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豐富“智造”內涵 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工業發展活力澎湃

發布時間:2024-02-27 10:20: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燈塔工廠”是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手段,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實現生產(chan) 過程全麵自動化、精確化的工廠。

 

  “燈塔工廠”代表著工業(ye) 領域頂級的智能製造能力,它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機構遴選產(chan) 生,被譽為(wei) “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透過“燈塔工廠”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國工業(ye) 發展的澎湃活力。

  “燈塔工廠” 點亮未來製造

  自動化的生產(chan) 線、實時顯示的智慧大屏、井然有序的機械臂……“燈塔工廠”將數字化和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照亮了工業(ye) 生產(chan) 的未來之路,也指引整個(ge) 行業(ye) 向智能化的方向前進。在“燈塔工廠”中有哪些高科技、新技術?

  這家位於(yu) 江蘇溧陽的“燈塔工廠”是國內(nei) 最大的新能源電池生產(chan) 工廠之一。1000多米的流水線上,幾百台機器人穿梭其間,這裏每天生產(chan) 的電池組件可裝配2000多輛新能源汽車。

  這家工廠還是一家“零碳工廠”,新上線的智能能源管理係統監測著工廠的能源變化情況,工廠每時每刻的能量消耗數據都會(hui) 和大模型進行對比,並且自動調節到最低能耗狀態。

  這家工廠的減碳技術無處不在,廠房上自建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儲(chu) 能電站,每年可以提供7000多萬(wan) 度的綠色能源。電動叉車、電動卡車、無人駕駛物流車的使用,讓所有物流環節實現了零碳運轉。在產(chan) 品質檢環節,工廠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提高產(chan) 品檢測效率的同時,碳排放也得到有效控製。

  “燈塔工廠”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支撐,其中,人工智能技術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yu) 產(chan) 品生產(chan) 、研發的各個(ge) 環節中。

  在全球特鋼行業(ye) 的首家“燈塔工廠”,每年可以生產(chan) 690萬(wan) 噸特殊鋼材,並且具有數千個(ge) 品種與(yu) 規格的生產(chan) 能力。在這裏,人工智能和高精度感應儀(yi) 器相結合,可以對產(chan) 品進行柔性定製。

  工廠還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參與(yu) 研發設計,原來研發一款新產(chan) 品需要13.6天,如今隻需要5.9天。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實現新型工業(ye) 化是關(guan) 鍵任務。通過一組數據感受中國工業(ye) 的現代化。

 

  數字1:62座。這是我國“燈塔工廠”的數量。目前,全球“燈塔工廠”的數量已達153座,其中,中國以62席領跑,占比達40.52%,是全世界“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引領未來,我國“燈塔工廠”正不斷豐(feng) 富“智造”內(nei) 涵,並通過示範和引領,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中的上下遊企業(ye) 走向智能化,推動新型工業(ye) 化整體(ti) 水平。

 

  數字2:5000億(yi) 元。這是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被認為(wei) 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主要陣地。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累計發布了 200多個(ge) 人工智能大模型,其中,有20多個(ge) 大模型產(chan) 品獲批向公眾(zhong) 提供服務。在人形機器人方麵,我國專(zhuan) 利申請數位居全球第一,預計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將實現批量生產(chan) 。

 

  數字3:337.7萬(wan) 個(ge) 。這是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的數量。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2024年經濟工作部署的重點任務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被列在首位。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基礎的“5G+工業(ye) 互聯網”已成為(wei) 加速中國新型工業(ye) 化進程的重要支撐。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340家,工業(ye) 設備連接數超過9600萬(wan) 台(套),“5G+工業(ye) 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萬(wan) 個(ge) ,工業(ye) 互聯網上市企業(ye) 數連續7年保持增長,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