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工智能+” 加出轉型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4-03-11 10:09: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務中強調,“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並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圍繞怎樣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如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怎樣築牢算力底座等話題,代表委員們(men) 展開熱烈討論。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提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楊傑認為(wei) ,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速邁入規模應用的新階段,要推動人工智能從(cong) 助力千行百業(ye) 提質增效的輔助手段,升級為(wei) 支撐經濟社會(hui) 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加快從(cong) “+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轉變。

  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比較全麵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支撐體(ti) 係。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5787億(yi) 元,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達4482家。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鏈已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台、應用等上下遊關(guan) 鍵環節,細分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表示,在以大模型為(wei) 代表的創新浪潮帶動下,預計人工智能技術、產(chan) 業(ye) 、應用等各環節將迎來快速迭代演進和探索突破的關(guan) 鍵時期。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將推動人工智能有序賦能重點領域,加快重塑產(chan) 業(ye) 生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引擎,需要加快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推進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融入實體(ti) 經濟。

  人工智能發展離不開源頭核心技術創新。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認為(wei) ,要堅持源頭核心技術係統性創新,在戰略性、前瞻性的基礎研究領域做好布局。他建議,加快腦科學與(yu) 類腦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和人工智能關(guan) 鍵研究的協同攻關(guan) ,形成交叉學科的突破,助力我國通用人工智能彎道超車。推動大模型與(yu) 科學研究的深度結合,培養(yang) 一批具備專(zhuan) 業(ye) 科研能力以及高水平通用人工智能理解能力的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萬(wan) 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廖增太認為(wei) ,“人工智能+”行動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yu) 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深度融合,賦能千行百業(ye) 智能化轉型升級。“以化工行業(ye) 為(wei) 例,建議出台相關(guan) 支持舉(ju) 措,形成國家級化工行業(ye) 通用數據集,鼓勵人工智能在化工行業(ye) 典型應用場景先行先試,釋放人工智能在材料研發設計、篩選方麵的應用潛力,助力化工行業(ye) 高質量發展。”他說。

  算力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ti) 化算力體(ti) 係”。

  餘(yu) 曉暉委員介紹,當前我國算力規模不斷增長,算力結構持續優(you) 化,智能算力高速發展。隨著算網技術的升級,業(ye) 界正在積極推進算力互聯,並探索打造智能感知、高速彈性、安全綠色、先進普惠的算力互聯網,構建全國統一算力服務大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dong) 集團技術委員會(hui) 主席曹鵬表示,算力為(wei) 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鋪設堅實的計算基石,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需要築起更強算力、更大存力、更加易用的數字技術底座。他建議,抓住大模型發展的契機,建設自主創新的算力底座,提升算力效率,通過軟件硬件協同創新,支撐行業(ye) 智能化發展。(郭倩 張力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