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
作者:孫永平 蔣經寧(分別係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綠色低碳和節能減排擺在突出位置,建立並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製度,有力促進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去年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提出,“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今年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意見》再次對此作出強調並進行部署。“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是我國“雙碳”戰略實施的一項基礎性、前置性的製度變革,不僅(jin) 徹底打破了“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和能源化工產(chan) 業(ye) 的約束,而且能夠更好地服務於(yu) 我國“雙碳”戰略,加快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在全球範圍內(nei) 形成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碳排放雙控”有助於(yu) 塑造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目前世界零碳經濟競爭(zheng) 加劇,零碳轉型正在重塑國家間的發展格局。麵對競爭(zheng) 激烈的外部環境,我國的“碳排放雙控”能夠通過改變企業(ye) 行為(wei) 和倒逼地方經濟追求零碳轉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塑造我國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碳排放雙控”倒逼地方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和產(chan) 業(ye) 扶持等政策,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新型生產(chan) 要素替代能源、礦產(chan) 等傳(chuan) 統生產(chan) 要素,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地方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對於(yu) 能源結構優(you) 的欠發達地區,“碳排放雙控”政策使得可再生能源稟賦成為(wei) 當地新的招商引資硬實力,並以此為(wei) 基礎推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進一步聚集,帶動其他配套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益和附加值,進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對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的發達地區,“碳排放雙控”政策使得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聚集技術、管理、數據等新型生產(chan) 要素,通過資源互補、技術交流等方式與(yu) 能源結構清潔的地區進行深度合作,配合“西電東(dong) 送”“東(dong) 數西算”等區域合作工程,優(you) 化能源消費結構,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充足能源空間,共享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機遇。
“碳排放雙控”促使微觀主體(ti) 調整經濟行為(wei) ,激發企業(ye) 綠色發展內(nei) 生動力。首先,“碳排放雙控”讓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成為(wei) 企業(ye) 價(jia) 值鏈提升的新渠道。當企業(ye) 開始關(guan) 注產(chan) 品從(cong) 采購、製造、銷售到回收與(yu) 廢棄物處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並建立係統化的碳足跡管理體(ti) 係時,就可以明確自身的排放責任和減排潛力,為(wei) 參與(yu) 全球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打下堅實數據基礎。通過全生命周期管理,碳排放的壓力會(hui) 沿著供應鏈傳(chuan) 導,最終帶動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ye) 提高綠色生產(chan) 水平。其次,“碳排放雙控”促使企業(ye) 將綠色低碳納入企業(ye) 的使命、願景與(yu) 價(jia) 值觀中,樹立負責任的社會(hui) 形象,進而獲得資本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最後,“碳排放雙控”倒逼企業(ye) 加大零碳技術創新力度,提供零碳產(chan) 品和服務,投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減排新技術,進而降低合規成本,培育差異化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推動“碳排放雙控”政策落實的著力點
通過“碳排放雙控”政策刺激投資和創新,加快形成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不僅(jin) 不會(hui) 對我國經濟發展構成約束,還將助力大幅改善環境質量,並為(wei) 中國的零碳技術領先行業(ye) 創造巨大發展機遇。“碳排放雙控”政策的實施既要關(guan) 注全球零碳經濟競爭(zheng) 趨勢變化,構建有利於(yu) 我國零碳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也要遵循科學化、國際化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相關(guan) 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意見》要求和部署,在實踐中應注重以下方麵的工作:
第一,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ti) 係建設,加快計量標準創新發展,發揮計量標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紮實推動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yu) 國際標準規則製定,為(wei) 企業(ye) 參與(yu) 全球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提供支撐。通過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ti) 係,幫助各級政府洞察碳排放的來源結構和行業(ye) 分布,明確減排的重點區域,進而精準實施區域減排策略,繪製更能反映各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特征的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建立科學規範、符合國際慣例、準確性高的碳排放統計體(ti) 係,積極參與(yu) 能效、低碳等領域國際標準製定和修訂,加快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幫助企業(ye) 在對外貿易中擁有國際化的核算標準和統一的數據輸出接口,避免企業(ye) 受到無依據的指責或不公平的碳關(guan) 稅打擊。
第二,針對零碳轉型的痛點、卡點、堵點,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鼓勵各地方政府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形成對自身零碳轉型的有效支撐。提高創新鏈國際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產(chan) 業(ye) 化”轉化接力機製,搶占全球零碳經濟競爭(zheng) 新賽道。提前謀劃布局資金鏈和人才鏈建設,確保資金鏈、人才鏈精準對接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並滲透到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整體(ti) 提高中國零碳產(chan) 業(ye) 的全球競爭(zheng) 力。
第三,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構建有利於(yu) 中國零碳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及時研判發達國家零碳經濟政策最新動態以及對我國零碳經濟產(chan) 業(ye) 的影響,研究並儲(chu) 備應對舉(ju) 措。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構建能源共同體(ti) ,加強“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構建亞(ya) 非能源通道。動態評估“全球清潔能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綠色“一帶一路”等中國倡議產(chan) 生的減排量以及經濟社會(hui) 效應,向世界主動展示中國解決(jue) 方案取得的減排成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yu) 國際綠色貿易規則談判,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規則。
第四,開展“碳排放雙控”政策試點,為(wei) 政策的全麵實施提供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當前“碳排放雙控”政策全麵落地仍麵臨(lin) 基礎條件不足的約束,從(cong) “能耗雙控”轉變為(wei) “碳排放雙控”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與(yu) 區域碳達峰梯次、活動水平數據統計機製、核算方法學和核算能力建設等同步進行。建議在部分省市率先開展“碳排放雙控”試點示範工作,為(wei) 未來的全麵實施提供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本文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72074069〕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5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