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產業謀轉化——齊齊哈爾大學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浸泡、發酵、過濾……一係列工序過後,金黃的玉米經過齊齊哈爾大學科研團隊與(yu) 企業(ye) 攜手裝配的生產(chan) 線,變成了玉米漿營養(yang) 促長液。
齊齊哈爾市是黑龍江省的玉米主產(chan) 區。然而,由於(yu) 玉米產(chan) 業(ye) 發展中存在的玉米加工副產(chan) 物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玉米深加工產(chan) 業(ye) 鏈條曾一度難以有效延長。“玉米精深加工企業(ye) 大量的玉米漿副產(chan) 物處理,通常要燒掉或者噴到玉米皮上,賠錢又汙染環境。”在一家企業(ye) 的項目交流會(hui) 上,公司項目負責人在尋求破題思路。
“經過多次實踐論證,高蛋白玉米漿經過微生物發酵處理,可以做成玉米漿營養(yang) 促長液,應用在各種食用菌中。”齊齊哈爾大學食品與(yu) 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劉曉蘭(lan) 和團隊提出了解決(jue) 方案,並和該公司簽訂玉米漿微生物發酵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促生物生長劑產(chan) 業(ye) 化開發合作協議。據劉曉蘭(lan) 介紹,該科技成果目前已經在企業(ye) 轉化應用,累計產(chan) 生經濟效益近4億(yi) 元。
多年來,齊齊哈爾大學專(zhuan) 注於(yu) 玉米加工全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技術問題,不斷探索和開發玉米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遊產(chan) 品,擁有與(yu) 該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聯的功能性飼料、生物活性肽、食用菌促長劑等技術,攻克了玉米蛋白粉、玉米漿綜合開發利用等技術難題,推動了玉米蛋白發酵飼料、功能性低聚糖等25項科技成果分別在各大企業(ye) 轉化投產(chan) ,帶動企業(ye) 新增經濟效益數十億(yi) 元。
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ye) 基地,齊齊哈爾市擁有中國一重、中車齊車、齊重數控等多家裝備製造企業(ye) 。立足企業(ye) 發展難題,齊齊哈爾大學通過校企聯合攻關(guan) ,已攻克了多項高端數控機床與(yu) 精密超精密製造關(guan) 鍵技術難題。
“從(cong) 2019年開始,學校與(yu) 齊重數控共同完成合作項目48項,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了很多實際問題,科研成果成功實現落地轉化。”齊齊哈爾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韓春鬆說。
科研成果轉化的背後,離不開體(ti) 製機製的保障。紮根地方,立足產(chan) 業(ye) ,多年來,齊齊哈爾大學以提高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為(wei) 核心,通過科研激勵等一係列政策引導,鼓勵廣大教師把企業(ye) 難題作為(wei) 科研課題,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
“學校修訂出台係列政策,將成果轉化收益獎勵比例增至90%,持續調動教師開展科學研究與(yu) 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通過組建成果轉化運營團隊,對科研人員、校內(nei) 院係部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guan) 人員開展專(zhuan) 業(ye) 化培訓,圍繞優(you) 勢學科提供‘一站式’服務,減少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齊齊哈爾大學科研處處長鄭禾山說。
據悉,“十三五”以來,齊齊哈爾大學與(yu) 30餘(yu) 家知名企業(ye) 深度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共簽訂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谘詢、技術服務合同470餘(yu) 項,為(wei) 企業(ye) 創造經濟效益超過30億(yi) 元。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3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