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精準推進智慧交通補短板

發布時間:2024-03-14 09:40:00來源: 經濟日報

  交通運輸作為(wei) 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chan) 業(ye) ,向來是先進技術試驗應用載體(ti) 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孵化成長平台。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和商業(ye) 模式創新的推動下,交通運輸的智慧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智慧交通已成為(wei) 當今世界有技術實力和應用條件的國家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先機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發展,加之龐大的市場空間和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為(wei) 智慧交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傳(chuan) 統交通產(chan) 業(ye) 智能化趨勢明顯,智能交通技術產(chan) 業(ye) 化加快,新業(ye) 態新模式加速發展,智慧交通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有力推進了交通基礎設施和載運工具數字化、網絡化,以及運營管理智能化、自動化,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了整體(ti) 運行成本,成為(wei) 驅動經濟增長與(yu) 社會(hui) 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智慧交通尚處於(yu) 起步階段,與(yu) 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要求相比,還需要加快補齊一些短板,解決(jue) 一些滯後問題。例如,交通設施設備智能化、信息化、網聯化水平整體(ti) 較低,港口、鐵路、機場等場景自動化作業(ye) 程度不高;人車路環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設備功能單一分散,尚未建立全麵感知體(ti) 係;智慧交通指揮決(jue) 策平台建設滯後,數據對交通規劃決(jue) 策、運營管理、擁堵治理、交通管控等核心業(ye) 務的精細化提升與(yu) 多業(ye) 務協同支撐不足;缺乏全國統一的智慧交通頂層指引,新技術應用存在不同層次的政策束縛,法律法規等政策有待突破;等等。

  立足新發展階段,要準確把握新一代科技革命與(yu) 產(chan) 業(ye) 變革曆史機遇,科學研判智慧交通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精準推進智慧交通補短板、強弱項,以智慧化帶動交通現代化,支撐交通強國建設。就現階段而言,應重點加快推進“三個(ge) 融合”,著力解決(jue) “三個(ge) 基本實現”。

  推進“交通+互聯網”融合,基本實現客運“一站式”、貨運“一單製”服務。加快構建一體(ti) 化交通信息通信網絡,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運輸工具、信息平台等聯網互通水平,推動各類交通信息的開放共享,逐步打破信息不對稱、破除行業(ye) 區域分割。按照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高效配置各類交通運輸資源,確保公眾(zhong) 通過移動互聯網終端,及時獲取交通動態信息,提升用戶出行體(ti) 驗,基本實現客運全程“一站式”服務、重點城市群內(nei) 交通“一卡通行”、重點營運車輛(船舶)“一網聯控”、全國骨幹物流通道貨物運輸“一單到底”。

  推進“交通+大數據”融合,基本實現“數據即服務”“出行即服務”。完善交通運輸全時空數據采集體(ti) 係,推動重點路段、航段以及隧道、橋梁、船閘、樞紐等重要節點感知網絡覆蓋,加快國家及行業(ye) 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府數據開放平台建設,依托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打造“交通決(jue) 策大腦”,促進交通運輸信息資源高度集成共享和綜合開發利用,打造綜合性和個(ge) 性化的全鏈條出行服務閉環。

  推進“交通+人工智能”融合,基本實現交通治理從(cong) “被動適應”向“主動響應”轉變。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全麵融合應用,建設多網合一、人機交互的全鏈條交通運行組織和交通運輸管控係統,完善交通運輸智能決(jue) 策支撐體(ti) 係,提升交通調度指揮、運輸組織、安全應急等領域的智能化水平。基於(yu)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加強對交通擁堵、事故異常等情況的自動發現,實現交通管理手段與(yu) 交通運行狀態的實時動態匹配,以及標準化公共運力和個(ge) 性化需求的高效精準適配。提升交通裝備和載運工具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大力發展無人配送、智能倉(cang) 儲(chu) 、智能快件箱等,有效解決(jue) 城鄉(xiang) 配送環節“最後一公裏”的通行難、停靠難、裝卸難等問題。(丁金學)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