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景上又添花 提升幸福感

發布時間:2024-03-06 09:49: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福建冠豸山景區苦練內(nei) 功——

  景上又添花 提升幸福感

  在彩虹公路上驅車奔馳、乘坐鯉魚背自動扶梯、體(ti) 驗閩西客家提線木偶……近年來,福建省連城縣冠豸山景區苦練內(nei) 功、追新求變,通過提升遊客體(ti) 驗、推動非遺與(yu) 旅遊深度融合等“花式”攬客,景城互促,不斷“圈粉”,讓好景常看常新。

  追新求變

  “這是腿腳不方便人的福利。”“選擇坐扶梯既可輕鬆登頂,又可觀賞蓮花峰、秀女峰等美景,登山、觀景兩(liang) 不誤!”春節期間,許多體(ti) 驗過冠豸山鯉魚背自動扶梯的遊客難掩喜悅之情,紛紛點讚。

  據了解,受客觀環境的製約,冠豸山景區的石門湖主出口隻有一條陡峭的長廊上行到冠豸山長壽岩,它高低落差60多米,且需要徒步攀登266級台階。階長坡陡,給行動不便的遊客造成較差的體(ti) 驗。

  “為(wei) 此,去年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在鯉魚背景點原遊步道旁的山澗裏建設自動扶梯,共分為(wei) 3段,並於(yu) 去年國慶期間投入使用。”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鯉魚背自動扶梯負責人黃德勤告訴記者,短短60多米長的自動扶梯,不僅(jin) 盤活了景區人氣,也“梯”升了遊客幸福感,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體(ti) 驗。

  景區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在於(yu) 創意的引領。“冠豸山景區早在1986年就入選福建省‘十佳’風景區,傳(chuan) 統‘老牌’景區如何追新求變,一直是我們(men) 思考的問題。”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華智告訴記者,近年來,景區一直不斷創新,全麵提升景區旅遊服務品質,著力打造更高標準、更嚴(yan) 要求、更有活力的旅遊景區。

  行走在冠豸山景區的大道上,一條由紅黃藍三色標線組成的彩虹公路就映入眼簾。“在彩虹公路上驅車奔馳,可以一邊吹著涼風,一邊欣賞兩(liang) 邊美麗(li) 的山水風光,沉浸式體(ti) 驗‘人在景中走,似在畫中遊’的場景。”自駕到景區遊玩的泉州遊客蔡金升興(xing) 奮地說。

  “這條公路全長3公裏,從(cong) 冠豸山遊客中心到冠豸山主景區,2023年11月建成。當初裝點這條彩虹公路的初衷,在於(yu) 整合資源、串點成線。彩色公路將景區及周邊秀美的風光串聯起來,用創新思維打造別樣的旅遊景致,使得原本單調的路麵變得豐(feng) 富多彩、充滿活力,讓人心情愉悅,給遊客提供不一樣的自駕體(ti) 驗。”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景區管理科科長林安說。

  到冠豸山景區旅遊,不得不提冠豸山的客運索道體(ti) 驗。在景區長壽亭索道站可以看到,等待乘坐客運索道的遊客排起了長龍。“該索道是福建省內(nei) 第一條客運進口索道,全長2300米,配備720度無死角全景全透明玻璃轎廂,讓遊客能夠從(cong) 空中縱覽冠豸山獨特的丹霞地貌,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體(ti) 驗。”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景區管理科副科長李永鴻介紹,該索道不僅(jin) 節省了遊覽時間,緩解高峰期的交通壓力,還打破了景區“坐山看山”的單一步行遊覽模式,實現景區內(nei) 的“快行慢遊”。

  追新求變,才能走得更遠。“目前,景區正有序打造環冠豸山正山前夜間經濟帶,加快推進九龍湖入口停車場改造、小地引水渠道改造等項目建設。同時,簽約落地了標準化低空熱氣球、九龍湖木屋帳篷酒店、四季花海項目等一批文旅項目,滿足不同遊客的多樣化遊玩體(ti) 驗選擇。”華智說。

  非遺元素

  寫(xie) 下字跡工整的“龍年吉祥”四個(ge) 大字、表演起惟妙惟肖的舞蹈、展示活靈活現的茶藝技巧……今年春節假期,在冠豸山景區石門湖碼頭處,閩西客家木偶戲傳(chuan) 承人李坤正在為(wei) 遊客進行提線木偶表演。隻見他十指翻飛,提拉著十幾根線,讓小小的木偶或手舞足蹈,或寫(xie) 字泡茶,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靈動的氣息,吸引眾(zhong) 多遊客觀看並登台體(ti) 驗。

  閩西客家木偶戲距今已有120多年曆史,於(yu) 2020年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我是2020年開始到景區表演的,至今已經有4年了。希望通過我常態化的表演,讓更多遊客感受到閩西客家木偶戲的獨特魅力。”李坤說。

  遊景區、賞非遺,成為(wei) 越來越多年輕人旅遊的打開方式。“近年來,景區推動非遺與(yu) 旅遊深度融合,將客家木偶戲、十番音樂(le) 、連城拳、舞青獅、紅龍纏柱等非遺項目搬進景區,增強遊客的互動性,提升非遺的市場價(jia) 值,推動非遺的創新傳(chuan) 承發展。”李永鴻說。

  在冠豸山正山前展演台,景區為(wei) 遊客提供了雕版印刷技藝、芷溪花燈製作技藝、四堡錫器製作技藝等非遺互動體(ti) 驗,以及連城拳、舞青獅等非遺展演,讓遊客沉浸式體(ti) 驗一場觸摸曆史的盛宴,零距離感受非遺的無窮魅力。

  在現場,不少年輕遊客也加入表演隊伍中,讓大家看到非遺傳(chuan) 承中的“青春力量”。遊客吳小英說:“這個(ge) 非遺展示非常不錯,讓小孩能夠真正體(ti) 驗到非遺的魅力,我覺得很有意義(yi) 。”

  本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冠豸山景區著力豐(feng) 富非遺元素,讓“景”上添“花”。比如,在冠豸山遊客中心大廳內(nei) ,可以欣賞國家級非遺項目姑田遊大龍、芷溪花燈等小型非遺作品展,讓遊客近距離感受當地客家非遺;遊客中心旅遊紀念品店內(nei) ,陳列著融入雕版印刷、客家木偶等眾(zhong) 多非遺元素的多款非遺文創用品,讓你把“連城非遺帶回家”;漫步景區周圍眾(zhong) 多的老字號酒樓,20多種以連城白鴨藥膳、“涮九門頭”為(wei) 代表的閩西客家非遺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去景區附近的美食街用餐之餘(yu) ,遊客可以欣賞店堂內(nei) 高掛著的客家非遺主題裝飾畫……

  此外,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與(yu) 連城縣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攜手推動,在冠豸山腳下建設連城縣客家民俗陳列館,全館展出文物、實物1000餘(yu) 件,異彩紛呈的客家民俗、直觀逼真的複原場景、生動形象的動態演示、新鮮有趣的互動遊戲,無不訴說著客家連城農(nong) 耕文化的曆史印記。

  景城互促

  夜幕降臨(lin) ,位於(yu) 連城城區的四角井曆史文化街區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在西側(ce) 的湖麵上,水光瀲灩,“龍騰連城”水幕燈光秀和3D全息投影展演等文化和旅遊項目輪番上演;在不遠處的團結巷、中山街等商業(ye) 區,古色古香的美食等攤位人氣爆棚,吸引了眾(zhong) 多市民遊客駐足圍觀、品嚐。

  “白天可以領略冠豸山美景,晚上還可以在這裏觀看免費的水幕燈光秀,品嚐特色小吃,旅遊的體(ti) 驗感非常豐(feng) 富。”來自廣東(dong) 的遊客陳建民表示,下一次還要再來冠豸山、再來連城玩。

  據悉,四角井曆史文化街區是連城這兩(liang) 年發展夜遊經濟、增強冠豸山景區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一個(ge) 縮影。“傳(chuan) 統的‘登山遊湖、打卡拍照’旅遊模式,造成遊客一覽而過難停留、觀光多但消費少的現象,成為(wei) 冠豸山景區旅遊發展的瓶頸。”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主任李川龍說,2021年起,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hui) 與(yu) 連城縣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攜手,積極延伸旅遊產(chan) 品供給鏈,開啟“白+黑”遊玩模式,推出“冠豸山+四角井”“冠豸山+培田”等產(chan) 品,讓遊客“留下來、住下來、還想來”。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連城縣先後對四角井、培田等老街、古村的整體(ti) 麵貌、文化氛圍、業(ye) 態空間布置進行升級,包括投資近500萬(wan) 元打造“培田古村落”夜景工程;投資3.6億(yi) 元打造四角井曆史文化街區,有序推進遊客服務中心、吳家巷北段等節點改造,引進15家非遺技藝入駐非遺一條街,推動文創集市等業(ye) 態商圈逐步形成。推動冠豸山、培田古村落創建為(wei) 龍岩市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加快構建優(you) 勢疊加、功能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新格局。(謝建師 本報記者 李金枝)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