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師、旅遊策劃師、碳效工程師 多種新職業成為就業新選擇
記者從(cong) 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我國將城鎮新增就業(ye) 預期目標設定為(wei) “1200萬(wan) 人以上”,而去年是“1200萬(wan) 人左右”。這一變化體(ti) 現了黨(dang) 和政府做好就業(ye) 工作的力度、決(jue) 心和鮮明的政策導向。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強化對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支持,加強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ti) 就業(ye) 幫扶,支持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帶動更多人就地就近就業(ye) 。同時,還將推動公共實訓基地擴容提質,開展百萬(wan) 青年技能培訓、民營企業(ye) 員工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ye) 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郭啟民:持續推進“十四五”就業(ye) 促進規劃、職業(ye) 技能培訓規劃全麵落實落地和見效,進一步落實好促進青年就業(ye) 三年行動方案等等。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落實就業(ye) 創業(ye) 幫扶優(you) 惠政策等,多措並舉(ju) 穩就業(ye) 、促就業(ye) 。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還要著力促發展,積極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增加有效投資,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外貿外資,築牢經濟發展這個(ge) 就業(ye) 的“硬支撐”。
“一老一小”新需求 催生就業(ye) 新崗位
國家發展改革委不久前的一份調研顯示,今年以來,人力資源市場“一老一小”服務行業(ye) 用工需求旺盛,比如養(yang) 老護理員、月嫂、住家保姆等崗位供不應求。記者注意到,養(yang) 老服務的用工需求,已經從(cong) 過去的簡單生活照料,到如今涉及護理、康養(yang) 、急救等專(zhuan) 業(ye) 服務。需求的變化也催生出了新的就業(ye) 崗位。
在山東(dong) 濟南,不少社區開始提供老年人陪診服務,方便老人看病就醫。
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對於(yu) 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wei) 了滿足市場需求,除陪診員之外,家政機構還在加大保健按摩師、助浴工等新興(xing) 養(yang) 老崗位的招聘力度。
除了養(yang) 老行業(ye) 人手緊缺,嬰幼兒(er) 照護行業(ye) 今年也出現了新變化。不少家庭都想在龍年生個(ge) “龍寶寶”,這讓月嫂立刻變得格外搶手,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一嫂難求”的情況。
由於(yu) 收入較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嬰幼兒(er) 照護行業(ye) 。四川瀘州這家家政公司的育嬰師覆蓋了從(cong) 70後到00後的各個(ge) 年齡段。
某孕嬰服務公司負責人黃佳玲:隨著育嬰師隊伍的年輕化,我們(men) 整個(ge) 團隊的學曆也在不斷地提升,這也讓客戶對我們(men) 月嫂、育兒(er) 嫂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
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催生多種新職業(ye)
不僅(jin) 是“一老一小”領域用工需求旺盛,記者在采訪時還發現,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蓬勃發展催生出多種新職業(ye) 。目前,直播電商成為(wei) 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的報告顯示,短視頻直播生態孕育和催生了174個(ge) 新職業(ye) ,其中,直播電商直接帶動的就有店鋪運營師、數據分析師等30個(ge) 新職業(ye) 。
位於(yu) 江蘇海門的疊石橋家紡市場,作為(wei) 當地最早引入直播電商的地區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這裏的從(cong) 業(ye) 人員已經有5000人左右,還間接帶動了包括傳(chuan) 統生產(chan) 、物流等一係列崗位需求。
不僅(jin) 是數字經濟領域,文旅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也創造了旅遊策劃師等新職業(ye) 崗位。進入春季旅遊旺季,前來谘詢定製遊的客戶絡繹不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不僅(jin) 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同時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前,越來越多從(cong) 業(ye) 者擁有了一個(ge) 綠色新職業(ye) 。在浙江湖州,碳效工程師正在為(wei) 一家耐火材料生產(chan) 企業(ye) 量身定製減排降碳方案。
碳效工程師錢心暉:我綜合分析了一下這家企業(ye) 的能效情況,發現企業(ye) 還有9輛油動叉車,於(yu) 是建議全部更換為(wei) 新能源電動叉車,預計節省成本63萬(wan) 元。
(總台央視記者 吳昊 宋菀 江蘇台 山東(dong) 台 浙江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