在吸納靈活就業(ye) 農(nong) 村勞動力較多的縣(市、區),建立以人力資源市場為(wei) 主體(ti) 、以社區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為(wei) 依托的公益性零工市場。浙江依托汽車總站交通樞紐建立零工市場,突出海洋特色建立漁業(ye) 、水產(chan) 品貿易零工市場,因地製宜建設零工驛站等,最大限度盤活原有人力資源市場、農(nong) 村經濟合作社等資源。
1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就業(ye) 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1萬(wan) 個(ge) “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15分鍾就業(ye) 服務圈加速布局,3200餘(yu) 家零工市場規範化水平有效提升。“我國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及時優(you) 化調整穩就業(ye) 政策措施,把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擺在突出位置,增強職業(ye) 技能培訓針對性實效性,提升就業(ye) 公共服務水平。”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更加突出政策協同、崗位挖掘、創業(ye) 帶動及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持續推進零工市場規範化建設,進一步健全公共服務體(ti) 係,強化數字賦能和基層治理,推出全國就業(ye) 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
精準供需對接,提升服務成效
為(wei) 更好促進零工人員“家門口”就業(ye) ,各地不斷創新零工服務模式,完善全鏈條服務體(ti) 係。
在山東(dong) 德州,零工市場推出了“媽媽崗”手工活,吸納插花、飾品、手鏈等零活兒(er) 項目進駐,同時對接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將教學課堂搬進零工市場,幫助勞動者看單選擇、分類培訓。“送孩子上學後我就來這裏插花,到點就接孩子回家做飯,時間自由,什麽(me) 事都不耽誤,一天下來掙幾十元補貼家用,這活兒(er) 真是太適合我了。”山東(dong) 德州陵城區的二孩媽媽蘇婷婷說。據統計,2023年,德州市各零工市場累計開展求職招聘、技能培訓、職業(ye) 指導、困難援助等公共服務活動1112場,累計服務零工16.2萬(wan) 人次。
在江蘇蘇州吳江區,為(wei) 幫助退捕漁民順利實現轉產(chan) 上岸,零工市場專(zhuan) 門設在緊鄰農(nong) 貿市場、水產(chan) 市場的區域。前不久,退捕漁民朱興(xing) 走進“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社區人社專(zhuan) 員為(wei) 他推薦了公益性崗位,他順利幹起了村莊環境整治的零工工作。
在提供政策谘詢、崗位供求、職業(ye) 培訓、招工用工登記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不少零工市場還拓寬功能,開展生活服務、就業(ye) 創業(ye) 服務、維權法律服務等。
“我早上到零工市場務工,登記了求職基本信息,下午就接到了第二天早上去江蘇南通上班的通知。”山西運城市萬(wan) 榮縣95後務工人員張桃千說,與(yu) 他一同去的不僅(jin) 有20個(ge) 同鄉(xiang) ,還有一份外出務工維權手冊(ce) ,手冊(ce) 裏印著《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及務工所在地的勞動保障維權電話等信息。“2023年以來,我們(men) 定期組織開展勞動維權培訓,提高務工人員合法維權能力,全力保障務工人員‘進得來、留得下,有活幹、能掙錢、有保障’。”山西運城市人社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搭建供需對接平台、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是公共就業(ye) 服務的重要內(nei) 容。”山東(dong) 省公共就業(ye) 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衣軍(jun) 強表示,人性化、規範化、高效化打造零工市場,既是廣開就業(ye) 門路的重要渠道,也是緩解招工難題的有效途徑。
線上互聯互通,創新服務方式
“這兩(liang) 天雪天路滑,我沒到市場上找活兒(er) ,用手機在微信小程序上搜一搜,看到合適的崗位就直接聯係。今天我電話應聘了車工,明天就去廠子幹活兒(er) 。”1月17日,車工師傅趙富龍說。打開小程序,可以看到土建工程、物流用工、管理施工等招聘信息,工資、人員要求、公司地址等信息一應俱全,求職者可以電話聯係用人單位,也可打字谘詢,實現了線上快速對接。
近年來,在全麵規範提升線下零工市場的基礎上,各地深入發展線上零工市場,打造“零工地圖”——
黑龍江佳木斯建立了覆蓋四區六縣一農(nong) 場的四級“微信矩陣”,運用微信矩陣群轉發零工市場信息。零工人員能及時獲取零工市場的具體(ti) 位置、企業(ye) 聯係方式、招工工種等信息。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共建立200餘(yu) 個(ge) 微信群。每個(ge) 群成員300人左右,群眾(zhong) 參與(yu) 5萬(wan) 餘(yu) 人,幾乎覆蓋了區域所有企業(ye) 和勞動者,有效推動就業(ye) 服務向鄉(xiang) 村地區和重點人群傾(qing) 斜。
依托江蘇省人社一體(ti) 化信息平台,蘇州零工市場強化與(yu) 公安、衛健、商務等部門數據共享,智能匹配,向企業(ye) 和求職者,精準推送各類就業(ye) 政策、就業(ye) 服務。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就業(ye) 專(zhuan) 員“一對一”服務製,建立“網格微信群”,工作日和節假日全天候開放運營,真正實現勞動者隨時入場、隨時應聘的即時快招。
山東(dong) 推動建立零工求職登記和用工需求信息庫,利用大數據對工種、技術、工作時間等信息進行篩選匹配,製發零工市場“電子地圖”,完善共享用工餘(yu) 缺調劑平台,實現“崗位找人”、供求有效對接。
浙江建設完善“浙裏找零工”線上服務平台,統籌各地人力資源招聘網、門戶網站、公眾(zhong) 號聯網,發布招聘、見習(xi) 、培訓等服務信息,實現求職招聘、技能培訓、政策智推、權益保障一站式服務。
“一方麵,要充分發揮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的職能,為(wei) 零工從(cong) 業(ye) 者和雇工方提供更為(wei) 全麵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提高市場供求信息對接效率,化解信息不對稱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另一方麵,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尤其是網絡技術和平台的積極作用,建設具有信譽度的零工就業(ye) 服務平台,在為(wei) 零工市場雇傭(yong) 雙方提供就業(ye) 服務的同時,確保個(ge) 人隱私和商業(ye) 秘密的安全,達到多贏目的。”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羅明忠說。
人社部提出,將繼續多舉(ju) 措推進就業(ye) 政策落實見效,集中開展就業(ye) 政策分類宣傳(chuan) ,盤點核查政策落實進度,大力推廣“直補快辦”經辦模式,突出支持民營企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同時,提升就業(ye) 創業(ye) 服務水平,建設全國就業(ye) 信息資源庫和全國就業(ye) 公共服務平台,深入實施重點群體(ti) 創業(ye) 推進行動,促進重點群體(ti) 就業(ye) 。
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44萬(wan) 人,12月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1%,就業(ye) 局勢保持總體(ti) 穩定。
2023年,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基本平穩,招募“三支一扶”計劃人員4.2萬(wan) 人,年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397萬(wan) 人。
2023年,我國加強就業(ye) 兜底幫扶,城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514萬(wan) 人、幫扶就業(ye) 困難人員實現就業(ye) 172萬(wan) 人。(邱玥整理)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5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