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峰值已過 預計今年4月前後結束
一、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已過峰值,強度為(wei) 中等
2024年1月,赤道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東(dong) 太平洋暖水中心偏高2.5℃以上。厄爾尼諾監測關(guan) 鍵區(Ni?o3.4區)海溫指數為(wei) 1.80℃,較2023年12月下降0.22℃,說明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從(cong) 2023年5月開始)自2024年1月以來開始衰減,峰值出現在2023年12月,是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
監測顯示:2024年1月,北太平洋中緯度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其中北太平洋暖中心距平值在3℃以上。北印度洋呈一致偏暖的分布特征;北大西洋大部海表溫度偏高,暖中心距平值高於(yu) 2.0℃。
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次表層150米以上的海水異常偏暖,暖中心主要位於(yu) 東(dong) 太平洋海麵下50-100米,中心強度高於(yu) 4℃;赤道西太平洋50米以下溫躍層主要為(wei) 異常冷水,冷中心位於(yu) 160°E附近150-200米之間,中心強度低於(yu) -3℃;赤道西印度洋次表層為(wei) 暖水控製,暖中心強度高於(yu) 4℃,赤道東(dong) 印度洋次表層為(wei) 異常冷水,冷中心強度低於(yu) -3℃。
與(yu) 上月相比,赤道西太平洋海麵以下100-250米冷海水減弱,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160°-80°W約50-200米深度附近的海溫明顯下降;赤道印度洋中部和西部次表層海水溫度較上月下降,赤道東(dong) 印度洋次表層海溫則較上月明顯上升。
二、熱帶大氣快速響應,與(yu) 海溫協同變化
2024年1月,南方濤動指數(SOI)為(wei) 0.31,較上月上升0.61。熱帶西太平洋上空和日界線附近為(wei) 異常上升運動,赤道東(dong) 印度洋上空為(wei) 異常上升運動,赤道印度洋中部和西部上空為(wei) 異常下沉運動。
1月,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對流層高層(200hPa)以東(dong) 風距平為(wei) 主,低層(850hPa)受西風距平控製為(wei) 主;赤道西太平洋對流層高層(200hPa)主要受西風距平控製,低層(850hPa)主要受東(dong) 風距平控製。
三、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於(yu) 2024年4月前後結束
結合國內(nei) 外動力氣候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未來三個(ge) 月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海溫將繼續下降,2024年4月前後厄爾尼諾事件結束。預計未來三個(ge) 月,熱帶印度洋海溫一致模態為(wei) 正位相,熱帶印度洋偶極子從(cong) 正位相衰減至中性狀態,副熱帶南印度洋偶極子為(wei) 負位相;北大西洋三極子為(wei) 負位相。
知識框
溫躍層:是位於(yu) 海麵以下100—200米左右的溫度和密度有巨大變化的薄薄一層,是上層的薄暖水層與(yu) 下層的厚冷水層間出現水溫急劇下降的一層海水。
南方濤動指數(SOI):氣象學上用南太平洋大溪地與(yu) 達爾文兩(liang) 地的氣壓差來衡量,反映了厄爾尼諾現象的活躍程度。具體(ti) 關(guan) 係是:南方濤動指數出現持續性的負值,該年有厄爾尼諾現象。相反地,如果南方濤動指數出現持續性的正值,該年有反厄爾尼諾現象也就是拉尼娜現象。
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