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新變化看汽車產業新優勢

發布時間:2024-03-01 09:53: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讓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顯現出更多新優(you) 勢。越來越多的“聰明車”駛上街頭、更清潔環保的氫能源加快“上車”、智能工廠不斷優(you) 化汽車製造全流程、陸海新通道建設讓汽車“出海”更順暢……一係列新變化展現出汽車產(chan) 業(ye) 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的新圖景,而這正是鑄造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智能之變 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讓汽車更“聰明”

  打開手機App一鍵“召喚”,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旋即駛來,將乘客送達目的地後自行離去……春節假期剛過,位於(yu) 重慶市永川區的西部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傳(chuan) 來好消息:投用一年多的52台商業(ye) 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跑出新的裏程紀錄——累計達290萬(wan) 公裏。

  “自2019年起,我們(men) 就開始進軍(jun) 自動駕駛這一前沿賽道。截至今年1月,已開放永川全域1576平方公裏、雙向1385公裏測試道路,實現全場景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行。”永川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祖品說,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鏈,目前已集聚百度智行、酷哇科技、聚速毫米波雷達等10餘(yu) 個(ge) 企業(ye) 及項目。

  走進重慶高新區,投資6億(yi) 元、覆蓋超200公裏城市道路的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已見雛形。近期投用的4條自動駕駛接駁線路,正有序運行。記者看到,自動駕駛巴士自主轉向、變道,遇到車輛加塞時自動減速避讓……

  “路口安裝有傳(chuan) 感器、攝像頭等路側(ce) 設備,車上安裝了車載終端,兩(liang) 者配合讓行車更智慧更安全。”重慶高新區城市建設事務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車端和路端收集到的信息,還會(hui) 被傳(chuan) 輸到雲(yun) 控平台,幫助車輛計算最優(you) 通行方案、優(you) 化道路紅綠燈秒數設置,大幅提升交通效率。

  “隨著政、企、研協同發力,智能網聯關(guan) 鍵技術加快突破,汽車日益成為(wei) 城市中移動的‘神經元’,智慧交通藍圖初步顯現。”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CEO閔照源介紹,近年來,國內(nei) L2級輔助駕駛車型已廣泛應用,多家車企已做好量產(chan) L3級輔助駕駛車輛的準備,“近年來,經我們(men) 檢測發放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車型就達20餘(yu) 個(ge) 。”

  工信部公布的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係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2.4%;截至去年底,全國已建設17家國家級測試示範區、7個(ge) 車聯網先導區,開放測試示範道路2.2萬(wan) 多公裏。

  多地加快開展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等技術應用,打造更加智慧的出行體(ti) 驗。北京自2020年啟動建設全球首個(ge) 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已實現160平方公裏的智能網聯道路和智慧城市專(zhuan) 網全覆蓋。武漢今年1月宣布將開啟規模化無人駕駛商業(ye) 運營服務,打造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運營區。

  在汽車製造重鎮重慶,政府、車企、智能網聯技術企業(ye) 等協同發力,全力打造自動駕駛“生態係統”。長安汽車、賽力斯等整車企業(ye) ,以及招商車研、西部智聯等研發檢測企業(ye) ,接續實現L3至L4級的自動駕駛相關(guan) 技術突破。多個(ge) 區縣加快探索“政策先行+車輛測試+示範運營+產(chan) 業(ye) 集聚”的發展路徑,永川構建智慧交通大腦,城區交通擁堵程度下降11%;兩(liang) 江新區打造信號燈綠波通行、行人過街檢測、無人環衛清掃等30餘(yu) 種車聯網應用。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雲(yun) 控平台部技術總監杜孝平表示,隨著“車路雲(yun) 一體(ti) 化”應用不斷完善和推廣,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將加速崛起,人們(men) 將步入更加智能、便捷和安全的交通出行新時代。

  路徑之變 氫燃料電池汽車加快應用推廣

  在一派繁忙的成渝高速公路上,重慶汽車消聲器有限責任公司司機楊文斌駕駛一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從(cong) 重慶駛向成都。“這輛車加氫後能跑500多公裏,動力強勁,載重爬坡時不存在降擋情況。”

  如今,在成渝高速廊道上,每天都有上百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疾馳。而這背後,正上演著一場氫能源開發應用帶來的降碳新場景。

  2022年,我國發布《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明確了氫能作為(wei) 未來國家能源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此,各地持續推動氫能在交通、建築、儲(chu) 能等領域應用。

  西部製造重鎮重慶,近年立足氫能資源與(yu) 汽車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關(guan) 鍵技術和產(chan) 品研發,蓄力培育新產(chan) 業(ye) 增長點;同時,積極布局製氫、加氫設施,持續拓展氫能應用,與(yu) 四川共同打造“成渝氫走廊”。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重慶九龍坡區的博世氫動力係統(重慶)有限公司展廳,隻見一件件關(guan) 鍵技術指標達到行業(ye) 領先水平的氫動力產(chan) 品集中展示。

  “氫動力係統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心髒’。我們(men) 已經實現75千瓦到190千瓦氫動力模塊量產(chan) 應用,300千瓦的產(chan) 品已進入車輛驗證階段,年內(nei) 有望小批量生產(chan) 。”公司副總經理熊小勇說,2023年公司研製的氫動力總成產(chan) 品出貨量達1000多台,位居國內(nei) 前列;搭載其氫動力係統的商用車先後投放重慶、北京等10多個(ge) 省市,實際總運營裏程超過400萬(wan) 公裏。

  在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從(cong) 4.5噸至18噸不同規格的氫燃料商用車一字排開。“我們(men) 今年將加快推動重型氫動力卡車研發及銷售,並將把市場拓展至長江經濟帶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公司氫能源營銷總監曾柯表示,迄今慶鈴汽車累計銷售500餘(yu) 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降碳效應加快顯現。

  一批製氫、加氫設施也加快在成渝地區布局。2023年12月,西南地區最大的車用氫氣供氫中心——3000標準立方米/小時氫燃料電池供氫加氫項目,在重慶長壽區建成投運。“每日可滿足260輛氫燃料物流重卡用氫需求,預計每年可助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萬(wan) 噸。”中國石化銷售重慶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劉華斌說。

  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一頭連著減汙降碳,一頭連著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此,我國加快推進公交車、物流車等示範運營。截至2023年年底,重慶已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6輛。根據“成渝氫走廊”發展規劃,兩(liang) 地2025年前將累計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

  業(ye) 內(nei) 認為(wei) ,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在大載重、長續航、高強度場景的加快應用普及,將不斷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減汙降碳,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製造之變 “未來工廠”再造汽車生產(chan) 流程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的重慶三一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看到在一派繁忙的車間裏,智能生產(chan) 線上的機器人不停揮舞著手臂。

  “工廠目前有超過700台機器人從(cong) 事焊接等工作,產(chan) 線基本實現了生產(chan) 檢測無人化。”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荊輝說,三一重機在重慶的這家智能化“燈塔工廠”24小時運行,安靜高效。

  “隨著數字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的不斷突破,我國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迎來重大機遇。”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趙斌說。

  據了解,作為(wei) 西部製造重鎮的重慶,目前累計建成144個(ge) 智能工廠和958個(ge) 數字化車間。

  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工廠,還利用智能化努力重構研發、生產(chan) 、管理、服務各環節。“借力智能化,我們(men) 對工藝流程進行了集成再造。”賽力斯新工廠負責人介紹,比如,將一款車型其中的222個(ge) 零部件集成為(wei) 10個(ge) 一體(ti) 化壓鑄零部件,零部件數量下降95%,連接點數量減少1440個(ge) 下降了70%,從(cong) 而有效保證了車輛的高可靠性。

  一些製造企業(ye) 依托智能化探索定製化、柔性化生產(chan) 模式,更好滿足產(chan) 品加速迭代和客戶的個(ge) 性化需求。

  今年1月,重慶正式發布《重慶市工業(ye) 產(chan) 業(ye) 大腦建設指南(1.0)》,加快構建“產(chan) 業(ye) 大腦+未來工廠”新生態,規劃到2027年,建設超過20個(ge) 行業(ye) 大腦、超過20個(ge) 未來工廠,以及逾40個(ge) 智能工廠、逾400個(ge) 數字化車間。

  “在加快打造大型‘未來工廠’的同時,量大麵廣的中小企業(ye) 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主體(ti) 。”趙斌說,重慶還將推動實施7個(ge) 製造業(ye) “一鏈一網一平台”試點示範,帶動2200餘(yu) 家中小企業(ye) 轉型升級。

  通道之變 汽車產(chan) 業(ye) 鏈搭上“出海”新通道

  近日,龍年首趟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口冷鏈班列,抵達重慶江津區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重慶與(yu) 東(dong) 盟跨境鐵路冷鏈通道邁進“雙向對開、常態運行”階段。

  “開年以來,陸海新通道非常繁忙,1月份我就開行了10多趟班列,把大量載貨集裝箱拉到湖南懷化,交給鄰省同行接續運行。”成為(wei) 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列車司機5年多來,胡鴻鵬見證了這條通道的快速發展。

  長期以來,西部內(nei) 陸地區的貨物輸往海外市場,通常需要先向東(dong) 運至沿海,再行轉運,動輒耗時一兩(liang) 個(ge) 月。物流短板不僅(jin) 製約商品“走出去”,也讓不少投資者“望西卻步”。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運行,逐步打破了這一困局。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wei) 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wei) 關(guan) 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雲(yun) 南等地出境。截至2023年年底,這一通道已通達全球12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490個(ge) 港口。

  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範圍不斷拓展,開行班列數量持續增長,帶動西部內(nei) 陸省市加快融入全球大市場。

  “新通道時效更快,成本不高於(yu) 江海聯運,讓企業(ye) 堅定了出海信心。”賽力斯集團海外事業(ye) 部副總經理劉利穎說。

  “開行之初班列貨物隻有幾十種,現在已涵蓋電子產(chan) 品、整車及零部件、食品等領域的近千種產(chan) 品。”胡鴻鵬說。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各類優(you) 質產(chan) 業(ye) 資源加快向西部內(nei) 陸匯聚。截至目前,重慶口岸和重點樞紐周邊,已集聚汽車製造、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等企業(ye) 近萬(wan) 家。

  跨境電商、跨境消費等新型開放業(ye) 態也加速發展。2023年,重慶首個(ge) 跨境電商“一店多態”新零售展示體(ti) 驗門店,在陸海新通道國際消費中心開業(ye) ;今年春節,在兩(liang) 江新區、江北區、渝中區,越來越多的離境退稅商店為(wei) 海內(nei) 外遊客提供了更多消費新選擇。

  2024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繼續深入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統籌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持續釋放“通道+經貿+產(chan) 業(ye) ”聯動效應。

  (本稿件由記者張桂林、黃興(xing) 、伍鯤鵬撰寫(xie)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