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新質生產力為全球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4-03-13 09: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特別關(guan) 注】

  作者:孫學工、榮晨(分別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jue) 策谘詢部主任、決(jue) 策谘詢部副處長)

  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當前,新質生產(chan) 力成為(wei) 中國經濟的熱詞。通過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和綠色轉型,新質生產(chan) 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同時,中國新質生產(chan) 力也正為(wei) 全球發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能。

  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2023年,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環境,中國GDP仍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ti) 前列。按照可比價(jia) 計算,中國經濟增量超6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ti) 量,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達到30%。多年來,中國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而新質生產(chan) 力又是支撐和帶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可以說,中國的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當前,雖然對新質生產(chan) 力的相關(guan) 統計並不完整,但我們(men) 可以從(cong) 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密切相關(guan) 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與(yu) 貢獻中一窺新質生產(chan) 力的作用與(yu) 貢獻。

  2014—2023年,中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升至13%以上,根據“十四五”規劃的目標,預計2025年這一比重將升至17%。2016—2023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規模由17.1萬(wan) 億(yi) 元增至27.5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7.7%,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2%增至8.4%,年平均拉動經濟增長0.7個(ge) 百分點。2012—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cong) 11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50.2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由21.6%升至41.5%,2023年突破55萬(wan) 億(yi) 元,總量居世界第二。預計中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將在2027年達到60%,規模為(wei) 15.7萬(wan) 億(yi) 美元。這些數據充分體(ti) 現出新質生產(chan) 力對經濟增長發揮出了極大推動作用。

  中國在以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上,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yu) 各國互利共贏。從(cong)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係列舉(ju) 措中,可見中國共享機遇與(yu) 成果的決(jue) 心,如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等。中國舉(ju) 措將為(wei) 其他國家提供更多參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機遇,為(wei) 全球技術進步營造良好合作氛圍,對推進國際經濟合作、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促進全球產(chan) 業(ye) 和技術變革的重要力量

  技術和產(chan) 業(ye) 是生產(chan) 力變革的具體(ti) 表現形式。新質生產(chan) 力以顛覆性和前沿性技術為(wei) 支撐,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為(wei) 主要載體(ti) ,繼而形成高效能的生產(chan) 力。中國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有力助推全球技術變革,不斷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

  中國日益成為(wei) 全球新技術研發與(yu) 創新的重要源頭地。2023年,中國全年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支出3.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研發支出絕對額居世界第二位,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為(wei) 2.64%,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從(cong) 技術發明看,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國內(nei) (不含港澳台)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401.5萬(wan) 件,同比增長22.4%,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突破400萬(wan) 件的國家。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166.5萬(wan) 件,在有效發明專(zhuan) 利中占比41.5%,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達11.8件。在5G等重要領域,中國擁有的專(zhuan) 利量居世界第一。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核聚變等前沿領域,中國也貢獻了一批世界級的科技成果。當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企業(ye) 數量已經超過4400家,智能晶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中國已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知識產(chan) 權大國,持續為(wei) 全球創新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中國是全球創新產(chan) 業(ye) 化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基地。依托強大的製造業(ye) 基礎與(yu) 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中國已然成為(wei) 全球技術產(chan) 業(ye) 化基地與(yu) 產(chan) 業(ye) 變革的主要策源地。當前,中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工業(ye) 製成品出口規模占全球製成品市場份額超20%。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多數材料、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應商,對創新原型產(chan) 品快速試製並實現量產(chan) 提供了強大支撐。大中小企業(ye) 相互配合,得以形成產(chan) 業(ye) 鏈條成熟的產(chan) 業(ye) 集群和高效協作的製造業(ye) 網絡,這既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chan) 需要,也能快速響應個(ge) 性化定製需求。

  依托製造業(ye) 的綜合優(you) 勢,中國能夠推動全球創新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實現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市場化。從(cong) 作為(wei) 技術產(chan) 業(ye) 化重要載體(ti) 的獨角獸(shou) 來看,中國是全球產(chan) 生獨角獸(shou) 企業(ye) 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2023全球獨角獸(shou) 企業(ye) 500強發展報告》,中國有166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入圍2023全球獨角獸(shou) 企業(ye) 500強,數量占比為(wei) 33.2%,居全球第二;估值合計為(wei) 10.03萬(wan) 億(yi) 元,估值占比為(wei) 35.6%,居全球第二。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與(yu) 驗證方麵,中國也走在世界前列,為(wei) 新技術的快速部署應用樹立了標杆。如智能設備,2023年智能車載設備製造、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的增加值分別增長60.0%、20.5%;服務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智能化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23.3%、36.2%。目前,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據統計,中國工業(ye) 機器人2022年銷量為(wei) 29萬(wan) 台,占據了52.5%的全球市場份額,遠高於(yu) 排名第二的日本(5萬(wan) 台)。

  中國新質生產(chan) 力走向世界,正在助推全球高質量發展。當前,中國的5G技術網絡遍及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為(wei) 世界通信與(yu) 移動互聯網提質升級提供了底層支撐。中國的台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手機等信息終端生產(chan) 量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為(wei) 全球信息產(chan) 業(ye)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中國的新模式也在走出國門,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享受到新質生產(chan) 力帶來的福利。Data.ai發布的榜單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來自中國的Temu、SHEIN、AliExpress成為(wei) 全球市場下載量增速最快的購物應用軟件,全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中國電商提供的便捷和高性價(jia) 比的商品與(yu) 服務。同時,TikTok成為(wei) 全球最重要的短視頻平台之一,多個(ge) 國家的民眾(zhong) 尤其是年輕人在這一平台上交流分享,開啟了精彩的數字人生。

   為(wei) 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質上也是綠色生產(chan) 力。近年來,中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既為(wei) 自身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wei) 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當前,中國已經建立起高效的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等生產(chan) 體(ti) 係,極大地降低了世界綠色低碳轉型的成本,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亞(ya) 太經合組織(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hui) 與(yu)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聯合發布的《超越淨零碳》指出,在中國的推動下,2021年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成本較2010年下降約82%,陸上風機與(yu) 海上風電裝機成本分別下降約35%和41%。

  中國的新能源產(chan) 品正源源不斷走向世界各地,助力綠色低碳轉型。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光伏產(chan) 品出口總額超過51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0%;2025年前,在全球太陽能發電主要零部件領域,中國產(chan) 品的市場占有率將有望擴大至95%。2023年,中國以新能源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產(chan) 品在全球貿易疲軟的大背景下逆勢高速增長,共出口1.06萬(wan) 億(yi) 元,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同比增長高達29.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海勢頭強勁,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wan) 輛,同比增長77.6%,是汽車出口強有力的引擎。在擴大新能源產(chan) 品出口的同時,中國還加大了對其他國家可再生能源的直接投資,直接助力這些國家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可以預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將為(wei) 中國的發展孕育出新動能,開拓出新縱深。向“新”而行的中國經濟將長風破浪,為(wei) 世界的共同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紅利,更加深刻地印證“中國好,世界會(hui) 更好”。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3日 1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