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除冰護安全
【春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楊
雪後的黑龍江省大興(xing) 安嶺林區寒風刺骨。2月1日,天剛蒙蒙亮,8個(ge) 穿著黃馬甲的漢子踩著沒小腿的積雪艱難地走著,他們(men) 是齊齊哈爾工務段富拉爾基路橋車間博克圖養(yang) 修工區的鐵路橋梁檢修工,要去博林線74公裏的涵洞進行刨冰作業(ye) 。
“山坡間會(hui) 有裂縫、樹坑,雪一蓋,啥都看不出來,容易踩空,要格外小心。”說話的是來自山西大同的溫銳敏,他仍記得剛來班組時,磕磕絆絆爬山路的情景,如今9年過去了,不僅(jin) 路熟了,他也成了班組的班長。
班組一共10人,負責濱洲鐵路以及博林線上的19座橋和131座涵洞的養(yang) 護維修工作。春運期間,他們(men) 幾乎每天都要進山刨冰。涵洞大多位於(yu) 山林中,汽車無法開行,他們(men) 隻能扛著鐵鎬、鐵釺,再輪流抬著一百多斤重的發電機踏雪走過去,1公裏多的山路,他們(men) 要走上50分鍾。
始建於(yu) 1928年的博林線位於(yu) 大興(xing) 安嶺中段,全年無霜期僅(jin) 有90天,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20世紀70年代,無數“木龍”從(cong) 這條鐵路運出大山支援國家建設。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木龍滾滾的壯觀場景不見了,但仍有近萬(wan) 名林業(ye) 職工家屬在大山裏居住。這裏每天通行一對公益“慢火車”,是他們(men) 采購年貨、探親(qin) 回家的重要交通方式。由於(yu) 地處高寒地帶,每到冬季,地下水在鐵路隧道涵洞內(nei) 凍結,對列車運行帶來影響,需要人工除冰。
“山有多高,這水就有多高。兩(liang) 邊的山就像一座水塔,不停為(wei) 地下水加壓,使水不斷湧出,如果不清理,越積越厚的冰不僅(jin) 會(hui) 脹壞涵洞,還會(hui) 發生水漫線路的情況,破壞鐵路路基。”在涵洞旁,溫銳敏指著已經凍住一半的涵洞口說。
涵洞內(nei) 的空間隻夠一個(ge) 人鑽進去,溫銳敏提著20多斤重的鐵釺在涵洞裏不停地向冰麵砸去。他一米七的個(ge) 頭,蜷成一團,時間一長腰酸腿麻,喘不上來氣,幹脆跪在了冰麵上。
“光靠砸冰,也不是辦法,關(guan) 鍵得修渠引流,把水引出去,這冰才能清得徹底。”溫銳敏將8個(ge) 人分成兩(liang) 組,一組清除涵洞內(nei) 的冰塊,一組在地上開鑿一條泄水渠,把地下水引到山下。
“李洋、杜海你們(men) 快點鑿,水湧上來了。”此時,湍急的水流逐漸漫過溫銳敏的鞋麵,顧不上被水浸濕的褲子,幾個(ge) 人加快動作,棉帽泛起了白霜。
3個(ge) 小時後,一條長2米的水渠鑿通了,涵洞內(nei) 的冰水順流而下,溫銳敏和夥(huo) 計們(men) 緩了口氣。他們(men) 掏出早就凍硬的麵包啃上幾口,嚼著凍成冰渣的牛奶,吃完又提著鐵釺鑽進涵洞,叮叮當當的擊打聲在山間回蕩。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6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