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視點|違規停放和充電如何治理?——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係列調查之三

發布時間:2024-03-21 09:4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 題:違規停放和充電如何治理?——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係列調查之三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中,由違規停放和充電引發的案例並不少見。

  “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多地走訪發現,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現象屢禁不絕,隱患重重。

  隱患重重:如同“不定時炸彈”

  2021年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築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充電。

  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多地小區發現,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和充電現象比比皆是,帶來多重安全隱患。

  記者在長春市東(dong) 灣半島A區隨機找到一棟單元樓,從(cong) 1樓走到33樓,發現至少有七八戶居民在樓道內(nei) 停放電動自行車,也有業(ye) 主將車停在自家門外。不少小區住戶吐槽,鄰居不僅(jin) 在消防通道停放電動自行車,有時還會(hui) 推進屋內(nei) 充電,感覺家對麵有顆“不定時炸彈”。

  電動自行車為(wei) 何不能“進樓入戶”“人車同屋”?

  數據顯示,電動自行車火災致人員傷(shang) 亡的,90%是因為(wei) 停放在門廳、過道等部位。

  北京市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火調技術處副處長耿軍(jun) 龍說,電動自行車火災多在充電過程中發生,起火後燃燒迅速、難以撲救。一旦發生在室內(nei) ,會(hui) 嚴(yan) 重威脅人身安全。電動自行車部件起火也會(hui) 產(chan) 生大量有毒煙氣,導致窒息死亡。無論是電動自行車還是電池,都不可進樓入戶。

  在多地小區,將家用插座與(yu) 便攜式充電器用電纜連接、為(wei) 電動自行車充電的“飛線”現象也屢禁不絕。

  記者在海口市甸花新村小區看到,盡管有“嚴(yan) 禁私自拉線充電”的警示牌,但幾乎每棟樓都有“飛線”從(cong) 高空垂下,固定在單元樓出入口牆壁上。

  “飛線”充電潛藏電線老化、摩擦、短路失火等風險。“私拉電線到樓道是極大的隱患。”杭州市北山街道應急消防管理站站長葛正清說,一旦著火,樓道有煙囪效應,火和毒煙會(hui) 迅速向上躥。

  此外,聚集充電也潛藏較大隱患。北山街道鬆木場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麗(li) 紅注意到,一些居民樓的底商設有電動自行車售賣維修點,開展充電、維修業(ye) 務,一旦著火極易危及樓上居民。

  治理堵點:管理“跟不上”執法“難落地”

  公安部《關(guan) 於(yu) 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範的通告》規定,物業(ye) 服務企業(ye) 、主管單位和村民委員會(hui) 、居民委員會(hui) ,對檢查發現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的,應當製止並組織清理;對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機關(guan) 消防機構或者公安派出所報告。

  而在現實中,部分物業(ye) 公司並未及時製止違規停放和充電行為(wei) ,或未向相關(guan) 部門及時報告、協助處理;一些社區和消防人員也麵臨(lin) “舉(ju) 證難、罰不動”的窘境。

  記者在不少小區走訪發現,對於(yu) 私拉電線充電等現象,物業(ye) 公司更多隻是張貼告示,或在業(ye) 主群內(nei) 發布警示消息,並不派人真管。有物業(ye) 人員表示,如果嚴(yan) 格管理,派人盯守樓門口,恐怕天天都會(hui) 有“罵戰”,人員和工資支出也要增加。

  “電動自行車管理規範化迫在眉睫。”葛正清說,對於(yu) 亂(luan) 停亂(luan) 放、私拉電線等情況,一是難以尋找車主;二是居民如果不承認,舉(ju) 證或“抓現行”難度較大。

  記者從(cong)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guan) 部門了解到,從(cong) 行政處罰看,根據相關(guan) 規定,對居民違規停放和充電的行為(wei) ,最多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難以有效發揮規範約束作用。記者從(cong)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獲悉,從(cong) 刑事處罰看,對於(yu) 電動車違規使用引發火災,多以失火罪判刑,2019年至2023年實踐中判處刑期最高僅(jin) 6年,與(yu) 造成的嚴(yan) 重傷(shang) 亡後果不相匹配。

  此外,規定真正落地也麵臨(lin) 重重阻力。葛正清說,對於(yu) 私拉電線的行為(wei) ,應急消防管理站可處罰50元,但需被處罰人提供身份證。“沿街店麵還會(hui) 配合執法,但如果違規的是住戶,把門一關(guan) ,敲門都敲不進去。”

  葛正清坦言,目前執法仍以告誡為(wei) 主,對於(yu) 老舊小區住戶,往往“罰不動、罰不了”。

  現實問題:停放難、充電難、充電貴

  明明隱患重重,為(wei) 何違規現象屢禁不絕?

  治理難題背後,凸顯出電動自行車停放難、充電難的困境。不少物業(ye) 人員坦言,如果不能更方便地停放和充電,被搬走的電動自行車,就隨時可能回來。

  在海口,一些老舊小區沒有地方建充電車棚;新建小區如要占用綠化用地建停車棚,需業(ye) 主投票同意,往往不了了之。長春市一名基層社區幹部介紹,近期社區走訪摸排發現,轄區內(nei) 共有電動自行車100多輛,可沒有充電設施,居民隻能靠“飛線”或入戶充電。

  即便在建有充電設施的小區,從(cong) “有沒有”到“用不用”也有一定距離。

  杭州市回瀾南苑社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回瀾南苑小區有1300多戶居民,幾乎一戶一輛電動自行車,雖有停車棚,但隻有20%能集中充電,“飛線”充電現象不時發生。海口市萬(wan) 恒城市花園項目物業(ye) 負責人王經理說,小區內(nei) 有電動自行車位,但有些業(ye) 主覺得離樓棟較遠,為(wei) 圖方便將車停在樓內(nei) 。

  最高法相關(guan) 部門開展的一項調研發現,關(guan) 於(yu) 增設集中充電設施,尚無法律效力層級較高的規範辦法,缺乏強製性的充電技術標準和規劃審批機製,實踐中有的在架空層等區域設置,滋生新的安全隱患;有的充電設施安全性缺乏保障,充電效果不佳。

  一些居民不願使用充電樁,還有電價(jia) 方麵的因素。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監督員閻曉棟曾撰文提出,一般充電樁電費按商業(ye) 用電標準計費,當地商業(ye) 用電電費為(wei) 每度0.6715元;而居民用電實施兩(liang) 段製分時電價(jia) ,穀段位(21點至次日8點)低至每度0.3583元,夜間“飛線”充電費用約為(wei) 充電樁的一半。

  堵疏結合:防患於(yu) 未“燃”

  如何找到係統的解決(jue) 方案,而不僅(jin) 僅(jin) 依靠懲罰手段?

  “基層治理要有一個(ge) 抓手。”陳麗(li) 紅表示,針對管理、舉(ju) 證和處罰的現實難點,需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ti) 和法律後果,以更有力的舉(ju) 措,有效遏製不安全行為(wei) 。

  最高法相關(guan) 部門開展的一項調研建議,探索建立物業(ye) 引導、業(ye) 委會(hui) 約束、職能部門執法的綜合管理模式,督促、指導物業(ye) 服務企業(ye) 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完善巡查、值班值守製度和操作規程,及時發現不規範停放和充電行為(wei) ;做好消防設施日常維護,及時發現和整改消防安全隱患,並按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

  記者調研了解到,不少地方正以“智慧化治理”手段完善監管。通過安裝智慧電梯、智能充電樁、預警平台等“人防+技防”舉(ju) 措,持續推進管理。

  在治理過程中,更多基層工作人員感受到,“堵”是權宜之計,“疏”才是根本之策。

  “完善相關(guan) 配套設施,才能實現良好的治理效果。”海口市住建局物業(ye) 科科長劉亮武認為(wei) ,應將集中充換電設施納入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不少受訪者也提出,建設更多智能化、消防措施更完備的充換電設施。

  為(wei) 鼓勵居民使用充電樁,閻曉棟建議,以社區為(wei) 主體(ti) 向供電公司申請供電,電費可按居民用電收取。

  基層工作人員認為(wei) ,很多車主對電動自行車電池用電安全缺乏足夠重視,要通過警示教育和常態化宣傳(chuan) ,持續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針對電動自行車起火爆炸事故頻發,此前中消協專(zhuan) 門提醒消費者,注意避免過度充電,電量充滿後要及時切斷電源;切勿貪圖方便而私拉亂(luan) 接或“飛線”充電,建議加裝短路和漏電保護裝置。

  “是時候吸取教訓、解決(jue) 頑疾了。畢竟,誰也承擔不起悲劇的重演。”北京市一名小區居民說。(記者舒靜、趙葉蘋、李平、羅沙、趙丹丹、吳文詡)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