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春節期間幼兒異物卡喉高發 這個急救方法要學會

發布時間:2024-02-06 14:52:00來源: 長沙晚報

  闔家團圓的日子,大家開心地嗑著瓜子,悠哉地刷著手機,時不時和家人聊上幾句,突然身邊的孩子發出不同尋常的聲音。全家的目光聚集,此時孩子已說不出話,滿臉通紅,糟了,被卡住了……

  節假日是享受喜悅、放鬆身心的日子,卻也是兒(er) 童氣管異物的高發期。湖南省兒(er) 童醫院曾在春節假期中的1天內(nei) 收治9名異物卡喉患兒(er) ,取出的異物有西瓜子、花生、板栗、鬆子、玉米等。

  為(wei) 什麽(me) 節假日異物卡喉高發?如何避免?急診室的故事為(wei) 你解密。

  漫“話”急救故事

  10個(ge) 月寶寶被緊急送醫 美食“誤入歧途”卡在氣管

  夜幕降臨(lin) ,湖南省兒(er) 童醫院手術室燈火通明,10個(ge) 月大的寶寶利利(化名)被推進了手術室。半粒“誤入歧途”的葵花籽,從(cong) 麻醉到取出,全程幾十分鍾,但解除危險的過程卻讓一家人揪心了一天。

  “孩子本來玩得好好的,我掰了半粒葵花籽給他吃,手上還在給他換紙尿褲,沒想到,孩子一哭鬧就卡住了……”利利的奶奶描述事情的經過,滿是自責,“我也不懂該怎麽(me) 辦,隻能給孩子拍拍背,還好孩子的情況不嚴(yan) 重,當時呼吸有些急促。”

  隨後,老人給利利媽媽打電話,孩子被送到當地醫院。醫生通過CT和胸片確定了異物的位置,但由於(yu) 縣醫院設備有限,醫生無法取出卡在氣管的異物。慶幸的是,此時葵花籽沒有完全堵住氣管,孩子尚有呼吸的空間,但異物的存在讓利利不停氣喘、喉鳴。

  “隻能眼睜睜看著,不能取出來,急壞了我們(men) 。”利利媽媽摟著還不滿一歲的孩子,又心疼又害怕。

  不能耽擱了,去長沙的大醫院!一家人迅速決(jue) 定,立即出發。經過3個(ge) 多小時的路程,他們(men) 來到湖南省兒(er) 童醫院。

  “孩子到達醫院時,雖然存在喘鳴和肺部囉音,但幸好沒有其他並發症,沒有出現肺膿腫、膿胸。”湖南省兒(er) 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謝江接診後,立即進行了全麵檢查。通過急診手術,成功取出半粒葵花籽。

  專(zhuan) 家解讀

  為(wei) 何春節等假期高發異物卡喉?

  “每到節假日、寒暑假,就會(hui) 迎來一波異物卡喉的高峰期。春節期間,南瓜子、西瓜子、花生、板栗……不少年貨成了卡喉的元凶。”湖南省兒(er) 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黃敏介紹,假期裏異物卡喉頻發,這與(yu) 家長的看護不到位及孩子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guan) 。

  節日裏,家中常常擺放瓜子、花生等常見的待客炒貨。家人朋友圍坐一起暢談時,也是疏忽看護的時候。1至2歲的幼兒(er) 能自行走動,這個(ge) 年齡階段又處在“口欲期”(指嬰幼兒(er) 主要通過口唇和舌頭的接觸,感知外界事物大小和形狀的特定生長發育階段),看到各種食品、物品喜歡放在口裏。由於(yu) 孩子牙齒發育不全,不能將花生、瓜子等硬物嚼碎,若嬉笑、哭鬧、跌倒,極易將食物誤吸入氣管,發生異物卡喉事件。

  花生、瓜子等誤吸入氣管後,氣管受到刺激,可突然出現劇烈嗆咳。異物較大堵塞氣管時,可有驚恐、憋氣、麵色蒼白或青紫、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如果異物較小,進入氣管後可能貼附於(yu) 氣管壁,症狀可暫時緩解;如果異物長期未取出,將引起患兒(er) 咳嗽、氣喘、喉鳴、發熱等,甚至可能出現氣胸、肺膿腫、膿胸等。

  異物卡喉最嚴(yan) 重的情況就是發生窒息。氣管窒息的搶救“黃金時間”僅(jin) 有4分鍾,超過這個(ge) 時間範圍,腦細胞開始進入死亡狀態,而且腦細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

  異物卡喉是一種可以防範的疾病。家有幼兒(er) ,家長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範圍。日常生活中,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進食習(xi) 慣,細嚼慢咽,進食時不要說話、跑動、哭泣、大笑等。對於(yu) 3歲以下的兒(er) 童,不要給堅果、糖果、棉花糖等易卡喉食物。

  對於(yu) 學齡期兒(er) 童,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將筆帽等小物品含在口中,避免將小紐扣、玻璃珠或小玩具等可能被吸入的物品放入口中。

  圖說健康

  一旦發生異物卡喉,如何緊急處理?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er) 童近3000名,主要原因是沒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正確的急救。

  很多人不了解正確的氣道梗阻急救方法,出現異物卡喉時常采取拍打背部或者喝水的方式,能正確使用專(zhuan) 業(ye) 急救法的比例不到10%。

  一旦發現孩子或成人誤吸出現嗆咳、呼吸困難、明顯的喉嚨異物感、憋氣或麵色潮紅等症狀,在撥打120急救電話的同時,應立即采用家庭急救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把握寶貴的急救“黃金時間”。

  海姆立克急救法記住“剪刀、石頭、布”三步驟

  該急救法的原理是增加腹腔的壓力使膈肌上抬,增加胸腔的壓力,排出氣道中的異物。具體(ti) 急救措施包括:

  (1) 站立或跪在孩子身後,用雙手環繞其腰部。

  (2) 一隻手握拳,拇指側(ce) 抵住孩子的腹部,位於(yu) 臍上方兩(liang) 指寬的位置。

  (3)另一隻手緊握拳頭,迅速而有力地向上衝(chong) 擊腹部。

  (4)持續進行快速衝(chong) 擊,直至異物從(cong) 氣道中排除。

  “剪刀、石頭、布”三步,即:

  剪刀:孩子肚臍上2指;

  石頭:用手握住拳頭頂住2指位置;

  布:用另一隻手包住“石頭”,快速向後上方衝(chong) 擊5次,直到孩子把異物咳出。

  急救誤區

  1. 盲目用手掏: 用手指掏出喉嚨中的異物,可能會(hui) 將異物推得更深,增加患者窒息的風險。

  2. 強迫飲水或吞食固體(ti) :飲水或吞食麵包等固體(ti) 食物可能導致異物進一步卡住,引起更嚴(yan) 重的梗阻。

  3. 拍打背部(站立位):當患者是站立的成人或較大的兒(er) 童時,背部拍打可能不夠有效。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hui) 使異物位置更加不利。

  4. 強行催吐: 試圖通過催吐移除異物,可能導致嘔吐物進入氣道,加重梗阻。(全媒體(ti) 記者 徐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