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賓:持續把甘蔗“吃幹榨盡”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64】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xing) 王瑾雯 光明日報通訊員 韋鑫
初春時節,走進廣西來賓市興(xing) 賓區鳳凰鎮,迎風搖曳的蔗林一望無垠。蔗海裏,一台台聯合收獲機、蔗葉粉碎機、打捆機等正在作業(ye) ,景象喜人。
鳳凰鎮黃安村甘蔗種植大戶餘(yu) 才庫駕駛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不遠處,插著指示牌——來賓市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黃安優(you) 質“雙高”糖料蔗基地。
“雙高”,即高產(chan) 高糖。
全國三勺糖,兩(liang) 勺出廣西。“甘蔗地裏長出的城市”來賓,糖產(chan) 量占廣西的1/6,而興(xing) 賓區糖產(chan) 量又占來賓半壁江山,該區甘蔗相關(guan) “甜蜜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80億(yi) 元。
餘(yu) 才庫自己,便是這“甜蜜產(chan) 業(ye) ”的受益者:2015年,他大學畢業(ye) 返鄉(xiang) 種甘蔗,如今已成為(wei) 種植大戶,還成立了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年收入有450萬(wan) 元。
興(xing) 賓的“甜蜜產(chan) 業(ye) ”,是如何打造的?
興(xing) 賓區糖業(ye) 發展局幹部譚仕勇打了一個(ge) 比方:“我們(men) 把甘蔗送到3個(ge) ‘車間’,分別對應一二三產(chan) 業(ye) ,並持續向高質量攀登,把甘蔗從(cong) 頭到尾‘吃幹榨盡’。”
“第一車間”是田間,以良種促進甘蔗產(chan) 量提升。
以前,種甘蔗是刀耕火種,如今,手握良種,從(cong) “根”開始!
走進來賓市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良種繁育推廣基地,原種、組培苗瓶苗、生根培苗、叢(cong) 栽苗、假植苗、雙芽段脫毒種苗、甘蔗品種……甘蔗脫毒種苗生產(chan) 全過程一覽無餘(yu) 。
黃祖明是鳳凰鎮富堯村最早種植糖料蔗脫毒、健康種苗的農(nong) 戶,他指著連片的甘蔗林告訴記者:“以前的普通品種,畝(mu) 產(chan) 量隻有5噸左右,改用優(you) 良品種後,畝(mu) 產(chan) 量達6至7噸,每畝(mu) 甘蔗可增加收入1200元。”
在興(xing) 賓,甘蔗畝(mu) 產(chan) 六七噸並不鮮見。目前當地甘蔗良種覆蓋率接近100%。
“第二車間”是生產(chan) ,實現製糖產(chan) 量和質量雙提升。
在來賓東(dong) 糖鳳凰有限公司的車間外,一輛輛載滿甘蔗的大貨車依序排隊卸貨。走進生產(chan) 線,放眼望去卻空無一人。
“甘蔗從(cong) 進場、裝卸、破碎、壓榨、澄清、蒸發,全流程均實現了自動化生產(chan) ,在中控室看著大屏幕就可以操作。”公司總經理陳進介紹。
“前段時間,我們(men) 增加了煮糖罐強製攪拌裝置,成功解決(jue) 了‘糖濃不起來’的技術問題。”陳進告訴記者,“煮製出來的糖膏顆粒大小均勻,為(wei) 分蜜提供了優(you) 質的糖膏,減少篩糖過程的糖分損失。”
在興(xing) 賓,“甜蜜事業(ye) ”越釀越甜,有白砂糖、赤砂糖,還有特色糖、功能糖、營養(yang) 糖……上一個(ge) 榨季,興(xing) 賓區的企業(ye) 混合產(chan) 糖率達13.21%,同比提升0.49%。
“第三車間”是產(chan) 業(ye) 鏈,實現“吃幹榨盡”。
在興(xing) 賓區良江鎮草淩村的甘蔗地裏,剛收割完甘蔗的蔗農(nong) 覃天貴駕駛摟草機來回作業(ye) ,機器所到之處,散亂(luan) 在地的蔗葉被快速收集成堆,統一放置於(yu) 蔗壟邊上,等待裝車,隨後被運往新能源公司發電。
“與(yu) 以前不一樣了,從(cong) 地裏耙出來的甘蔗葉是寶貝,青葉可以製成飼料,黃葉可以製成發電燃料,剩下的壓縮加工成生活用炭。”良江鎮人大主席韋必錚介紹,這能提升蔗葉資源利用價(jia) 值,實現經濟效益與(yu) 生態效益雙贏。
甘蔗渣能變成什麽(me) 模樣?原料渣進入生產(chan) 線,施壓、成型、切邊、除塵、檢驗、包裝……在福斯派環保科技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廢棄的甘蔗渣經過降解後,被製作成可降解的環保新餐具,2023年產(chan) 值達4億(yi) 元,增長了40%。
在興(xing) 賓,一根甘蔗“旅途”被拉得很長,形成了一條“甜蜜產(chan) 業(ye) 鏈”:榨糖時產(chan) 生的渣用於(yu) 發電,粗蔗渣製漿造紙,蔗葉和尾梢能成為(wei) 高品質飼料,濾泥變成有機肥,廢糖蜜生產(chan) 酵母,廢水處理後灌溉農(nong) 田……
“現今,我們(men) 建起了‘甘蔗樓’,買(mai) 起了‘甘蔗車’,過上了甘蔗般甜蜜的小康生活。”龍年新啟,說起甘蔗,興(xing) 賓區遷江鎮雅山村甘蔗種植大戶石盤文喜於(yu) 言表。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6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