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文旅市場更大活力
【問計民生】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魯元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ti) 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文旅話題受到代表委員的關(guan) 注。2023年,國內(nei) 出遊48.9億(yi) 人次、比上年增長93.3%,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49133億(yi) 元、增長140.3%,表現亮眼的文旅市場成為(wei) 中國經濟韌性強、活力足的生動體(ti) 現:各大知名景區、博物館、旅遊街區節假日人氣爆棚;山東(dong) 淄博、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火爆出圈;年輕人在城市漫步中邂逅文旅消費新場景,銀發族成錯峰出遊主力軍(jun) ……“火”起來的文旅市場,如何將更多“流量”變“留量”?如何讓遊客乘興(xing) 而來、滿意而歸?本刊特采訪代表委員進行分析。
挖掘文化內(nei) 涵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與(yu) “唐朝名士”對話,到開封的清明上河園賞燈遊船;在博物館聆聽曆史回音,去古村落領略歲月變遷;頭戴簪花感受非遺文化魅力,身穿漢服“打卡”曆史文化街區……如今,文化味兒(er) 成為(wei) 人們(men) 在旅行中越發看重和追求的內(nei) 容。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馬珺委員指出,當前,一些地方文旅融合不夠深入,旅遊產(chan) 品吸引力不足。業(ye) 內(nei) 應深入挖掘當地優(you) 秀文化資源,並通過好創意將其呈現在旅遊產(chan) 品中,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品的文化內(nei) 涵;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打造消費場景,為(wei) 遊客提供多元化、個(ge) 性化的文化體(ti) 驗;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文旅體(ti) 驗,提高遊客參與(yu) 度。
“依托世界文化遺產(chan) 、考古遺址公園和非遺品牌,結合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廣西推出多條文旅深度融合精品旅遊線路,深受遊客喜愛。”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歐餘(yu) 軍(jun) 委員認為(wei) ,各地應深入挖掘當地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內(nei) 涵和價(jia) 值,塑造當地文化和旅遊故事IP、形象IP、產(chan) 品IP,融入旅遊線路和消費鏈。
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爽代表認為(wei) ,從(cong) 業(ye) 者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搶抓機遇,活化利用曆史文化遺產(chan) 並不斷創新表現形式,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堅守文化自信,努力傳(chuan) 承好、弘揚好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要深入推進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活化利用,完善文化場館的服務功能,深入挖掘非文化景觀的文化屬性,將文化內(nei) 涵植入吃、住、行、遊、購、娛等環節,讓文化得到更廣泛傳(chuan) 播,讓旅遊更有魅力。”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文化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潘桂仙代表說。
豐(feng) 富旅遊業(ye) 態 加大優(you) 質產(chan) 品供給
自2023年年底開始,哈爾濱成為(wei) “頂流”城市,元旦假期3天實現旅遊總收入約60億(yi) 元。“冰城”不隻有冰雪——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曆史文化街區別具風情;交響樂(le) 團搬進火車站,音樂(le) 會(hui) 在候車廳奏響;凍梨擺盤、人造月亮等創新之舉(ju) 引來無數點讚。各地文旅紛紛跟上,通過各具創意的宣傳(chuan) 展現當地旅遊資源。
在馬珺委員看來,哈爾濱成功挖掘利用了自身資源。當前,文旅市場還存在資源利用不足、同質化嚴(yan) 重等問題。一些地方擁有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卻未能轉化為(wei) 吸引遊客的產(chan) 品和服務。一些地方過於(yu) 依賴傳(chuan) 統觀光模式,缺乏多元化的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難以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馬珺委員認為(wei) ,各地應對當地自然資源、文化遺產(chan) 、民俗風情等進行全麵深入挖掘評估,在此基礎上創新旅遊產(chan) 品供給,推動旅遊與(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高級導遊謝麗(li) 代表告訴記者,遊客追求個(ge) 性化體(ti) 驗的趨勢愈發明顯。“我們(men) 積極發掘新業(ye) 態,網紅打卡牆、禪韻咖啡、禪意旅拍、文化演藝等深受年輕人喜愛。”謝麗(li) 代表說。
“要整合盤活文旅資源,鼓勵業(ye) 態多元創新,豐(feng) 富‘演出+旅遊’‘展覽+旅遊’‘賽事+旅遊’等業(ye) 態,深化文旅商融合發展,強化科技賦能,創造更多新型旅遊體(ti) 驗場景,開發非遺展示、旅遊演藝等體(ti) 驗式消費新空間,打造特色美食街區和高品質民宿,加大優(you) 質旅遊供給。”歐餘(yu) 軍(jun) 委員強調。
潘桂仙代表指出,各地應通過“文旅+”等路徑拓展文旅市場新空間,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優(you) 勢旅遊產(chan) 品。
做好暖心服務 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文旅市場火爆,對不少地區、景區的接待能力、服務水平等“基本功”提出了考驗。
“遊客大量增加,會(hui) 讓景區交通、服務等麵臨(lin) 較大壓力。我們(men) 近期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加運力、提供智慧服務。隻有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才能滿足人們(men) 對旅遊的高品質需求。”謝麗(li) 代表說。
要讓遊客乘興(xing) 而來、滿意而歸,旅遊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勢在必行。歐餘(yu) 軍(jun) 委員指出,要開展景區、度假區品質提升行動,推進環境改善、產(chan) 品升級、服務提升,嚴(yan) 格規範從(cong) 業(ye) 人員執業(ye) 行為(wei) 。加大文旅市場監管力度,健全完善跨部門文化旅遊市場舉(ju) 報投訴機製,嚴(yan) 肅查處不合理低價(jia) 遊、不明碼標價(jia) 、欺客“宰客”及“黃牛”倒票等行為(wei) 。
馬珺委員表示,各地、各景區應加強交通、住宿、餐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培訓,加強遊客需求研究,建立完善的遊客投訴和反饋機製,深入了解遊客的需求和期望,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文旅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應繼續努力,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持續優(you) 化現有消費環境,想遊客之所想,為(wei) 遊客提供更貼心、暖心的服務,讓遊客享受更舒心的旅行。”王爽代表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