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年養老院”多一點包容
作者:唐偉(wei)
春節過後,“青年養(yang) 老院”成為(wei) 新興(xing) 話題。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打造的“養(yang) 老院”,吸引另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此喝咖啡、聊天、種地、曬太陽……進入所謂的“養(yang) 老”狀態。很多咖啡廳、酒吧、民宿、農(nong) 家樂(le) 也都打出“青年養(yang) 老院”的牌子。
“青年養(yang) 老院”作為(wei) 新業(ye) 態,引發了一些外界標簽化質疑,並被認為(wei) 是一種營銷策略。從(cong) 常理上講,青年還沒有進入養(yang) 老階段,也不需要考慮養(yang) 老場所,“青年養(yang) 老院”的牌子顯然名不副實。不過透過現象看本質,火熱需求的背後,“青年養(yang) 老院”不僅(jin) 是一個(ge) 拚湊式概念,而是真切的群體(ti) 訴求和值得正視的社會(hui) 現象。
“青年養(yang) 老院”實為(wei) 心靈休憩地,給那些長期處於(yu) 高壓狀態中的青年人一個(ge) 心情放鬆的地方,讓他們(men) 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緊繃的狀態。在“青年養(yang) 老院”大家可以一起種地、養(yang) 牲畜,一起看電影、烤火聊天,也可以點一杯咖啡,坐一下午發呆望天曬太陽,或穿著拖鞋、居家服來吃簡餐。“青年養(yang) 老院”的場地可以遠在農(nong) 村和郊區,也可以在城市的附近,既可以是民宿或民居,也可以是農(nong) 場或者植物園,甚至是咖啡廳與(yu) 酒吧等,為(wei) 那些需要逃離現實的青年人,提供自由自在的氛圍。
長期處於(yu) 快節奏和高壓力的環境中,每個(ge) 人都會(hui) 身心疲憊。尤其是青年人處在激烈的競爭(zheng) 環境中,承受著來自方方麵麵的壓力,若不能得到疏解和釋放,久而久之就會(hui) 誘發精神疾病。以上種種固然需要借助外力的輔助,比如勸導和安慰,也有部分青年主動尋找自我調節和釋放的通道。之前有年輕群體(ti) 選擇到大山深處去療養(yang) 心情或者到寺廟去短暫修行,放下手機與(yu) 世隔絕,都是很好的方式,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焦慮的情緒得到了疏解,內(nei) 心高負荷的壓力得到了釋放後,他們(men) 能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
很顯然,“青年養(yang) 老院”與(yu) 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從(cong) 實踐看,“青年養(yang) 老院”的客戶群體(ti) 主要是二十五六歲以上的中青年人,他們(men) 借此可以增加社交的機會(hui) ,也可以療愈心靈,以期實現內(nei) 心的衝(chong) 淡平和,為(wei) 接續努力積蓄力量。“青年養(yang) 老院”以商業(ye) 化的形態存在,卻起著人文關(guan) 懷的作用,自然會(hui) 產(chan) 生極強的吸引力。
有此認識才不會(hui) 對“青年養(yang) 老院”這種新業(ye) 態抱以偏見,而忽視背後的群體(ti) 訴求和精神需求。相反,隻有給予寬容和理解,正視現象背後的問題,才能共同努力塑造更為(wei) 寬鬆的環境。(唐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