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農村電商怎麽搞?關注這14條政策措施→
3月13日,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目標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ti) 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nong) 村電商服務體(ti) 係。要點梳理如下↓
工作目標
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ti) 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nong) 村電商服務體(ti) 係。
在全國培育100個(ge) 左右農(nong) 村電商“領跑縣”,電商對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
培育1000家左右縣域數字流通龍頭企業(ye) ,傳(chuan) 統商貿流通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取得階段性進展。
打造1000個(ge) 左右縣域直播電商基地,直播電商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培育10000名左右農(nong) 村電商帶頭人,農(nong) 村電商就業(ye) 創業(ye) 帶動能力進一步提高。
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年度增速高於(yu) 同期全國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速,農(nong) 村網商(店)數穩步增長,農(nong) 村數字消費實現提質升級,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和農(nong) 民增收取得明顯成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有力支撐。
搭建多層次農(nong) 村電商綜合服務平台
一、打造縣域直播電商基地
升級改造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產(chan) 業(ye) 園區),吸引直播電商平台、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等入駐,完善選品展示、內(nei) 容製作、數據分析、直播場景等設施設備。
聯合企業(ye) 、院校加強直播團隊孵化,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帶動力強的直播電商基地。
二、培育農(nong) 村數字消費場景
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技術,對具備條件的農(nong) 村商業(ye) 網點進行數字化改造,打造多種消費場景,開展網訂店取、生鮮直送等服務,豐(feng) 富居民消費體(ti) 驗。
推動數字賦能供應鏈下沉,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和家具家裝下鄉(xiang) ,促進大宗商品更新換代。
三、拓展農(nong) 村數字便民服務
引導電商平台、快遞企業(ye) 通過供應鏈管理、門店升級、品牌合作等方式,改造升級農(nong) 村便利店、小超市等。
鼓勵將農(nong) 村電商服務站點升級為(wei) 供應鏈中轉倉(cang) 、直播電商場所、前置倉(cang) 等,充分盤活現有設施設備,助力當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
加快農(nong) 村現代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
四、提高農(nong) 村物流設施現代化水平
推動縣級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園區)、鄉(xiang) 鎮快遞網點數字化改造,完善智慧倉(cang) 儲(chu) 、自動分揀、射頻識別、新能源配送車等設施,提升村級配送效率。
支持在交通便利、有利於(yu) 各流通主體(ti) 融合發展的位置建設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
引導農(nong) 村電商服務站、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等站點共建、服務共享,推進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站點建設,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
五、提高農(nong) 村物流配送集約化水平
支持郵政、供銷社、電商、快遞、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各類主體(ti) 開展市場化合作,搭載日用消費品、農(nong) 資下鄉(xiang) (農(nong) 藥除外)和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雙向配送服務,推動統倉(cang) 共配。
集約推進“千集萬(wan) 店”改造提升工程,推動實現鄉(xiang) 鎮有“集配中心”、村有“共配商店”,加快貫通縣鄉(xiang) 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ti) 係。
支持發展“電商+產(chan) 地倉(cang) +寄遞物流”,形成集貨、加工、配送、網銷等統一供應鏈條,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效率。
六、推動農(nong) 村商貿物流創新發展
發揮縣域大型商貿流通企業(ye) 等自建物流優(you) 勢,麵向電商平台和中小商戶,提供家電、建材、農(nong) 資、農(nong) 產(chan) 品等第三方配送。
推廣標準托盤、周轉箱(筐)、智能物流管理係統和可循環包裝技術,實現縣域商貿物流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鼓勵電商平台、大型商貿流通企業(ye) 在具備條件的縣城發展即時零售,對接當地商超、便利店,精準匹配周邊訂單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務。
培育多元化新型農(nong) 村電商主體(ti)
七、培育農(nong) 村電商供應鏈服務企業(ye)
引導農(nong) 村批發企業(ye) 、運營服務商、產(chan) 地經紀人等向生產(chan) 、零售環節延伸,實現由商品批發、中介向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轉變。
鼓勵餐飲、住宿等生活服務類企業(ye) 開展連鎖經營,提供在線訂餐訂房、團購、親(qin) 子、養(yang) 老等服務。
八、培育農(nong) 村電商帶頭人
與(yu) 農(nong) 村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加強對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退役軍(jun) 人等的電商技能培訓,引入外部師資支持,定期到鄉(xiang) 村指導和教學,強化培訓、實習(xi) 、創業(ye) 就業(ye) 銜接。
實施青年農(nong) 村電商培育工程,開展“青耘中國”直播助農(nong) 活動。鼓勵各地製定農(nong) 村直播電商人才支持政策,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應至少編製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的農(nong) 村電商培訓教材,免費向社會(hui) 公開。
提高農(nong) 村電商產(chan) 業(ye) 化發展水平
九、延長農(nong) 村電商產(chan) 業(ye) 鏈條
發展綠色、有機、名特優(you) 新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推進精深加工,提升產(chan) 品品質,按照規定規範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並主動在網絡交易平台展示。
立足當地特色產(chan) 業(ye) 和資源稟賦,發展“電商+休閑農(nong) 業(ye) ”“電商+鄉(xiang) 村旅遊”等,挖掘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價(jia) 值。
十、培育農(nong) 村電商特色品牌
充分發揮電商平台、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等作用,為(wei) 生產(chan) 企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網商、服務商提供品牌、商標注冊(ce) 服務。
選擇具備一定規模的當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引入專(zhuan) 業(ye) 團隊,量身打造農(nong) 村電商品牌營銷方案,完善產(chan) 品設計、視頻拍攝、文案策劃等配套服務,講好產(chan) 品故事,提高產(chan) 品美譽度和市場知名度。
開展多種形式的農(nong) 村電商促銷活動
十一、創新農(nong) 村電商應用場景
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場景,將電商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采摘采收、土特展銷、農(nong) 曆趕集、鄉(xiang) 村美食節等活動相結合,加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鄉(xiang) 情民俗等元素,豐(feng) 富場景內(nei) 容,吸引城市居民下鄉(xiang) 消費。
整合商業(ye) 街區、民宿、景區等商旅資源,推出特色消費活動,營造主題鮮明、亮點突出的農(nong) 村電商消費氛圍。
十二、舉(ju) 辦農(nong) 村直播電商賽事和促銷活動
鼓勵各地聯合直播平台、大專(zhuan) 院校、行業(ye) 協會(hui) 等開展直播大賽等賽事活動,挖掘直播電商人才,提升主播的專(zhuan) 業(ye) 水平和帶貨能力。開展品牌自播、村播、廠播等特色直播。
推動“直播+”融合發展,引導農(nong) 村住宿、餐飲、旅遊以及傳(chuan) 統商貿流通企業(ye) 、商業(ye) 網點等開展直播業(ye) 務,發展“線上引流+線下消費”模式。
鞏固拓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政策成效
十三、加強項目資產(chan) 後續管理
鞏固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成果,加強資金和項目後續管理,建立管用結合的長效機製。
對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chan) ,明確資產(chan) 權屬和使用、管護主體(ti) 責任,建立常態化管理製度,妥善整合、處置和盤活固定資產(chan) 。
十四、做好市場化運營轉化落地
加強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與(yu) 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的統籌銜接,用好現有資源,從(cong) “重建設”向“重運營”轉變。
引入郵政、客貨運、供銷社以及有實力的電商、物流、快遞、商貿流通等企業(ye) ,統籌推進項目後續運營管理,整合資源,強化數字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示範項目向常態化工作轉化落地。
監製丨李浙
主編丨柴婧
編輯丨裴勇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