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詭異的兒童繪本留下哪些教訓
作者:金宇
近日,天津一位家長向媒體(ti) 反映:自己前不久給年幼的孩子買(mai) 了幾本兒(er) 童繪本,這幾天讀到一本名為(wei) 《××豬打呼嚕》的繪本時,發現裏麵的故事導向有問題——××豬因為(wei) 害怕自己睡覺打呼嚕影響到小夥(huo) 伴,晚上拿出安眠藥,把已經睡著的小夥(huo) 伴晃醒,說我打呼嚕怕吵到你們(men) ,把安眠藥吃了以免受到影響。而該書(shu) 封麵上印著“好性格係列”。
“這不是誘導孩子吃安眠藥嘛!吃安眠藥睡著了是好性格?”繪本中的內(nei) 容讓這位家長頗為(wei) 氣憤,這樣的心情當然是可以理解的。普通書(shu) 籍的知識性錯誤可能會(hui) 誤導讀者,而一本以幼兒(er) 教育為(wei) 主題的兒(er) 童繪本要是出現偏差,後果更是可想而知。
由於(yu) 年紀尚幼,兒(er) 童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繪本中複雜的內(nei) 容,但他們(men) 對於(yu) 圖畫和色彩卻是非常敏感的,會(hui) 通過觀察繪本中的圖片來建立對世界的認知。繪本的色彩、形象和情節都會(hui) 直接影響到幼兒(er) 的情感和心理,顏色詭異、內(nei) 容獵奇的繪本可能會(hui) 給幼兒(er) 帶來不必要的焦慮、恐懼或困惑,有些孩童可能還會(hui) 在生活中模仿,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險。因此,這位家長的批評並非小題大做,我們(men) 應該認真反思、審視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隨著調查的深入,有不少家長指出一些兒(er) 童繪本內(nei) 容粗製濫造,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作用。繪本作為(wei) 兒(er) 童智力啟蒙的工具,市場需求旺盛,這就給一部分商家提供了某種“商機”。部分商家為(wei) 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僅(jin) 將兒(er) 童繪本當作商品進行生產(chan) ,忽略其教育引導的屬性。由此造成的結果,要麽(me) 是繪本質量較低,更有甚者會(hui) 產(chan) 生誤導,對兒(er) 童的成長造成負麵影響。
當然,任何一種出版物或許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但出錯之後該怎麽(me) 辦?一來,出版社和圖書(shu) 的製作方理應加強把關(guan) ,對於(yu) 這些明顯有問題的繪本,不應該等到家長投訴、舉(ju) 報才引起重視。二來,既然偏差已經發生,那麽(me) 對待此事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也更能反映涉事方是否重視公共權益,是否有足夠的社會(hui) 責任感。
無論如何,兒(er) 童繪本屬於(yu) 公共產(chan) 品,承載的絕不僅(jin) 僅(jin) 是娛樂(le) 作用。青少年教育無小事,哪怕是兒(er) 童繪本中的一張圖、一個(ge) 說明,也應該做到質量紮實、內(nei) 容精彩。唯有如此,才能讓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讓孩子們(men) 健康、快樂(le) 地成長。
事實上,我國在出版行業(ye) 的引進上有嚴(yan) 格的法律法規和行業(ye) 指導,但落實到實踐層麵,到底有沒有嚴(yan) 格監管?希望相關(guan) 單位和責任人能正視家長的批評,能吸取教訓、舉(ju) 一反三。而對各位家長來說,也應該加強甄別,不能因為(wei) 一些繪本畫麵精美或者有響亮的名氣,就認為(wei) 其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繪本還是其他讀物,在選擇時都要慎重分辨,不要盲從(cong) 。
我們(men) 也應認識到,完善出版物的反饋機製也很重要。近年來,不少書(shu) 籍中的一些明顯錯誤都是經由媒體(ti) 報道,輿論發酵後才引起有關(guan) 方麵的重視,這並不是一個(ge) 好現象。保持與(yu) 社會(hui) 輿論的良性互動確實很重要,但另一方麵,出版社也應該為(wei) 讀者提供更通暢的溝通渠道,及時聽取公眾(zhong) 意見,加以改進,才能讓每一本書(shu) 籍好上加好。(金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