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體育題材影視劇:運動能量應匹配文化含量

發布時間:2024-02-21 14: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作者:黃雯 許國瑋(分別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春節檔曆來被視為(wei) 全年影視市場的風向標。今年的春節檔也不例外,短短幾天時間裏,名導新人集結,社交網絡活躍,不同題材類型的作品滿足了觀眾(zhong) 多層次的觀賞需求。在激烈競爭(zheng) 中,體(ti) 育題材脫穎而出:以拳擊運動為(wei) 背景的電影《熱辣滾燙》因主演為(wei) 角色減重100斤的話題登上熱搜,領跑票房;展示賽車運動魅力的電影《飛馳人生2》以駕校教練、新人車手組成散裝車隊出征拉力賽的喜劇故事,引發觀眾(zhong) 笑聲不斷;將台球運動作為(wei) 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在暴雪時分》講述兩(liang) 位台球運動員雙向奔赴的愛情故事,也獲得觀眾(zhong) 關(guan) 注。三部作品的不俗表現,既助力影視市場迎來“開門紅”,也為(wei) 體(ti) 育題材影視作品發展博了個(ge) 頭彩。當體(ti) 育題材成為(wei) 創作熱點,如何打破專(zhuan) 業(ye) 壁壘、走出小眾(zhong) 圈子,釋放出與(yu) 中國體(ti) 育大國、體(ti) 育強國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能量,這一問題有待從(cong) 業(ye) 者思考。

  將不同時期的社會(hui) 思潮、一代代中國人的奮發有為(wei) 濃縮於(yu) 體(ti) 育故事中

  體(ti) 育和影視都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重要體(ti) 現。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體(ti) 育題材影視作品彰顯其所處階段的社會(hui) 發展水平。中國體(ti) 育題材創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孫瑜導演的電影《體(ti) 育皇後》。當時,中國正陷入民族危機中,中國人心中的救亡意識強烈。孫瑜導演將強身健體(ti) 與(yu) 救亡圖存之間的緊密聯係貫注於(yu) 《體(ti) 育皇後》中,倡導革命工作不僅(jin) 要啟蒙大眾(zhong) 心智,也要強健其體(ti) 魄。這部作品奠定了體(ti) 育題材的創作基調,使這一題材創作大多強調集體(ti) 主義(yi) ,主要承載宏闊的家國情懷、深沉的民族情感。比如,1957年上映的電影《女籃5號》通過揭示新中國成立前後體(ti) 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表達“發展體(ti) 育,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時代情感。1981年上映的電影《沙鷗》講述女排運動員經曆傷(shang) 病、失敗等打擊後重振精神,為(wei) 排球事業(ye) 奉獻所有的故事,這種拚搏精神正好是當時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發展所需要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顯著提升,如何向世界展現中國人良好的身體(ti) 素質,以及積極進取、勇於(yu) 拚搏的精神氣質,成了新時代體(ti) 育題材創作的題中應有之義(yi) 。電影《攀登者》《奪冠》、電視劇《超越》雖然仍是家國敘事,但創作者用大量篇幅觀照運動員的成長,表現他們(men) 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目標的過程中所經曆的心理起伏、情感波瀾,使他們(men) 克服各種困難,為(wei) 國家榮譽而犧牲奉獻的行為(wei) 深入人心。還有很多作品將視角深入普通人生活,表現體(ti) 育運動對他們(men) 人生的影響,以及體(ti) 育精神對他們(men) 心靈的引領。電影《熱烈》裏,生活艱難的少年一邊勤奮工作支撐家庭,一邊追求街舞夢想;電影《出拳吧,媽媽》裏,單親(qin) 媽媽為(wei) 了爭(zheng) 取孩子的撫養(yang) 權,重回拳擊賽場打敗當年的對手,贏回尊嚴(yan) ;電視劇《愛情而已》裏,習(xi) 慣了坐冷板凳的羽毛球運動員決(jue) 定轉練網球,並在這個(ge) 過程中收獲愛情。延綿近一個(ge) 世紀的體(ti) 育題材創作將不同時期的社會(hui) 思潮、一代代中國人的奮發有為(wei) ,都濃縮於(yu) 光影之中,勾畫出一幅五彩斑斕的文化生活圖卷。

  部分創作陷入單一化、平麵化的思維窄巷

  經過多年努力,體(ti) 育題材已獲得長足發展,但與(yu) 我國體(ti) 育和影視事業(ye) 的迅猛發展態勢相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yu) 體(ti) 育題材創作難度較大有關(guan) 。由於(yu) 體(ti) 育運動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競技比賽又瞬息萬(wan) 變,想將運動者的心路曆程、技術特點等內(nei) 容轉化成引人入勝的故事,對劇本創作、現場調度提出了較高要求。比如,表現馬拉鬆運動的電影《了不起的老爸》請醫學顧問、跑步教練等十餘(yu) 位專(zhuan) 業(ye) 人士參與(yu) 拍攝,每拍一個(ge) 運動鏡頭,主創團隊都要討論這樣做對不對,夠不夠真實。冰上運動題材電視劇《冰糖燉雪梨》和電影《我心飛揚》拍攝時的最大困難之一都是找不到合適的冰上攝影師,隻得將冰上運動員培訓成攝影師。出演體(ti) 育題材作品對演員來說也是巨大挑戰,他們(men) 不僅(jin) 要完成對角色的演繹,還要呈現從(cong) 事這項運動起碼的形體(ti) 狀態和技術水平。《熱辣滾燙》為(wei) 表現女主角從(cong) 頹廢啃老族到精壯拳擊手的巨大轉變,演員先增肥後減重,拍攝周期長達一年。這些因素無形中提高了體(ti) 育題材的製作難度、投入成本,使部分創作者望而生畏。

  優(you) 質體(ti) 育題材作品不足,還是部分創作者創作理念陳舊、創作視野狹窄所致。從(cong) 誕生至今,體(ti) 育題材作品主要以“燃”和“勝利”為(wei) 主題。雖然創作者在其間融入對人物性格命運以及親(qin) 情、友情等情感的刻畫,但部分故事仍流於(yu) 模式化,要麽(me) 講述普通人麵對挫折從(cong) 頹廢到振作的過程,要麽(me) 表現中國運動員在賽場揚眉吐氣的故事,敘事結構大同小異,故事情節平鋪直敘,讓人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局,難免產(chan) 生審美疲勞。有的作品主題先行,前情鋪墊不夠就強行煽情,使劇情陷入尷尬境地。還有部分作品與(yu) 青春、甜寵、校園題材捆綁銷售,讓主人公披著運動員外衣談戀愛,使體(ti) 育項目淪為(wei) 故事背景板。凡此種種,使創作走入了單一化、平麵化的思維窄巷。

  除了對抗,體(ti) 育還蘊藏著成長、追尋、情感等母題

  隨著北京冬奧會(hui) 、成都大運會(hui) 、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以及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人們(men) 對體(ti) 育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市場對體(ti) 育題材的呼聲越來越高,一批優(you) 質作品脫穎而出。與(yu) 以往大多聚焦籃球、排球等大眾(zhong) 項目或中國傳(chuan) 統優(you) 勢項目不同,當下的創作視野開闊,幾乎涵蓋了各種體(ti) 育項目。比如,以首次亮相杭州亞(ya) 運會(hui) 成為(wei) 正式比賽項目的霹靂舞為(wei) 創作主題的《熱烈》,表現登山運動的《攀登者》,表現跳水運動的《老師來了!》,表現花樣遊泳運動的《五個(ge) 撲水的少年》,表現拔河運動的《不就是拔河麽(me) 》,表現電競的《你是我的榮耀》,表現台球運動的《在暴雪時分》等,這些作品將體(ti) 育鍛煉與(yu) 健康生活、青春熱血、家國情懷聯係起來,不僅(jin) 對不同運動項目進行普及推廣,還展現熱愛生活、執著夢想、珍惜生命等價(jia) 值理念。

  當然,體(ti) 育題材要想讓觀眾(zhong) 耳目一新,光在題材上進行突破是不夠的,還應在表現形式、敘事方式等多方麵做文章,通過藝術創新營造新鮮觀感。電影《奪冠》從(cong) 中國女子排球隊幾個(ge) 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曆史節點展開,梳理女排事業(ye) 的發展脈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創作者還可以利用全知與(yu) 限知視角的切換,鋪墊人物與(yu) 情節的反轉,使用倒敘與(yu) 插敘、快進或慢放等手段,設懸念賣關(guan) 子,釋疑問揭謎底,讓作品呈現出區別於(yu) 常規線性邏輯的藝術魅力。

  體(ti) 育題材創作還應轉變創作思路,積極關(guan) 注社會(hui) 熱點,主動設置社會(hui) 議題,通過體(ti) 育故事或運動員命運引發社會(hui) 探討、觀眾(zhong) 共鳴。很多觀眾(zhong) 看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八角籠中》後,對“到底什麽(me) 才是大山裏的留守兒(er) 童的理想人生出路”“打拳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那麽(me) 我們(men) 還能為(wei) 他們(men) 做些什麽(me) ”等問題展開討論。電影《好像也沒那麽(me) 熱血沸騰》呈現中國心智障礙群體(ti) 的生活現狀,讓觀眾(zhong) 加深對這一群體(ti) 的了解與(yu) 關(guan) 切。《熱辣滾燙》裏的女主角努力學習(xi) 拳擊,不為(wei) 獎金,不為(wei) 新工作,也不為(wei) 男朋友,隻為(wei) 走出人生低穀,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這個(ge) 故事重新定義(yi) 了“贏”的概念,讓無數奮鬥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觀眾(zhong) 心有戚戚。

  除了對抗,體(ti) 育還蘊藏著成長、追尋、情感等故事。細化引申這些母題,聚焦現實問題,能夠生成衝(chong) 突與(yu) 和解、尋覓與(yu) 收獲、平凡與(yu) 超越等內(nei) 容。所以,“勵誌”不應成為(wei) 體(ti) 育題材的唯一主題,在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夢想和超越之外,體(ti) 育題材裏的主人公能做的還有很多,比如直麵失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探尋生命的意義(yi) 和人生的價(jia) 值等。所以,中國體(ti) 育題材的創作者應勇於(yu) 打破創作陳規,跳出創作舒適圈,不斷創新升級,讓更多人領略體(ti) 育運動的魅力,領會(hui) 體(ti) 育鍛煉的重要性,領悟體(ti) 育精神的真諦。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1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