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故事】“錦灰堆”傳承人:碰巧的技藝點燃藝術想象空間
過期的報紙,破損的書(shu) 畫,丟(diu) 棄的塑料,這些在常人看來是廢物垃圾,但在李晶晶眼裏都是“寶貝”。因為(wei) 一堂課愛上一項傳(chuan) 統技藝——錦灰堆,這在李晶晶看來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她萬(wan) 萬(wan) 沒想有到自己還成為(wei) 了第五代錦灰堆傳(chuan) 承人。
非書(shu) 勝於(yu) 書(shu) ,非畫勝於(yu) 畫。“錦灰堆”又名“八破圖”,是中國一種獨特畫派。“錦”代表“美好的東(dong) 西”,“灰”代表“殘破的效果”,而“堆”表示將作品展現出“堆積的效果”,賦予舊物新生命,是這項技藝的神奇之處。為(wei) 了學習(xi) 錦灰堆技藝,李晶晶利用假期時間前往浙江向錦灰堆大師學習(xi) 。
錦灰堆不僅(jin) 需要在拚貼過程中擁有奇思妙想,還需要將物品上殘破、蟲蛀、火燒、煙熏等形態,用畫、寫(xie) 、拓等多種方式呈現出來,最終形成一幅新畫作。除了傳(chuan) 統錦灰堆的創作方式,立體(ti) 錦灰堆,已成為(wei) 李晶晶新的突破口。
構圖、拚貼、作畫,完成一件錦灰堆作品,少則一天,多則幾周,如此耗時費力的畫技,卻讓一個(ge) “九零後”姑娘為(wei) 之著迷,或許正是因為(wei) 錦灰堆擁有無限的想象力,才讓李晶晶堅持到了現在。
李明非 新疆烏(wu) 魯木齊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