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疾病 最容易拿“春困”當幌子
俗話有“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年一度的“春困”來襲讓不少人感到昏昏沉沉,甚至工作、學習(xi) 效率都大打折扣。別急,中醫就送大家一份“春困”的自救指南。“春困”本身並不是疾病,但是就有那麽(me) 一些疾病,偽(wei) 裝成“春困”的樣子,一定要提高警惕。
春困有“理”
《黃帝內(nei) 經》雲(yun) :“人與(yu) 天地相參,與(yu) 日月相應”,古人在長期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漸認識到人與(yu) 外界自然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guan) 係,從(cong) 而確立了“天人相應”的整體(ti) 觀。四時氣候及環境變化,會(hui) 影響人體(ti) 內(nei) 陰陽平衡。在冬春季節轉換的階段,人體(ti) 陽氣從(cong) 冬藏轉為(wei) 春生,氣血增長。如果本身氣血充足的人,能較好地適應這一轉變,沒什麽(me) 感覺。
如果人體(ti) 氣血不足,就容易出現春困的症狀,這主要因為(wei) 人體(ti) 內(nei) 陽氣跟不上自然界陽氣升發的步伐,是一種人體(ti) 暫時失調的現象。春困不是一種病,而是人體(ti) 生理機能隨自然氣候變化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
具體(ti) 來講,季節轉換主要會(hui) 帶來以下影響:
生物鍾發生改變
光照程度會(hui) 影響人體(ti) 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褪黑激素是鬆果體(ti) 分泌的神經內(nei) 分泌激素,它的時相反應曲線與(yu) 光照剛好相反,可以簡單地理解為(wei) 天黑的時候褪黑激素開始分泌,天亮了就停止分泌了。春天晝夜時長發生改變,和冬天相比較,天長夜短,體(ti) 內(nei) 褪黑激素的分泌時長也相應縮短了,導致睡眠不足或質量差,白天犯困的時間會(hui) 相應增加;
代謝增加
進入春天後,氣溫回暖,人體(ti) 新陳代謝也逐漸增加,機體(ti) 消耗的能量增多,可能會(hui) 導致能量供應不足,使得身體(ti) 容易疲乏;
濕氣重
中醫責之於(yu) “濕”。春天雨水偏多,空氣濕度大,受到外濕的影響,濕邪困脾,脾運化功能下降,氣血生化乏源,易出現疲倦乏力。同時,濕為(wei) 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shang) 陽氣,導致氣的升降運動失常;
腦供血減少
春天由於(yu) 天氣變暖,血管和毛孔漸漸擴張,皮膚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但由於(yu) 人體(ti) 內(nei) 血液的總流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皮膚的血流增加,供應給腦部的血液就會(hui) 相對減少,導致大腦缺血缺氧。
兩(liang) 類人是“特困戶”
脾虛濕盛和肝火旺盛之人易春困。
脾虛濕盛
主要表現為(wei) 乏力、困倦、頭身困重,頭昏,伴有腹脹、惡心、食欲減退、大便黏滯等。舌苔較厚膩、有齒痕。“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而水濕反過來又加重脾虛的症狀,外濕與(yu) 內(nei) 濕,內(nei) 外相和,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狀。
肝火旺盛
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春天是肝旺之時,春季養(yang) 生宜疏肝。而如果平時肝火偏旺,會(hui) 影響肝的疏泄和陽氣的生發,導致髒腑機能紊亂(luan) ,出現急躁易怒、心慌氣短、失眠、頭暈、頭痛以及困乏等症狀。
解“困”有方
根據中醫治未病養(yang) 生理念,春困可以通過起居、情誌、飲食、運動等方法綜合調理。
起居調節
應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春捂以免寒濕內(nei) 傷(shang) 。早睡早起,逐漸適應春天陽氣的生發。
情誌調節
暢達情誌以養(yang) 肝。肝主情誌。養(yang) 肝首先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內(nei) 盛,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
飲食調節
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適當多吃一些辛甘發散的食物,比如白蘿卜、芫荽、蔥白等;避免過多食用酸性食物,比如石榴、檸檬、橘子等,因為(wei) 酸味入肝,酸性收斂,不利於(yu) 陽氣的生發以及肝氣的疏泄。同時飲食宜清淡,少食寒涼和肥甘厚味之品,以免傷(shang) 脾。
運動調節
多做戶外運動、有氧運動,比如春遊、慢跑、打太極等,加強血液循環,促進人體(ti) 氣血的運行。注意不宜做過於(yu) 劇烈的運動,容易耗傷(shang) 陽氣。
這幾種困倦要警惕
有些疾病打著春困的幌子,正在威脅著你的健康。
腦中風
據報道,70%以上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前5至10天會(hui) 頻繁打哈欠。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壓等高危因素,同時出現頻繁連續哈欠,且伴有肢體(ti) 麻木無力、頭暈頭痛、言語不清等症狀,要高度懷疑是腦血管的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肝髒疾病
肝髒是個(ge) “沉默的器官”,而且肝髒上沒有痛覺神經分布,因此在患病初期,人體(ti) 很難察覺到。如果疲勞犯困的同時,還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膩、腹脹等症狀,應盡快到醫院就診,進行肝炎病毒學、肝功能及肝髒B超等檢查來排查肝病。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由於(yu) 某些原因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時可能會(hui) 出現呼吸暫停,從(cong) 而機體(ti) 缺氧,導致疲勞、困倦、反應遲鈍以及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和警覺力下降,甚至還會(hui) 產(chan) 生窒息猝死。對於(yu) 這類患者,應該進行監測,必要時給予治療。
心髒病
如果同時伴有心慌、胸悶、胸痛,甚至暈厥等症狀,特別是在活動後症狀加重、休息後減輕,則要警惕心髒病,及時到醫院檢查。
此外,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糖尿病、焦慮症等疾病也會(hui) 讓人感覺白天困倦、精神疲乏,症狀與(yu) 春困很像,但這是“假春困”。如果保持充足的睡眠之後,“春困”仍然得不到緩解,還是控製不住頻頻犯困,應盡快到醫院完善相關(guan) 檢查,對症治療。
文/喬(qiao) 會(hui) 秀(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