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紅燭苗圃”的故事——陝西師範大學助力邊疆教育質量提高

發布時間:2024-02-21 14:3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李潔 光明日報通訊員 周健

  “這裏的小學生從(cong) 小就明白他們(men) 是守邊人的孩子,有與(yu) 生俱來的家國情懷,能夠深刻體(ti) 會(hui) 什麽(me) 是家、什麽(me) 是國、什麽(me) 是和平。”在距離國境線僅(jin) 有400米的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鎮康縣南傘(san) 邊境完全小學,副校長劉金奮指著教室後方遠山上飄揚的國旗,向陝西師範大學邊境國門學校“紅燭苗圃”實踐育人團隊的14名師生介紹著邊境學校的愛國主義(yi) 教育。

  2023年7月,陝西師範大學首個(ge) 邊境國門學校“紅燭苗圃”在雲(yun) 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掛牌。“‘紅燭苗圃’實踐育人項目以堅定師範生教育報國信念和提升邊疆地區基礎教育質量為(wei) 重點,旨在探索構建鑄魂育人新路徑、校地協同新機製、服務邊疆邊境地區教育發展新載體(ti) ,努力開創學校教師教育‘在西部畫龍、在邊疆邊境點睛’的富有特色的工作格局,為(wei) 培養(yang) 黨(dang) 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建設教育強國特別是推動西部教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陝西師範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忠軍(jun) 介紹。

  為(wei) 著力打造邊境國門學校“紅燭苗圃”實踐育人項目品牌,2023年暑期,陝西師範大學組織首批10個(ge) 學院的部分師生深入雲(yun) 南、新疆、西藏、廣西、內(nei) 蒙古等五省(區)的10個(ge) 邊境縣(旗),開展各類交流實踐活動372場,覆蓋邊境地區4300餘(yu) 名各族學生,輻射國門學校師生8740餘(yu) 人次。

  寫(xie) 好“點睛之筆”,關(guan) 鍵在於(yu) 精準有效。陝西師範大學加強頂層設計,會(hui) 同當地教育部門構建了以青少年交流成長營、教師教育培訓、大手拉小手現場研學為(wei) 主體(ti) 的“1+1+1”實踐交流體(ti) 係,為(wei) 10個(ge) 邊境縣(旗)的師生帶去量身定製的滿滿幹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玉麥鎮庫爾巴格村小學,實踐團隊在傳(chuan) 統文化課堂上指導小朋友繪製“石榴情深”民族團結主題畫作、練習(xi) “五步拳”“抱拳禮”傳(chuan) 統招式、描摹書(shu) 法作品等,增強文化自信。

  “我學到了很多新奇的東(dong) 西,感受到了學習(xi) 的樂(le) 趣,將來我也要當一名老師回來建設家鄉(xiang) 。”青少年交流成長營誌願者帶來的虹吸現象探究、3D全息投影、電磁小火車、AI互動等有趣的科普體(ti) 驗,在雲(yun) 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河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段昌貴心中播下了探索求真的種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陝西師範大學整合多方優(you) 質資源,麵向邊境教師開展培訓,為(wei) 當地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陝西師範大學開展骨幹教師成長發展專(zhuan) 題培訓,以“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途徑與(yu) 方法”為(wei) 題,從(cong) 提高寫(xie) 作能力、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聽力與(yu) 溝通能力以及如何使用創新教育方法等方麵進行了詳細講解。在雲(yun) 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陝西師範大學開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ti) 化集體(ti) 備課和點評指導,並在河口瑤族自治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項目申報等方麵的專(zhuan) 題培訓。

  教育大計,教師為(wei) 本。近年來,陝西師範大學持續麵向邊境邊疆地區中小學幼兒(er) 園骨幹教師、校(園)長、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實施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示範性培訓、國家統編三科教材專(zhuan) 項培訓、國家安全教育專(zhuan) 題培訓等項目,近三年培訓邊境教師978人。目前,陝西師範大學2024年邊境縣國門學校公益教育培訓項目已啟動,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以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為(wei) 重點,麵向內(nei) 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雲(yun) 南、西藏、新疆的邊境縣國門學校校長,采用“理論學習(xi) 4天+探究式學習(xi) 3天+名校訪學3天+返崗實踐60天”的方式開展專(zhuan) 項能力提升培訓。

  寒假伊始,陝西師範大學又開展了百名學生黨(dang) 員結對百名邊境國門學校學生專(zhuan) 項實踐活動,組織169名優(you) 秀學生黨(dang) 員與(yu) 5個(ge) 邊境縣國門學校169名小學生結成幫扶交流對子,通過搭建“紅燭苗圃智慧教育學堂”雲(yun) 端平台,大、小學生在線上同台開展“雲(yun) 學習(xi) ”“雲(yun) 遊覽”“雲(yun) 書(shu) 信”等各項活動410餘(yu) 場次,線上課堂服務時長達760餘(yu) 小時。

  跨越千裏,觸摸祖國最遙遠的山海,陝西師範大學師生幫助邊疆的孩子樹立起心懷家國、奮發圖強的信念,同時也收獲了淬煉青春、砥礪前行的力量。“大手拉小手,拉起了就不會(hui) 再放下。陝西師範大學將繼續以積極的姿態、創新的思維和多樣的參與(yu) 形式加入到邊境地區教育事業(ye) 中去,為(wei) 提高邊疆邊境教育水平、培養(yang) 更多沿邊建設人才作出更大貢獻。”陝西師範大學校長遊旭群表示。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1日 08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