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融傳統文化於“五育”,家校社各有優勢

發布時間:2024-02-06 14: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孫旭(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天津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在義(yi) 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如何抓住時機,充分利用各種元素開展熏陶教育,讓青少年過一個(ge) “龍味兒(er) ”濃厚且充實、有收獲的寒假?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hui) 發揮各自優(you) 勢,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yang) 青少年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感、親(qin) 切感,增強文化自信,從(cong) 而更好實施“五育”並舉(ju)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感受傳(chuan) 統優(you) 良家風。讓青少年在豐(feng) 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中感受傳(chuan) 統家風,是培育其正確世界觀、價(jia) 值觀、人生觀的有效方式。學校可圍繞家風家訓、家書(shu) 家信等主題,精心組織“家風在我心”作品征集等活動,通過傳(chuan) 統銘文、名言警句、家庭故事等形式引領青少年感受傳(chuan) 統優(you) 良家風,增強對家庭和睦、長幼互親(qin) 、父慈子孝、勤儉(jian) 持家、睦鄰友善等傳(chuan) 統家庭觀念的認同。社區可舉(ju) 辦“弘揚傳(chuan) 統家風,爭(zheng) 做龍的傳(chuan) 人”等活動,邀請家長或當地文化傳(chuan) 承人開展講座、展示,讓青少年了解傳(chuan) 統家風和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開展智育實踐活動,領悟古聖先賢智慧。青少年處於(yu) 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是培養(yang) 曆史思維、創新意識等重要素養(yang) 的黃金階段。學校可以將“行走的課堂”實踐課程納入寒假作業(ye) 範疇,鼓勵青少年參與(yu) 異彩紛呈的智育實踐活動,深入了解中國曆史和傳(chuan) 統文化,拓寬文化視野,提升綜合素質。如推薦傳(chuan) 統文化研學路線,用好當地曆史文化資源,實地探訪古代書(shu) 院、傳(chuan) 統聚落、古街市、考古遺址等,使學生在親(qin) 身實踐中深入了解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習(xi) 俗。再如,完成一項社會(hui) 調查活動,出一期龍年春節手抄報,內(nei) 容包括春節的來曆、民俗、家庭幾代人過春節的對比等,使學生深刻感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增強學生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圖書(shu) 館也是開展智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可通過舉(ju) 辦“書(shu) 香迎龍年”係列文化體(ti) 驗活動,開展如龍年猜燈謎、貼掛箋,“龍年的禮物”文房四寶製作,“尋龍味迎龍年”親(qin) 子閱讀等活動,讓青少年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領悟古人智慧,感受傳(chuan) 統文化韻味。

  開展體(ti) 育實踐活動,汲取中華體(ti) 育精神。中華體(ti) 育精神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家庭、學校、社會(hui) 開展文化育人的寶貴資源。學校、社會(hui) 應鼓勵和支持開展以龍為(wei) 主題的青少年體(ti) 育活動,例如舞龍燈、中華武術等傳(chuan) 統項目。舞龍燈作為(wei) 一項傳(chuan) 統民俗體(ti) 育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中國龍的精、氣、神、韻等特質,是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學校可組織“喜慶度元宵,趣味舞龍燈”親(qin) 子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體(ti) 驗舞龍燈項目,了解舞龍的起源、發展與(yu) 文化意蘊。中華武術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和表現形式,蘊含豐(feng) 富的自我和諧、人際和諧以及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等價(jia) 值理念,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少年宮、青少年服務中心等平台可嚐試舉(ju) 辦“中華武術冬令營”等活動,鼓勵青少年練習(xi) 《龍的傳(chuan) 人》等經典中華武術操,增強青少年身心健康,發揚體(ti) 育道德風尚。

  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曆來重視向內(nei) 探求主體(ti) 性的美育精神。美育有助於(yu) 提高青少年人文素養(yang) ,培養(yang) 豁達胸襟,涵養(yang) 高尚情懷。書(shu) 法、國畫、樂(le) 曲和舞蹈不僅(jin) 是弘揚美育精神的重要載體(ti) ,也是開展美育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載體(ti) 。學校可結合當代青少年成長特點與(yu) 規律,做好寒假主題活動的設計和內(nei) 容策劃,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yu) 寫(xie) 龍字送祝福、中國龍白描圖譜等美育實踐活動,培養(yang) 青少年對書(shu) 法、國畫等的興(xing) 趣。同時,相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整合學校和社會(hui) 資源,協助地方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非遺館、音樂(le) 廳、劇院等場地結合自身特點,開展麵向青少年的美育實踐活動,陶冶品格、藝潤心靈,培養(yang) 青少年更高遠的精神追求和更雅致的文化趣味。如地方美術館可與(yu)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合作,為(wei) 青少年定製適齡的美學教育實踐活動課,吸引青少年參觀和欣賞以龍為(wei) 主題的藝術作品,了解其曆史背景、創作過程和藝術價(jia) 值,培養(yang) 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yang) ;地方音樂(le) 廳、劇院可與(yu) 少年宮合作,為(wei) 青少年對接藝術家資源,鼓勵青少年觀看和欣賞《中國龍》鼓樂(le) 表演曲目、《龍翔操》古琴名曲等,感受中國樂(le) 曲的韻律和美感。

  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體(ti) 驗傳(chuan) 統技藝樂(le) 趣。培養(yang) 青少年愛勞動的習(xi) 慣,使其理解勞動的意義(yi) ,離不勞動教育。學校、社區應以培養(yang) 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wei) 目標,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使青少年了解生活、豐(feng) 富體(ti) 驗、學會(hui) 技能、熱愛勞動。學校可與(yu) 社區合作,搭建校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基地,設計並開發彩塑、木雕、布藝、刺繡等具有中國傳(chuan) 統民間手工藝特色的活動課程體(ti) 係,讓青少年親(qin) 自體(ti) 驗傳(chuan) 統手工精湛的製作工藝,培養(yang) 自己的手工技能和創造力。再如,鼓勵青少年參與(yu) “創意手工,生龍活虎”創作活動,學習(xi) 製作賀卡、剪紙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在實踐中切實體(ti) 會(hui) 傳(chuan) 統手工創作的樂(le) 趣,發揮創造性勞動塑造健全人格、磨煉頑強意誌的育人作用。

  寒假不僅(jin) 是青少年休息和充電的時段,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育人的重要窗口期。三方應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根基,以立德樹人為(wei) 目標,引導青少年親(qin) 身參與(yu) “五育”實踐活動,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jin) 符合青少年成長規律,更能激發他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內(nei) 在動力,讓他們(men) 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收獲知識、提升綜合素養(yang) 。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6日 1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