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蘇多點發力厚植新質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4-03-14 09:39: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推陳致新,別開生麵

  江蘇多點發力厚植新質生產(chan) 力

  江蘇蘇州吳淞江畔,蘇州實驗室總部基地正緊張施工。未來,這裏有望崛起前沿新材料研發高地,為(wei) 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賦能。

  製造業(ye) 規模4.66萬(wan) 億(yi) 元、科技型中小企業(ye) 9.4萬(wan) 家、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62.1件……在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實力長期穩居全國前列的江蘇,像蘇州實驗室這樣的新質生產(chan) 力“孵化器”正如春芽萌發。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推陳致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與(yu) 日俱新,未來產(chan) 業(ye) 打牢人才基礎……立足既有科創、產(chan) 業(ye) 、市場等優(you) 勢,江蘇別開生麵,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不斷厚植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天地、提供強支撐。

  推陳致新,升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煉鐵高爐溫度可達1500攝氏度,長期依賴工人憑借經驗操作,精準冶煉曾難如登天。江陰興(xing) 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通過數字模擬把煉鐵高爐“裝”進了電腦。公司數智運行中心顯示屏上,上千個(ge) 變量構成的計算模型控製著高爐內(nei) 部複雜的化學反應,將液態、固態、混合態的材料精準冶煉,實現智能感知、智慧控製。

  數智化的全流程改造,不僅(jin) 讓興(xing) 澄特鋼三座高爐的煤氣消耗量每年下降近1億(yi) 立方米,還讓新品研發效率提升56%,其中一個(ge) 產(chan) 品的疲勞壽命更是大幅提升241%。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不等於(yu) 落後產(chan) 能,新質生產(chan) 力要從(cong) 既有產(chan) 業(ye) 裏生發。在江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占規上工業(ye) 營收總額的六成多、利潤的五成多,提供了全省超七成的就業(ye) 崗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江蘇仍要堅守的基本盤,必須鞏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領先地位。

  生物質油脂與(yu) 原油煉製組分的混合物,放置多年仍像溶液一樣澄澈無雜質——在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yu) 材料科學學院實驗室,科學家向記者展示了曆時多年攻關(guan) 的成果——一種生物質含量突破40%的車用柴油。目前,全球市場流通的生物質柴油其生物質含量普遍不到10%,且主要通過酯交換化學反應製得。

  “科技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結合,也可以破解關(guan) 鍵難題。”南師大科研團隊負責人沈健表示,依托江蘇良好的產(chan) 業(ye) 基礎和創新氛圍,新技術已實現產(chan) 業(ye) 化,正形成團體(ti) 標準引領行業(ye) 生產(chan) 力提升。

  守正創新,先立後破。江蘇持續深入實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工程:針對冶金、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ye) 製定專(zhuan) 門方案,開展工藝裝備、產(chan) 品技術、業(ye) 態模式等煥新行動。同時,大力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近兩(liang) 年累計實施改造項目約5萬(wan) 個(ge) ,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智改數轉網聯”免費診斷覆蓋率近65%,企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加速形成。

  長江江蘇段,貨輪往來如梭。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碼頭,即將投運的全國首艘電動江海直達船舶“中遠海運綠水01”號整裝待發。由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這艘長江幹線綠色智能示範船,可裝載700個(ge) 國際標準集裝箱,從(cong) 南京到上海約400公裏水路,中途隻需換一次電,耽擱不過半個(ge) 小時。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正催生新的動力。”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副院長王曉慶說,以江蘇船舶產(chan) 業(ye) 為(wei) 例,通過持續技改、苦練內(nei) 功,去年行業(ye) 抓住機遇重新獲得大量訂單。其中,新能源集裝箱船、LNG及雙燃料船等高附加值訂單占比三成以上。類似的情形在紡織、建材等行業(ye) 也得到體(ti) 現,江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正加快煥新,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與(yu) 日俱新,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長江南京興(xing) 隆洲附近,日常可見無人機攜帶貨物,往返於(yu) 長江匯水上服務區與(yu) 附近船舶錨地之間。10多公裏的距離,普通船舶往返需1小時,無人機來回隻要5分鍾。藥品、日用品、維修配件、快遞包裹插上“低空配送”的翅膀,讓人們(men) 共享城市便捷生活。

  新生活背後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崛起。沿江的南京浦口高新區是全國民用無人航空駕駛試驗區,目前已集聚無人機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30多家,覆蓋了從(cong) 研發設計、製造組裝到飛行培訓和體(ti) 驗的無人機相關(guan) 產(chan) 品和服務。2023年,浦口高新區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規模已近5億(yi) 元。

  南京布局沿江無人機物流,無錫發力太湖無人機文旅,蘇州探索城市無人機交通……江蘇多地因地製宜、遙相呼應,發揮製造業(ye) 優(you) 勢,集聚高科技企業(ye) 、完善基礎設施、拓展應用場景,以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培育低空經濟。

  集鏈成群,強筋健骨。江蘇省工信廳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蘇不斷深化“1650”(16個(ge) 先進製造業(ye) 集群、50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大力推動集群築峰計劃,實施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專(zhuan) 項行動,加快打造新型電力裝備等5個(ge) 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個(ge) 國際先進、航空航天等6個(ge) 全國領先的“556”集群方陣。目前,江蘇已有10個(ge) 國家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態初顯。

  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科學與(yu) 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來自全球65個(ge) 國家的研發、管理等人才靈活機動、因需而聚,從(cong) 原理、技術到應用圍繞光伏領域重大創新難點開展攻關(guan) ,先後25次創造光伏產(chan) 品製造的世界紀錄,研發的TOPCon技術全球領先。

  “不斷創新,把握新質生產(chan) 力,是企業(ye) 生存的需要。”天合光能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以開放性、國際化的科研平台為(wei) 依托,企業(ye) 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資源、兩(liang) 個(ge) 市場,培育競爭(zheng) 優(you) 勢、引領行業(ye) 發展。

  新質生產(chan) 力需要高端要素資源支撐。江蘇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為(wei) 抓手,落實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實踐要求。其中,“一樞紐”,就是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堅定不移放大江蘇開放優(you) 勢、國際化優(you) 勢,推動國內(nei) 外高端要素在江蘇高效集聚、配置、增值。

  據南京海關(guan) 統計,2023年,江蘇出口太陽能光伏組件等“新三樣”產(chan) 品總額1949億(yi) 元,同比增長12.3%。南京大學長江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月友說,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疊加先進製造、科技創新、雙向開放等優(you) 勢,正讓江蘇持續湧現發展新潛能。

  聚焦人才,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未知、不確定、充滿挑戰……許多年輕學子用這些詞語來形容東(dong) 南大學在全國率先設置的“未來機器人”專(zhuan) 業(ye)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men) 爭(zheng) 相參與(yu) 選拔,進入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深造。

  東(dong) 南大學是全國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單位,去年設置未來機器人專(zhuan) 業(ye) ,將從(cong) 全校遴選學生,接受機械工程、自動化、信息工程等多學科、小班化、項目製聯合培養(yang) ,為(wei) 未來機器人行業(ye) 儲(chu) 備科技創新領軍(jun) 人才。

  以人為(wei) 本,麵向未來,江蘇發揮科教資源優(you) 勢,布局未來人才培養(yang) ,厚植新質生產(chan) 力基礎。南京大學啟動“未來拔尖創新人才”項目,致力塑造富有科學素養(yang) 、具備跨學科理解力和領導才能的未來領軍(jun) 人物;蘇州大學設立未來校區,緊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數字經濟核心關(guan) 鍵領域發力人才培養(yang) ;西交利物浦大學將專(zhuan) 業(ye) 、行業(ye) 、管理三類教育融合,培養(yang) 能夠站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肩膀上的未來人才……

  春暖花開,位於(yu) 蘇州的量子科技長三角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10多名年輕科研人員正廢寢忘食地攻關(guan) ,希望把實驗環境溫度降得更低,以順利推進100比特量子計算機的研製。二季度,實驗樣機將集成聯調聯試。

  人才是先進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雪鬆說,競逐量子計算這個(ge) 未來賽道,需要群策群力。目前,在江蘇省支持下中心牽頭成立攻關(guan) 聯合體(ti) ,集聚了東(dong) 南大學、蘇州大學、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和相關(guan) 公司的核心人才,共同推進相關(guan) 項目研究。

  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千餘(yu) 名員工中,兩(liang) 院院士、國家級人才工程專(zhuan) 家、省部級高端人才就有60多人,高級職稱人員近四分之一。創新人才體(ti) 製,實驗室專(zhuan) 門設立200個(ge) “雙聘”崗位,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事業(ye) 編製科技人員,讓高端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近年來,江蘇每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人次、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入選人次,均占全國1/10。近100萬(wan) 科技人才,形成了高水平實驗室矩陣,成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強勁“孵化器”。

  江蘇省政府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蘇將加快培養(yang) 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大力培育聚集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團隊,讓更多“千裏馬”競相湧現、各盡其才,激活創新動力,不斷提升生產(chan) 力質態。

  (記者楊紹功)新華社南京3月12日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