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尋找周禮 感知中華文化之傳承

發布時間:2024-02-19 10:19: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龍年春節期間,入夜,以國寶“何尊”為(wei) 原型的《何以為(wei) 尊》燈組,光彩奪目的“鳳鳴九天”“詩經風雅”“封神榜”燈組,閃亮於(yu) 陝西寶雞陳倉(cang) 老街。現場舉(ju) 辦的非遺展演和周禮燈謎等活動,讓遊客在遊玩觀賞中,感受周文化的魅力。

  “周文化的核心是周禮,也就是3000多年前周朝的禮製。當時社會(hui) 生活的禮儀(yi) 規範,今天仍在影響著我們(men) 。”寶雞文理學院周禮文化傳(chuan) 承保護與(yu) 研究中心主任景紅豔介紹。

  記者尋找周禮留在這裏的“印記”。

  作為(wei) 周文化的發祥地,寶雞也被譽為(wei) “青銅器之鄉(xiang) ”。春節期間,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人氣不減,鑄造精美的鼎、壺、尊、簋等青銅器物,讓觀眾(zhong) 驚歎。

  麵對單逨為(wei) 追懷父親(qin) 而造的單五父壺,人們(men) 感受到周人對祖先、長輩的尊重、思念;通過四十三年逨鼎上的31行銘文,觀眾(zhong) 可穿越時空,“聆聽”當年周宣王要求時任監察官單逨恪盡職守、以身作則、秉公執法、明辨是非、公平公正的告誡。

  “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寶雞市文物局原局長任周方說,周人製禮作樂(le) 是將各種行為(wei) 規範加以係統化,形成典章製度和道德規範。從(cong) 飲食起居、婚喪(sang) 嫁娶等日常小事,到祭祀、征戰等國之大事,禮儀(yi) 融入周人社會(hui) 生活方方麵麵。周禮強調道德的修養(yang) ,重視君子人格的培養(yang) ,使整個(ge) 社會(hui) 形成安定有序的局麵。

  “中國被稱為(wei) 禮儀(yi) 之邦,自古以來,人們(men) 被教育做人要有禮貌,懂禮節,知禮儀(yi) ,否則就是失禮。禮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任周方說。

  千秋萬(wan) 載,周風流韻。古老精美的青銅器及銘文,講述著中華禮儀(yi) 之邦的深廣源頭。

  岐山臊子麵名聞關(guan) 中,春節期間,岐山百姓吃臊子麵時要先行潑湯禮,以敬天地祖先。“這個(ge) 習(xi) 俗被認為(wei) 是源自周禮敬天保民的理念。”岐山縣文旅局局長楊慧敏說,當地“無麵不成禮”的習(xi) 俗,婚喪(sang) 嫁娶的很多程序等,都源自周禮。

  近年來,寶雞市積極開展以“傳(chuan) 承周禮文化,培育文明新風”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幹部群眾(zhong) 遵守文明禮儀(yi) 、提升文明素養(yang) ,讓周禮文化的優(you) 秀元素發揚光大。

  在寶雞,許多家庭都有家規家訓。“孝”“友”“儉(jian) ”“家”四個(ge) 字是岐山縣何家村苗家家訓,教育後代要孝敬父母、和氣友愛、勤儉(jian) 節約、嚴(yan) 教子孫。村民苗曉智說:“我們(men) 生活在周禮之鄉(xiang) ,就要懂禮、知禮、行禮,家規家訓就是傳(chuan) 承給後人的做人做事準則。”

  新華社西安2月17日電(記者沈虹冰 張京品 鄒競一 趙英博)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