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緊盯競賽而忽視基礎素質培養
作者:秦玉友(東(dong) 北師範大學中國農(nong) 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些麵向中小學生的競賽及競賽產(chan) 生的結果與(yu) 招生入學掛鉤,致使很多家長對競賽保持高度熱情。而一些主辦單位體(ti) 現出鮮明的逐利性,出現了一係列亂(luan) 象,如競賽活動繁多、質量參差不齊,主辦單位繁雜且門檻不一,競賽活動收費不規範,公平性備受質疑等等。
近年來,教育部等部門連續出台相關(guan) 政策,提出從(cong) 嚴(yan) 管控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舉(ju) 辦麵向義(yi) 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競賽活動,要求競賽及競賽產(chan) 生的結果不作為(wei) 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在科學、嚴(yan) 格管理下,中小學生競賽活動的組織與(yu) 開展更加規範化、常態化、有效化。
競賽活動涉及類型多、涉及學段多、主辦單位多、潛在參與(yu) 學生規模大,學生及家長需從(cong) 正規渠道了解相關(guan) 情況,更加理性地對待競賽活動。
家長支持孩子參加競賽活動,往往出於(yu) 多種考量。首先,基於(yu) 孩子的學習(xi) 興(xing) 趣。興(xing) 趣是激勵孩子自主學習(xi) 、自由探索的最好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le) 之者。”對於(yu) 競賽這類“自選學習(xi) 活動”,如果孩子沒有興(xing) 趣,就很難深度參與(yu) 並從(cong) 中受益。當前,廣大家長更加尊重與(yu) 關(guan) 注孩子的學習(xi) 自主性積極性,側(ce) 重於(yu) 從(cong) 孩子興(xing) 趣出發選擇參加不同類型的競賽。其次,讓孩子的學習(xi) 生活更充實。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chan) 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家長逐漸意識到長時段沉迷電子產(chan) 品的危害。為(wei) 拓展、豐(feng) 富孩子的學習(xi) 與(yu) 實踐,許多家長會(hui) 支持、鼓勵孩子參加競賽活動,讓以高質量競賽活動為(wei) 載體(ti) 的綜合性學習(xi) 進入孩子生活,客觀上減少其沉迷電子產(chan) 品的時間,提高學習(xi) 生活質量。最後,關(guan) 注孩子的全麵長遠發展。目前,全國性競賽活動有自然科學素養(yang) 類、人文綜合素養(yang) 類、藝術體(ti) 育類。教育部等部門要求這些競賽活動堅持公益屬性,以素質教育為(wei) 導向,切實促進學生全麵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隻有參加高質量競賽活動,助力孩子有效補齊素質短板,充分發展愛好特長,形成終身學習(xi) 能力,才能真正給孩子以鍛煉、成長。
然而,因內(nei) 卷心態的驅使,在引導孩子參加競賽活動時,仍有部分家長帶有不同程度的功利色彩。一是想通過競賽讓孩子提前拿到招生入學資格。如果過分執著於(yu) 這種想法,不顧孩子的參賽意願和學習(xi) 狀態,過度關(guan) 注競賽結果,就會(hui) 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反而影響學習(xi) 效果。二是想通過參加競賽加大孩子在招生入學時的錄取概率。盡管教育部的要求很明確,但一些家長對這些政策了解不清,受以往經驗影響,秉持“證不壓人”“有備無患”的心態,希望孩子在招生入學時多一些附加材料,從(cong) 而獲得更多“印象分”。三是希望通過競賽增加在其他“入學賽道”上的競爭(zheng) 力。有些家長把留學作為(wei) 孩子未來升學的選擇之一。而申請國外大學,標準化考試和競賽表現均很重要,在標準化考試分數達到入學要求時,競賽等特殊經曆會(hui) 成為(wei) 學生的獨特優(you) 勢。國外大學看重的競賽對提高錄取率確實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盲目選擇競賽,把過多時間、精力放在競賽活動上,耽誤或影響日常學習(xi) ,就是舍本逐末了。
在競賽活動管理更加規範化、常態化、有效化的同時,家長也應相向發力,為(wei) 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首先,放平心態,精選競賽活動。經過嚴(yan) 格把關(guan) 的全國性競賽對學生成長具有積極意義(yi) ,但家長必須知道,這些競賽並非都適合孩子。即使適合,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也不可能參與(yu) 太多競賽。其實,學校教育是根據教育目標、培養(yang) 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係統化設計,並由專(zhuan) 業(ye) 教師進行的專(zhuan) 業(ye) 性活動,隻要遵照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家校社協同合作高質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具備升學就業(ye) 所必需的素質,同樣可以成長成才。
其次,提高認識,注重競賽的全麵教育價(jia) 值。競賽對培養(yang) 孩子的學習(xi) 習(xi) 慣與(yu) 毅力具有重要意義(yi) 。家長要讓孩子在競賽活動中學會(hui) 溝通與(yu) 交流、合作與(yu) 分享;學會(hui) 分配時間、管理時間,維持參加競賽和日常學習(xi) 之間的平衡。要在競賽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ang) 孩子的拚搏精神、提高孩子的心理韌性,當孩子在參賽過程中遇到困難、產(chan) 生懈怠情緒時,家長應及時鼓勵孩子迎難而上、超越自我,培養(yang) 其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奮鬥精神。必須指出的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ang) 基本能力、積累探索經驗、形成學習(xi) 策略、建立思維方式,對所有學生都至關(guan) 重要,家長不能因為(wei) 鼓勵孩子參加競賽而忽視更基礎、更重要的素質培養(yang) 。
最後,深度參與(yu) ,著重關(guan) 注孩子參賽過程,並對其進行必要引導和規劃。家長應不斷提高引導、教育孩子的意識和能力,不僅(jin) 要讓孩子明確競賽活動的目標,還要在參賽過程中做孩子認知、做事、做人的表率。同時,更要注重引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充分考慮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照顧孩子作為(wei) 獨特個(ge) 體(ti) 的性格特點,努力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更重要的是,家長可以通過陪伴孩子參與(yu) 競賽,一起探索、挖掘孩子的優(you) 勢能力領域,為(wei) 其未來專(zhuan) 業(ye) 選擇和職業(ye) 生涯規劃做好準備。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7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